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治与管理一例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hx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肺部疾病,多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但公众知晓率远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基层医护人员对此病的关注也存在不足,容易误诊为其他慢性气道疾病。通过介绍1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治经过,阐述诊疗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以及长期管理的干预靶点,旨在引起基层医务人员对支气管扩张症的重视,加强诊治和管理,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肾脏肿瘤的分型与鉴别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CT纹理分析是基于图像中像素或体素灰度级的分布和关系特点,对肿瘤的异质性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故能够弥补传统的图像视觉分析方法诊断的主观局限性。本文对CT纹理分析及其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青马:泉州就是一间书房rn晋江穿过全境的泉州,气候温和,得名“温陵”,而“刺桐城”之誉,源于五代时环城遍植的刺桐树.rn北京人青马说,跑过许多地方,去西藏待了两个月还是回了
期刊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自2011年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2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及临床诊断统计患有肺部感染的人数及感染菌种,重点分析优势菌种及其在2011~2020年的变化规律,以及混合感染及单菌种感染对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520例sTBI患者中,212例(40.8%)患有肺部感染,菌种依次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肺炎克雷伯菌为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合三维重建辅助设计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15例手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51岁[(27.8±8.1)岁]。患者均为手部软组织缺损合并骨骼或肌腱外露,缺损范围2.0 cm×1.0 cm~6.0 cm×4.0 cm。患者术前均行腹
目的探讨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中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9例TON患者。通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对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9例患者均实施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总体有效率为53.1%。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术前视力有无光反应、创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与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密切相关(P=0.011、0.016)。而患
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为什么好朋友甚至恋人会反目成仇?原因就在于许多时候我们的心灵被无知、欲望、偏执所遮蔽,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深究其本质,则是我们在认知与
期刊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40例患者纳入到两
小胶质细胞(MG)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天然免疫巨噬细胞,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G具有显著的表型异质性,可以面对不同的环境变化因素产生一系列反应,进而维持CNS的稳定。目前,仍缺少一种有效且无偏倚的高通量检测技术来评估MG在时间及空间分布中的异质性。随着近年来单细胞技术的发展,以单细胞RNA测序和空间质谱分析为代表的一类高新技术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对MG异质性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将对目前单细胞检测技术在MG异质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成年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作用。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成年sTBI患者439例,按照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观察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sTBI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BI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39例sTBI患者中,预后良好91例,预后不良34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性疾病病史、是否脑疝、入院GCS评分、
目的探讨儿童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就诊年龄分别为11个月及1岁10个月,但发病年龄均在4个月左右,慢性病程,发病部位分别为淋巴结及皮肤,第1例患儿伴间断发热4个月余,第2例患儿不伴发热,均在外院接受抗感染治疗但无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