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老十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来源 :北京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针刺“老十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确诊为BPPV且经手法复位成功的门诊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手法复位成功后采用针刺“老十针”治疗,对照组在手法复位成功后予安慰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记录两组眩晕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DHI评分分别为(54.17±17.53)分和(52.86±16.85)分,治疗 1 周为(23.47±8.76)分和(31.23±9.65)分、2周为(12.56±5.63)分和(20.95±5.96)分、4周为(6.32±3.23)分和(15.33±4.5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HADS评分分别为(25.63±5.32)分和(24.22±5.03)分,治疗 1 周为(20.32±4.47)分和(22.16±3.85)分、2周为(16.51±3.23)分和(18.46±3.42)分、4周为(12.25±2.89)分和(15.32±2.3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6%比18.5%,P<0.05).结论 针刺“老十针”能有效改善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复发率,有良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沙漏征”髂筋膜阻滞联合骶丛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择期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沙漏征”髂筋膜阻滞联合骶丛阻滞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最终有效收集78例,S组38例,G组40例。对比两组术前(T0)、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后30 min(T1)、术后24 h(T4)、术后72 h(T6)的简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复位成功后伴有残余症状的风痰上扰型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组(治疗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 d、2周、1个月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