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实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从2001年起,就开始进行儿童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并于2003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儿童英语兴趣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确认为汕头地区的课题园之一,子课题立项为《发现教具,动手动脑,激发兴趣》。我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全语言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母语第一位,英语第二位”为定向,坚持听说为主,以听促说,听说结合为原则,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听说能力,以点带面,进行课题实验。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园通过课题研究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推动了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一、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师资培训为载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第一, 加强《纲要》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我园通过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和解读《纲要》的内容和精神,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引导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根据生活化、游戏化的原则选择要教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课程等,引导教师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活理论,用活理论。
  第二, 邀请专家莅园开设讲座及指导
  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英语语音培训及开设有关“如何提高幼儿英语教学质量”等讲座,着力提高教师的英语素质,在市幼教专家顾幼珍老师的引领下,我园组织课题组、教研组的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知识和儿童英语教育的前沿研究信息,了解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通过探索找到了切合我园实际的理论——全语言教育理论。该理论倡导开放式的语言教学,通过学习,使大家更新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引导教师逐渐摆脱机械操练的学习形式,运用“自然学习模式”让幼儿反复感知熏陶,将传统“师传生受”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我们对儿童英语兴趣教育研究找到了准确的定位和方向,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设计和实施课题实验方案。
  第三, 开展岗位练兵和公开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我园坚持根据每学期的教研重点,在面上组织岗位练兵。园领导通过深入班内观察、听课,观摩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视导评鉴教育教学,从专业角度指出教师教学的优缺点,促进其反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在教师遇到自己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时,给教师及时提供咨询,帮助她们确立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证明,在我园先后组织教师进行的说课——制订计划——公开课——半日活动观摩等项目的岗位练兵中,不仅帮助教师对个人化的实践知识进行反思,而且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英语素质、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全园岗位练兵的基础上,我园选择优秀青年教师开设公开课,以承担市、区、教学片和市幼师的公开课为契机,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一次次为教师提供磨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教师的英语素质、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同时也向同行展示我园在儿童英语兴趣教育方面的特色和成效。鉴于我园在儿童英语兴趣教育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成效,近几年来,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将我园定为该校的见实习基地,将英语方向班安排在我园见实习,每年定期聘请我园英语教师为市幼师生开设英语示范课。
  第四,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
  近五年来,园先后选派课题组骨干老师到上海、宁波、江门、佛山、深圳等地参观学习,并多次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厅《儿童英语兴趣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织的专题培训学习。教师在外出参观学习中了解教育新动态,吸取新信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和幼教水平,为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开展同行之间的横向教学交流活动。
  我园经常组织教师观摩汕头地区幼教同行的英语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扩大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师的思路,转变教师的观念并形成群体互动的研讨氛围。在借鉴姐妹园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倡导教师对观摩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在分析、研讨的过程中,使教师获得经验,并创造性地形成自己新的认识。实践证明,以实例说道理,是给一线教师最具有冲击力的专业培训。
   二、以提升教学领导力为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园长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园长应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教学领导者而不单单是行政管理者,运用“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而不单单是行政权力来影响教师。
   首先,在观念上,园长要重视教学领导,认识到自己不仅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也要承担起领导教学的责任。其次,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以崇高的教育信念作为整个幼儿园领导工作的指南,以自己的专业热情、教育思想和智慧激励教师,感染教师,使之成为自己教育理想的追随者。再次,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从科学文化中吸取营养,尤其要重视幼儿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提高。园长必须展现出优秀的教育行为和持续的专业发展理念,同时必须是幼儿教育的行家,不但要懂得教师的教学心理、幼儿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还要懂得规划课程和教学,指导教学。这样,才能对教师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以研讨和反思为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与研究水平
   在课题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从方案的设计、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实施的方法等,组织课题组老师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研究如何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的、符合幼儿现有水平的题材;研究如何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课程的关系,将日常教学活动和课题研究融为一体;研究如何避免课程超载;研究如何将英语教育与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园本化的特色课程。我们在主题活动中有机整合英语内容,尽量使英语教育跟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先进的理念设计活动方案,并力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体现生活性、游戏性、综合性等特点。例如:在“学做合格小公民”的大班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如:“I Will Be a Good Little Citizen”,“I Help You .You Help Me”,“I Can……”等,将英语教学与社会、健康、音乐、美术、劳动等领域的内容有机融合,使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的实验进程中,我们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提升”的推进式研讨方式,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行为,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研的实效。例如,2004年底我园承担市幼教专委会的教研任务,在组织公开课“I Will Be a Good Little Citizen”的试教时,我们采取了一课多研,连环跟进,对比评析等研讨方式,组织骨干老师随堂听课并作有关的记录,活动后对该活动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针对在课堂上幼儿学习英语存在机械操练的突出问题,进行反思。在市幼教专家顾幼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理解了全语言教育理论和美国加里福尼亚圣何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创立的全身反应法。(“全身反应法”,它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来教语言的教学方法,“听—做动作”是全身反应法的最明显的特征。)通过学习,引导教师从具体鲜活的教育情境中去解读她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然后再制定改进的方法并推动第二轮的尝试和研究。我们在组织“I Will Be a Good Little Citizen”的第二次试教过程中,小朋友在玩“到奶奶家做客”的游戏时,教师通过引导幼儿 “听英语—做动作”来学习句式“I Can……”,幼儿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扫地、浇花、擦桌子等生活化的动作。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幼儿的言语输出不作严格的要求,并带有游戏的性质,在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四、以改革和完善园本教研活动的制度为保障,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1. 制订并完善学习制度
  我园在建立听课、评课和交流制度的基础上,还提倡以多种形式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精神和相关幼教专业知识,指定和选修内容结合,制订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进修与学习制度。
  2. 改革教研活动制度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强调教研组、年级备课组、课题研究组的活动要协调安排,并选择幼儿园教育科研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将英语教育与五大领域内容有机融合”,“如何将英语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采用“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提升”的研讨方式,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3. 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
  承认并尊重教师的个别差异,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我们采用多元化的园本研训方式,通过行动研究,落实岗位成才,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为其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
  4. 健全奖励激励制度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愿望和动力,园设立公开课奖、论文奖、科研成果奖等项目,旨在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创新,反思,提炼的教学经验,鼓励成果发表。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谈话教育是教师借助情感性的语言交流,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好的谈话犹如和风拂柳,春雨润物,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好的谈话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激化矛盾,导致教育失败。因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讲究谈话的艺术性,以此促进班务教育教学的和谐生成。  要明确谈话的目的。谈话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几点:劝告对方改正某种缺点;要求对方完成某项任务;了解对方对工作的意见;熟悉对方的心理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过程”现象作一些探讨。  纵观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
经典古诗文诵读,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活动不是一项单纯的诵读吟唱表演,而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一直以来,我校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学校“书香校园之古诗诵读与文化健身”特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校从环境入手诗化校园,营造诵读氛围。张贴优秀中华经典诗文的字画、条幅,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