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了”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FT是什么?
  即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每一件NFT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数码作品,任何电子资产在区块链上发行后都可以成为NFT。
  NFT太火了!
  今年3月,美国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又名Beeple)创作的数字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34.625万美元(约合4.51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让NFT瞬间引爆艺术圈。
  随后,这一新生事物更是频频“出圈”。腾讯NFT交易平台“幻核”推出《十三邀》数码艺术收藏品,甫~架便销售一空;足球巨星梅西宣布将推出四款个人NFT系列作品,日前已在Ethernity平台上发售……
  毫不夸张地说,2021年是NFT年。相关消息割据全球媒体版面,各大品牌集团争相加入战团,拍卖交易屡创新高,风头一时无两。NFT“出圈”的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当下火爆的NFT艺术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向……9月30日至10月17日,亚洲首个大型艺术科技体验展——亚洲数位艺术展(DIGITAL ART FAIR)或许能直观地给予你答案。
  该展会将登陆香港中环皇后大道,关注新媒体艺术、NFT加密艺术及沉浸艺术。其中,NFT艺术无疑是本次展会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NFT,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了!”日前,亚洲数位艺术展联合总监伍常在接受《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恰逢其时架起一座新桥梁


  对于不少人而言,NFT这一新生事物仍然有一定的距离感。而即将到来的亚洲数位艺术展,不仅可以呈现360度全方位的感观享受,还可以提供近距离接触NFT艺术的机会。对于主办方而言,这次展会最大的意义是为艺术圈、投资圈和虚拟世界架起一座桥梁。
  《中国收藏》:决定举办亚洲数位艺术展的契机是什么?


伍常资深艺术工作者,曾任职于佳士得美术学院及邦瀚斯拍卖行,也曾以顾问身份参与多个国际艺术博览会的推广工作。

  伍常:十多年来,我所从事的工作一直与艺博会有关。之所以参与策划这次艺术科技展,是因为我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艺术的方式、圈层正在发生改变。许多线下活动都无法进行,这迫使部分交易只能转到线上,但或许这正是推广数字艺术作品的时机。
  当前公众对于NFT艺术的空前关注也是推动展览举办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有不少艺术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创作数字艺术作品,但他们缺少平台和机会去展示与销售。而亚洲数位艺术展就是要打造这样一个平台,由我们直接与艺术家建立联系,他们负责提供作品,而我们则提供一切技术支持。
  《中國收藏》:什么样的数字艺术作品可以在展会“抛头露面”?
  伍常:我们的方向,一是选择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二是选择亚洲地区比较有潜力的艺术家。目前已有十余位艺术家参展,其中不乏美国Refik Anadol这样的知名艺术家。他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擅长创作大型装置艺术。他的作品非常有趣,且极具观赏性。
  我一直认为NFT艺术或许可以成为推广实体艺术的中介,因此除了以上两个方向以外,那些优秀摄影师的作品也在选择之列。众所周知,摄影作品在拍卖或画廊中的表现往往不如人意,但我们想通过NFT的形式将作品进行转化,在另一个领域做一些尝试。
  《中国收藏》:通过这次展会,您希望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
  伍常:可以说,亚洲数位艺术展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连接艺术圈、“币圈”和投资圈的行业人士共同参与的平台。我希望这次展览能够真正起到桥梁作用,通过知名艺术家的名气吸引各路藏家的参与。藏家们在尽情体验、感受的同时,也可以关注到那些形式新鲜、贴合时代、暂时还未被广泛接受的艺术作品。我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将香港现有的金融、科技、艺术等板块资源进行整合,助力NFT作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强势“出圈”谁会爱它多一点


  Beeple的《每一天:前5000天》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让NFT艺术强势“出圈”。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困惑——为什么要购藏NFT艺术?哪类人群会更偏爱NFT艺术?从现实看,喜欢社交媒体的年轻一代似乎更易于接受这种新形式。
  《中国收藏》:以6934.625万美元(约合4.51亿元人民币)高价成交的《每一天:前5000天》可以说是助推NFT“出圈”的重要因素,您怎样看待当下NFT艺术的爆火?
  伍常:在我看来,目前的相关报道让这条新闻看起来有点夸张:竟然真的会有人花6900多万美元来为一个档案付费!


