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患癌≠必然患癌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媒体高度关注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这次不是因为演艺新闻,而是因为她披露自己已经接受预防性的乳腺切除术,以降低罹癌风险。朱莉在给《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写道,自己之所以进行这项手术,是因为她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较高。
  由于明星效应,她的行为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有人赞同,有人质疑,众说纷纭。即使是在医学界,专家们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有些医学专家温和地表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已有很大改善,且临床上也可以进行保乳治疗。反而,乳腺切除后,患病风险也并非完全降低为零,而且切除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预防性切除应与家人和医生充分商量后再作决定。
  这位影星并非医学专业人士,仅凭她的知识无法正确判断涉及医学专业的复杂问题。她之所以做出切乳防癌的决定,其依据就是某医生检测出她个人身上存在BRCA1基因缺陷,而这一遗传缺陷将使她罹患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是正常人的17倍以上;而另外一个依据是,她看到她的母亲患上乳腺癌,医生尽力治疗也未能治愈,最终她母亲年仅56岁就痛苦地离开人世。这个事件对她刺激极大,从而让她得出这样的结论:用现代医学最高的技术手段,乳腺癌等病也无法治愈,因此,切除自身具有基因缺陷的、具有高度患癌风险的乳腺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预防措施。
  切乳防癌到底应如何评价?
  “接受预防性的双乳乳腺切除术,以降低罹癌风险”,如果这种思路正确的话,很多恶性疾病的预防都可以切除相应的器官达到预防目的!例如:切除肝脏预防肝癌,切除肺叶预防肺癌,切除甲状腺预防甲状腺癌,等等。然而,这种做法又陷入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僵化套路。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去积极寻找并阻止癌症发生的病因,只是一味强调切除可能发生癌症的器官,这种做法很难阻止癌症的发生,没有被切除的部位照样会生癌!况且,这种切除手术本身就是对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损害!切除手术和患病后治疗一样,都存在麻醉、术后愈合、是否会感染等风险。同时,乳房的重塑也有风险。
  另外,还有一点人们应该知道,基因并不是决定后代所有的生命符号,自然界没有100%的复制,因而没有100%的相同个体,这是基本的生物规律。因为其母亲患癌症,就断定后代也会患癌症,而且还采取相当有害的措施,这种做法是基于片面认识而导致的鲁莽而轻率的行为。而且,很多看似无法医治的疑难病症,并非真的无法治愈。就拿乳腺癌来说,依照目前医学上的统计,如果能够早中期发现进行合理治疗,乳腺癌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
  从认识论来看,一件事是否发生,包括疾病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必然性呢?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其实,很多专家都已经指出,癌症的发生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已形成的癌症也具有可逆性。由此可见,为可能发生的乳腺癌而切除乳腺,无疑是将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显然是逻辑错误。因此,公众对待复杂的医学健康问题,在面临抉择时,一定要慎重对待,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草率决定,遗憾终生。
其他文献
从目前研究现状看,与我国其他古典名著相比,《西游记》叙事学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借助西方叙事方法进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在借助文学结构主义理论方法对《西
了解食物的性、味,然后做加减  【本刊记者】在前几期的栏目中,您向大家推荐了一个祛除湿气的食疗方——薏米红豆粥。有很多读者朋友反馈说,吃了一段时间之后很有效果。同时,大家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可不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在粥里添加些其它食材呢?  【武医师】 当然可以了,不仅可以加,也可以减。薏米红豆粥的加减法,大家需要掌握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要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然后自己进行加减,组成
本文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入手,考察了他在《小说的艺术》提出的一个概念——“终极悖谬时期的小说”。在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了几个核心概念“终极悖谬”、“终极悖谬时期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