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玫瑰园时光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r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最重要,也是最漫长的时段是在职场度过的.rn我们这一代人很多对工作单位“从一而终”,直至光荣退休.也有人则因各种原因、机缘服务过不少企事业单位,有过很多的老同事.不管是哪一类职场人,我们都曾年轻过,当年觉得时光太慢,工作太枯燥,每周工作日里我们盼着周日或是双休日的到来,每年盼着过年度假.往昔如梦,忽然一觉醒来,职场如被我们翻越了的大山,在我们依恋的眸子里渐行渐远……
其他文献
1968年,我初中毕业于北京景山学校,学校自编的语文教材《儿童学现代文》收入鲁迅《少年闰土》一文,脑海里深印下少年闰土头戴毡帽、项套银圈、手捏钢叉刺獾的形象.后来知道,《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一文的节选,成年闰土与鲁迅相见时喊出的那一声“老爷”,让人感慨万千.
期刊
阐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现代以来,人们一般将它的适用范围限定在文本解释的层面,但文本是对人在世经验的记录和阐明,所以阐释学的真正目标并不在解释文本自身,而在于通过文本解释世界.或者说,解释世界是阐释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在这一层面它才能真正成为哲学.从中国哲学史看,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奠基于《周易》的象思维,由此形成的卦象体系代表了中国人对世界认知的基本框架.就其对阐释学的影响看,象的非概念化及其被人的感知经验限定的特性,决定了由此形成的世界知识是一种非确定和有限的知识,但也正因为这种非确定和有
他年近耄耋,在微信公号发视频讲《论语》、写书法,奔走多地义务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乐此不疲;他初中毕业即辍学,甘坐冷板凳18年,读书不止,笔耕不辍;他从中学代课教师到大学教授,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诗词曲赋如数家珍.rn现年78岁的他仍怀揣一个梦想——“办一所国学大学,让更多人能有机会享受优质的教育,为国学教育扎下坚实的根基.”
期刊
今本《左传》的前身是一种以国别纪事为记述单位的纪事本末体史事汇编,文本来源是春秋各国史官为解释简文撰写的私人记事册牍.清华简《系年》证实了这一推论.《国语》作为“于众简牍以次存录”的“言语文辞”,也来自各国史官私人记事册牍.面临同样的源头文本,《国语》固有的国别纪事体例使得它无需调整文本,故较多保存了文本原貌;《左传》基于编年附经体例,再加上补充新史料、考虑“理想读者”等意图,对文本原貌有较多调整改写,留下了种种改动痕迹.从这一现象看,目前对“两书非一书分化但采用相同材料”这一成书关系的结论可再推进一步,
在爷爷的童年里,白面是很奢侈的食物.和奶奶结婚后,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但只有过节,奶奶才会从瘦瘪瘪的面袋中舀出一碗面粉.这时,我知道要做羊汤面了,就高兴地跟在奶奶身后,看奶奶和面、擀面、切面、用手把拌好的羊肉搓成小丸子,忙活一阵后,香喷喷的羊汤面就出锅了.rn我总是高兴地跳着小脚拍着双手,问奶奶要面吃,奶奶就会用和面的手戳一下我的鼻尖,故作嗔怪地说:“就属你最馋!”接着给我盛一碗面,在上面浇一大勺羊汤放几个丸子.我狼吞虎咽,奶奶总在一边怜爱地说:“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期刊
日俄战争后,日本得以控制朝鲜及中国东北南部地区.为巩固和扩大在此区域的特权,日本开始谋划修筑一条联通中朝的桥梁,打通中国的安奉铁路与朝鲜的京义铁路.1910年4月,日本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中日鸭绿江架桥协定》.该协定只认可日本造桥之权,至桥梁建成后鸭绿江国境通车及税务稽查等问题,仍悬而未决.到1911年鸭绿江桥即将告竣时,日本再就国境通车及税务稽查等问题提出交涉,双方在11月正式签署《中日鸭绿江国境通车协定》.该协定虽导致中国东北门户洞开,但清政府寓抵抗于交涉,做了有效的抗争.
今年7月底,小孙女二宝,刚过了三周岁生日,该上幼儿园了.一家人合计,决定还是去离家不太远的广西卫健委幼儿园(简称广西卫幼).入园之前,园方组织了师生、家长见面会,把小孩入园后的注意事项宣讲清楚,让孩子家长心中有数.rn幼儿园开学在即,统一制式的粉色书包正面,白底黑字写有:“广西卫幼,二宝,2021小五23”.我读后,二宝跟着朗读,很快就记住了.此刻,我仿佛看到,二宝正背着书包,一路欢歌,向着幼儿园迈进.小小年纪,偌大的书包,难道真的存放书本文具?其实,小班小孩的书包,只不过是一个存放衣服、水杯的背包而已.
期刊
我刚到《人民日报》副刊编杂文时,主要靠大量的群众来稿,从中挑选出可用的稿件.后来,为了提高杂文质量,部主任田钟洛(袁鹰)便给我开了一张杂文作者名单,全是名家,让我抽时间去登门拜访他们.rn名单中的一位叫严秀(曾严修的笔名),时任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他高高的个子,是位老革命,和我是四川老乡.我们见面一聊,就倍感亲切.严秀先生有思想,文笔犀利.不久,他担任《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年杂文集》主编时,也把我拉进去当差,协助跑跑腿、复印材料等,属于北京片区的编辑团队成员.老先生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式,
期刊
作为一名光荣入党近30载的共产党员,我自小就崇拜红色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小女英雄马毛姐,《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小学语文课文《白洋淀》中的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子等等,这些红色“小童星”的英雄形象,一直激励着我一路前行……
期刊
每逢同学聚会,回忆当年时,老徐可供大家谈起的事迹最多.比如在食堂敲碗那件事,所有人都记得.rn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的学校食堂没有一次性餐具,我们需要自己带着碗去打饭.平时碗都放在课桌里,而课桌是开放式的,碗经常被偷.偷碗的肯定不是本班同学,我们猜测是上体育课或课间操期间,其他班的同学干的.有些人自己的碗被偷了,便去偷别人的碗.那年头搪瓷碗式样雷同,即便见到别人端着自己的碗,也很难辨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