参展艺术家克里斯塔·金(Krista Kim)的作品。


亚洲数位艺术展将在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举行。

  购藏这幅作品的藏家维格尼什·桑达雷桑是最早投资以太坊的一拨人,也是全球最重要的NFT基金Metapurse的创始人。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价购藏《每一天:前5000天》的最大目的是想要让更多人关注虚拟货币及NFT作品收藏。   如果是从这个目的出发,那么维格尼什·桑达雷桑达到了预期效果。如今,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NFT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开始加入到NFT艺术创作的阵营中。比如英国知名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就正在线上销售由1万个NFT组成的作品“货币”,每个NFT售价2000美元。藏家可以选择是否将NFT兑换成实体作品,如果选择NFT作品,那么实体作品将被销毁,反之亦然。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如今许多艺术家都已经接受了NFT形式,并且乐意以此进行创作。试想,如果这些知名度高的艺术家们都纷纷选择创作NFT作品,那么公众对于NFT的信任度是否也会慢慢变高,从而更加放心地去购藏?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中国收藏》:与传统艺术品不同,NFT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那么究竟如何看待NFT艺术作品的收藏价值?
  伍常:對于长久以来关注实体世界发展的传统藏家来说,收藏NFT作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随着社交媒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年轻一代藏家更倾向于在虚拟世界分享日常生活,更关注自己在虚拟世界是否受欢迎。从这一层面讲,NFT的出现实际上是遇到了一个大趋势。就像上述达明安·赫斯特的例子中,我觉得可能会有一半以上的藏家选择购藏NFT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仅需2000美元就将成为达明安·赫斯特NFT作品的第一批藏家,这可比收藏同等价位的实体藏品更具价值和意义。
  《中国收藏》:谁在购藏NFT作品呢?
  伍常:我认为,如今收藏NFT作品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像维格尼什·桑达雷桑一样的虚拟货币投资人。他们了解虚拟货币的规律和规则,自然会收藏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第二类是传统藏家,他们大多在拍卖行的推广下,会花几千或几万美元去试水;第三类是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轻藏家。假设有年轻藏家非常喜欢篮球,而此时正好看到了NFT类游戏NBA·Top Shot中篮球明星的限量签名作品,那么他们就会参与购藏。

骤然火爆是泡沫还是机遇


  在当下关于NFT艺术的讨论中,不难发现“争议”是很多的。有人认为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是一个威胁,更有人认为或许它会在某个时候变成泡沫……NFT艺术究竟会如何演变?它给艺术生态会带来哪些改变呢?
  《中国收藏》:有一种观点认为,NFT艺术会对画廊形成冲击,您怎么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伍常:据我了解,如今画廊之中有半数都没有对NFT投入过多关注,另一半则是非常坚决地站在对立面上,认为NFT的出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威胁。实际上,我认为画廊和NFT艺术是可以互补与共存的。
  画廊在一级市场中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而NFT的出现对于画廊来说也并不是冲击和取代,而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我们不应该忽视这种随着时代发展而催生的新技术、新趋势,画廊和NFT也需要重新定位,借助新趋势帮助更多艺术家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像因为疫情而一再缩减规模的巴塞尔艺博会,对全球画廊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或许艺博会可以改变其一贯的运营方式,借用NFT创造更多机会。
  《中国收藏》:面对NFT这种新生事物,艺术家和藏家需要做哪些功课?
  伍常:NFT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中间人”。传统艺术大多是通过画廊主人、拍卖公司、艺术经纪人等推荐,但是NFT的出现使得艺术家可以直接对接藏家。所以这就迫使艺术家必须要改善薄弱之处、学习新技能,比如用视频或文字来记录、形容、宣传自己的作品。
  对于藏家来说,他们需要提高自己的品位,提高在NFT市场中选择优秀作品的能力。所以我经常建议要购买NFT艺术的藏家,在不确定未来投资方向的情况下,可以先挑选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达明安·赫斯特、村上隆等,并且自行算好交易成本,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收藏》:目前,NFT艺术在国外的发展呈现一片火爆之势,国内也有不少拍卖公司纷纷试水区块链艺术拍卖。当下,您认为NFT艺术在中国内地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伍常:首先要取决于官方对于虚拟货币的态度,是持续监管还是予以开放?
  其次,NFT在中国的发展仍需一个更大的平台。香港得益于各大拍卖行、艺博会和画廊的推动,共同创造出一个极好的商业环境,从而能够成为亚洲艺术中心。如果中国内地也想要吸引更多艺术家进行NFT艺术创作与推广,也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最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如今艺术市场中新旧藏家交替,年轻一代藏家在接触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时存在一定难度。但如果能够用NFT这种新颖的形式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进行转化,相信一定能够让这些年轻藏家用不同的视角重新了解、体会中国传统艺术,那么在中国,这种艺术创作方式的发展空间也将会更为巨大。
  (注:本文图片由亚洲数位艺术展提供)

