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疗法及临床研究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k8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内科收治GER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医内科组各45例,分别给予西医治疗与中医内科辩证论治,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中医内科组控制率、显效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55.00%、45.00%、(88.1±8.4)分优于西医组52.50%、25.00%、(69.1±11.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疗效
  随着人类的不合理饮食及不规律的作息生活,导致胃食管反流病成为临床上的多发病及常见病,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导致食管以及周围临近的组织损伤,所以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及烧心等症状,为患者的生活及身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痛苦[1]。所以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关键是尽早的发现并规范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医疗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中医内科治疗和西医内科治疗。现将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将结果数据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选择在我院入住消化内科治疗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40例,男性患者有50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为(32.1±3.1)岁;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反复发作烧心等症状出现,并因此症状而就诊;病程:6个月~11年,平均(1.3±0.4)年;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25例,糜烂性食管炎57例,Barrett食管病8例。
  1.2 方法。
  1.2.1西医治疗组:患者在睡前两个小时就开始停止一些饮食,睡觉时注意将头部高抬,进食时注意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过冷、过热、辛辣的食物都避免食用,例如辣椒、咖啡、巧克力等等,禁食抗胆碱类、镇定类药物等,并且最好少食多餐[2],禁忌餐后卧床休息。应用抗胃酸类药物治疗如PPI,具体方法如下:口服雷尼替丁,每天一次300mg,如果病情比较重,可改为口服奥美拉唑,每天20mg;若服用促进胃肠功能类药物,必须在饭前服用,如每天10md吗丁啉。
  1.2.2中医内科组:辩证施治,泻肝清火是治療肝胃郁热的主要目的,口服左金丸,左金丸组方吴茱萸5g、栀子10g、黄连6g、黄苓10g、煅瓦楞30g、乌贼骨20g,如果患者脾虚气滞则以健脾养气、疏肝理气为主要目的,应用服用理中汤,组方干姜10g、灸甘草5g、党参20g、炒白术20g、茯苓20g,如果主肺胃失和以降逆和胃、肃肺化痰为主要目的,组方柴胡10g、炙甘草5g、白芍10g、枳壳10g、陈皮10g、香附10g、川穹10g,如果为脾胃虚寒以健脾温中、散寒祛瘀为主要目的,可用理中汤加减,以干姜10g、炙甘草5g、党参20g、炒白术20g、茯苓20g入药[3]。
  中医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时间相同,一个疗程为8周,并均持续8周,在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诊断,采用胃内窥镜检查,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3 疗效判定。控制:反酸、反复烧心等症状消失,食管粘膜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有所好转,粘膜破损显著改善;有效:反酸、反复烧心等症状有所改善,但食管粘膜并没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并没有改善,或病情加重[4]。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所获取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操作处理,并且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以P<0.01为置信水平,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中医内科治疗组胃食管反流病得到控制的为25例,显效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为55.0%;西医治疗组胃食管反流病得到控制的患者量为21例,显效19例,无效3例,痊愈率为46.7%。中医内科治疗组的总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医内科治疗组为(89.2±8.5)分,西医内科治疗组患者满意度(69.7±1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不良反应。选取的中医内科治疗组和西医内科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大多都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这打破了人类健康饮食的平衡,所以出现了很多致病的因素,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发展,有相关报道统计:我国伴有胃反流症状的患者约为9.16%,由此推断,我国已经有上亿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内科治疗法和西医内科治疗法,其中西医内科治疗法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吗丁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三种西药的疗效各不相同,其中西医治疗的最常用方案是抑酸药+胃动力剂用药和抑酸药+胃动力剂+胃黏膜保护剂,痊愈率均可达到50%~60%。但中医内科治疗多以辩证治疗为主,其中以疏肝和胃、和胃降逆最为常见,可占92%以上,不同医师间疗程差异较大[4]。本次研究中中医内科治疗痊愈率达到55.00%,且并没发现无效病例,由此可见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效果显著,但由于考虑到中年患者居多,大多都工作繁忙而且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方剂处理繁琐的中药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要求比较高。
  参考文献
  [1]赵迎盼,唐旭东,李振华,等.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的文献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9):860-862
  [2]谢长顺.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J].2012,12(6):190-192
  [3]原晨.柴平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22(5):22-23
  [4]刘汶,王仲霞,韩偎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症候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3,23(22):229-23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感染科住院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住院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收集了本科室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的查检数据,分析患者【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Urine specimen; I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特点,风险因素分布特点,提出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0月间30例择期手术术后住院患者、10名在职手术室护士,进行深入访谈,掌握患者或护士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认知情况;调取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手术室相关护理不良事件25例,共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治疗前臂双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臂双骨折病例60例,进行手法整复加小夹板治疗,进行整复、固定、药物治疗等,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病例间。共经过两次整复,第一次有28例患者是手法整复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补肾益气化瘀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与服补肾益气化瘀汤的方式,进行治疗前后对比,8周为1疗程,观察患者的综合治疗情况。结果:一般治疗方式与复用补肾益气化瘀汤的总体疗效显著,治疗后症状好于治疗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对治疗前和治疗7d后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并对两组肺部啰音消失天数和退热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治疗组肺部啰音消失天数和退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汤剂以其独特的优点至今任被中医临床广泛运用,然而汤剂的影响很多,直接影响了其临床疗效,了解这些因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这一传统中药剂型。部分患者由于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用中药造成药物浪费,影响疗效或产生副作用。通过对中药材的选择、煎煮器具的选择、煎煮的用水、煎煮的用水、煎煮的时间等的介绍,使读者了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恶性腹腔积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除西医使用利尿剂、腹腔穿刺、腹腔内化疗,腹腔内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抗VEGF靶向治疗,MMP抑制剂及免疫治疗外,中医药在恶性腹腔积液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恶性腹腔积液;中医;西医;治疗  恶性腹腔积液是恶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三才封髓丹出自李杲《医学发明》,由天冬、熟地、人参、黄柏、砂仁、炙甘草6味药组成。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嗌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1]。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采用三才封髓丹加味并外搽青黛,治疗复发性口疮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针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焦虑状况,应用隔姜艾灸关元穴,探讨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焦虑状况及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龙华医院晚期肺癌患者6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隔姜灸关元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白细胞及免疫功能实验室指标,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0天进行评估,所得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疗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微波疗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的微波疗法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3.3%,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33.3%,有效率76.7%,差异有显著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