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众乐器成为大众乐器——访著名柳琴演奏家教育家崔军淼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第一届中国柳琴艺术大赛的颁奖典礼上,一支500名选手组成的柳琴队伍齐奏了一曲《我的祖国》,气势恢宏声震夜空,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看到自己多年来为普及柳琴事业播下的种子如今已绿树成荫,作为此次活动策划之一的崔军淼激动万分,泪水夺眶而出.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离不开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学科渗透,文章在归纳梳理和总结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史以及内涵的基础上,重点从学习模式、田园校本课程框架、内容、评价策略、培育目标等方面对田园校本课程的实施做了详细的解读和探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有着一定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掌握程度还存在不足,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本文探寻了翻转课堂在教学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探究了提高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学生生成内容(Student-generated content,SGC)是“互联网+”时代促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新的教学法,是学生通过内容贡献和社群交互主动参与课程内容生成和协同共建知识的过程.针对学生生成内容提出了包括课程层面和主题层面内容生成的SGC教学法框架,可探讨不同教学存在视角下SGC教学法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基于ZOOM视频会议、QQ以及虚拟学习社区不同教学存在形式下的SGC的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形式的教学存在对SGC过程有显著影响,且会随着技术支持呈现形式的不同而影响
培养学习者的集体认知责任,既是提高知识建构水平的前提,也是CSCL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知识建构理论与分析框架,构建了培养学生集体认知责任的五类干预策略,包括集体认知责任概念图、在线讨论参与社会网络图、在线协作情况反思表、小组学习契约、对话类型与发言规则.并通过一个大学本科课程班的研究案例,考察这些干预策略在协作讨论不同阶段中应用的效果.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话文本的内容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参与学生的知识贡献意识、互补的知识贡献和知识贡献的广泛参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五类集体
群体投入特征画像是教育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目前的研究,尚需要在群体投入维度与指标构建、多模态交互数据的融合表征,以及群体多维投入特征刻画等方面取得突破.鉴于此,如何采用多模态交互信息来表征协作学习参与者的投入状态,成为应对当前挑战的关键问题.因此,结合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群体多重投入特征的分析指标及权重,利用多模态交互分析方法融合与表征多维投入特征,并从群体投入状态差异与时序变化等角度,刻画协作知识建构中参与者的投入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行为参与、社会关系、观点建构和共享调节是刻画群体
轧筝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拉弦乐器,属于擦弦类乐器(Bowed String Instrument),盛行于唐代.其外形与筝、瑟雷同,可称之为“类筝乐器”.清代以后虽逐渐失传,但是衍生出的挫琴、文枕琴、牙筝、瓦琴等民族乐器流传至今.本文运用考古学、乐器学、田野调查、声学等方法,通过梳理史书中轧筝的形制、弦数、演奏法等文献记载,从中找出复原轧筝的理论资料.以古代轧筝的图像资料作为文献记载的印证材料,对近现代民间留存并使用的轧筝繁衍乐器进行田野调查,例如山东的挫琴、福建的文枕琴、韩国的牙筝等.通过调查对乐器进行详细
期刊
进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培养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度学习备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深度学习如何发生”和“如何评估深度学习发生程度”,也成为亟待研究的两个关键学术问题.认知心理学、教育神经学和具身认知为理解深度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引人们从人—物互动视角认识个体的认知变化过程,打开了个体学习的内隐机制“黑箱”,实现内隐机制和外显表征的桥接与理解.基于这一认识与分析,通过信息输入、深度加工和学习生成三个环节,初步构建了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模型,并设置相关的学习状态指标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学习必然是多维度、具身式、智能化的过程,数字化全域感知的交互式环境,正有力地促进着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学习元宇宙(Metaverse for learning)是在元宇宙虚实融合一体化理念之基础上,面向学习者所营造的、多技术集成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学习元宇宙聚焦学习主体,关注在元宇宙场域中沉浸式环境的设计、交互式学习方式呈现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其研究主要在“环境”“方式”“效果”三方面展开.学习元宇宙的机理体现在“共同在场”“心流状态”“虚拟化身”,其主要特点在于学习过程的沉浸性、化身性、
在线论坛中的文本大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体现学习者的个人情感与知识建构水平,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能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与依据.针对教育文本挖掘现有研究对兴趣和行为进行孤立分析的现状,将学习者潜在的兴趣主题和行为倾向纳入主题模型,构建了融合行为-情感-主题-时间的潜在语义分析模型,即BETTM(Behavior-Emotion-Time-Topic Model),以致力于挖掘四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基于华中地区某高校开设课程的在线论坛数据,通过挖掘学习者在整个教学周期中的兴趣主题与行为倾向,探究二者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革新实验室是帮助群体或组织应对危机、发展实践的形成性干预方法,也是一套基于拓展性学习理论的群体实践创新方法论.作为革新实验室的核心特征,形成性干预主张实践者的自我革新和研究者的引导作用,以促成实验群体对新实践的创造.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和双重刺激法是革新实验室的两大基本原理,对应生殖细胞、镜像材料、多样化工具等重要实验手段,发挥言语锚定、反思激发、能动性培养、工具创造等关键作用.革新实验室的全球应用覆盖六大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农业生态、社会管理等四大领域发挥作用.基于维尔库宁四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