TIPS链接


  火岩控股是此次唯一和亚洲数位艺术展(DIGITAL ART FAIR)合作的内地企业,对于NFT艺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火岩控股首席执行官苏毅有着自己的见解——
  NFT由区块链技术驱动,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被较多地运用于艺术收藏品的概念中。如果从游戏的角度举例,或许NFT会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传统线上游戏的发行商通常是中心化实体,他们完全掌控了游戏的发行、所有权以及游戏物品的属性。如果游戏发行商倒闭,那么游戏玩家所收集的游戏物品也将不复存在。
  但是NFT不仅可以让游戏玩家完全掌控自己的游戏物品,还可以创造出全新的游戏体验。比如打造一个具有互操作性的元宇宙,其中一个游戏中的物品可以在另一个游戏中使用。还可以打造“边玩边赚”的模式,用户可以将游戏中获得的装备、人物、宠物等,用NFT代币作为资产持有,也可以进行自由交易,而这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NFT艺术与线上游戏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是以一种独一无二、可验证来源的数码媒体方式呈现。而区别在于艺术品的价值仅限于收藏,而线上游戏却可以在收藏之余收获更多玩乐价值。
  尽管NFT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但我认为其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而且随着NFT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其未来将会应用于更多领域。
其他文献
“与2020年春拍相比,202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春拍成交额回升11.99%,达到131.54亿元,攀上2012年春拍以来的最高点。”这是8月18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发布的《2021年春拍全国十二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评述》中给出的成绩。  这份评述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华艺国际(北京)、北京荣宝、中贸圣佳、西泠拍卖、上海匡时、上海朵云轩、广东崇正、北京诚轩、北京翰海和北京华辰(按公布成交额排序)
期刊
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常设展“上新”啦!近日,坐落于北京朝阳区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内,“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2)”以新的面貌惊喜开启。作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常设展的“第二乐章”,此番有7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88组件作品亮相,包括绘面、雕塑、装置、影像、动面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又在此奏出了新的交响。作品和展陈持续更換  据了解,北京民生美术馆于2020年首次推出了“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这一
期刊
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构件也在展览中一同亮相。  近日,不少观众热情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只为和来自月球的“土特产”——“月球样本001号”来一次近距离接触。在左图中形似“中国尊”的透明容器中,可见地球、月球的造型组合,由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便被储存在此空心夹层中,其也成为国博GB93484号藏品。  月壤,即覆盖在月球表面的“土壤”,包含微细的矿物颗粒、岩石碎屑和玻璃質微粒等。科学家可以通过测算其结晶
期刊
谁也不曾料到,威震四方的考古新发现——三星堆,会在沉睡三千年后,被牵扯进一个有关考古与盗墓的话题中。  事情缘由很简单。3月20日,三星堆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央视在直播中连线了南派三叔。南派三叔是谁?一位以出版多部“盗墓”题材丛书而走红的小说家。在这次连线中,南派三叔主要讲述了自己小说中关于“青铜神树”创作的来龙去脉。而恰巧在此番考古发掘中,“青铜神树”重见天日。人们在惊叹于小说与现实不谋而合的同时
期刊
6月6日晚10点多,元代杨维祯存世最晚书法作品《壶月轩记》在北京保利春拍上历经50分钟、近70回合角逐后,终以9027.5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一激烈争夺战虽已过去数日,但围绕此作的故事却刚刚启幕。  而故事的主角之一则是浙江省博物馆。在那场争夺战中,浙博也参与其中,但因最终成交价超过预算,遗憾地与这件墨宝失之交臂。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多方努力,这件作品的买家表示可将其长期无偿借展给浙博,并会在有生
期刊
嘿,你发现了吗,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过着“云上的日子”。  也许是因为去年的疫情,我们更加适应在“云端”相聚的方式,云看展、云会议、云购物、云阅读……在天边飘着的这些云之中,有一朵云是书的形状——  4月,又到世界读书日。这期我们来讨论和书有关的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直播“带货”、网上淘旧书、逛特色书店、收藏艺术家手作書。书的节日一年仅此一次,而书与人的关系,却如同云之于天空的意义。你觉得呢?
期刊
在今年杭州的艺术品春拍上,笔者得见翁万戈先生和王世襄先生往来书信20多通。其中,19通是翁万戈致王世襄书信,另外5通王世襄致翁万戈书信大多是寄信者自留底稿。这批书信资料写于1982年至1998年间,长达16年之久,且内容丰富,大多是探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涉猎较广。一拍即合办展览  众所周知,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出身名门望族。除了收藏和研究明式家具,他涉猎很广,包括音乐、漆器、书画、烹饪、竹刻等方面
期刊
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购买旧书的形态。过去,我们只能逛本地旧书摊,身处文化积淀不深的地方只能徒呼枉然,空手而归,到外地出差逛逛旧书摊的机会也寥寥;而互联网开通之后,我们从买本地变成了买全国,甚至买世界,中国香港、台湾甚至日本的旧书都有机会流通了。当然,网络书店也抬高了书价,本地旧书店主的标价大都参照孔夫子网的标准,原本5元至8元的旧书动辄升至20元、30元。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偶尔还会捡捡漏的可能
期刊
10月18日至23日,备受瞩目的上海泓盛2021年秋拍钱币专场拍卖将在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举行。此番将上拍的2000项钱币拍品,可谓亮点频出,精彩纷呈。其中,《抚松山馆》旧藏、天津老藏家旧藏等中国机制币专场,将作为本次秋拍的重头戏隆重呈献。而上海一两银币样币、户部一两银币样币、北洋一两银币样币、广东七三反版样币、庚子京局七钱二银样币等精品,也将登台亮相。罕见难得——“上海壹两”银币样币1867年上海
期刊
关键词:坚守  总有人在追逐新书潮流,也总有人在古旧书堆里淘到无价的乐趣。布衣书局里的猫一定知道,每本旧书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它们正等待着真正的知音出现,从而开启下一次时间和空间的“漂流记”。關键词:随心  古人一定难以想像,要实现“汗牛充栋”“学富五车”的理想,不必再受困于书山之中。仅需掌中的手机或电子阅读器,就能随身携带数百本书出行,眼睛疲惫了,还可以戴上耳机听听有声书——阅读变成了一件随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