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健林如何PK掉潘石屹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商业模式已经是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常用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大家之所以热衷于谈论商业模式,就是因为它涉及利益,它是一种赚钱的逻辑。
  有人说:“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是不是不能谈商业模式?”大企业人多,几千上万人,投资额上百亿,这时候要研究投资的安全性,需要商业模式。这就好比你没钱的时候,要找饭吃,要去找机会;有了钱以后,你要学会去选择,学会去拒绝。因为有了资源以后,送上门的机会会特别多,你要有识别和判断的能力。
  我想说:大企业研究商业模式,不轻易更改战略,小企业更多是要把握机会,把握临时出现的机会。
  商业模式出现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一个时代呼唤的要求。通过对潘石屹和王健林的两家公司分析,来看看商业模式是怎么体现魅力的。
  潘石屹所有SOHO的房子设计都很漂亮,施工也非常完美,销售情形也很好,物业做得也很好,所以它的房子一般卖得比较贵,大概每平米比别家贵5千到1万元。但是很多人只要买SOHO的房子,一买回来就骂潘石屹,为什么?因为SOHO是一个典型的专业房产公司,潘石屹是典型的专业化老总,而咱们这个时代不是专业化的时代。
  潘石屹的房子建好之后,住宅卖掉,商铺也卖掉,都卖掉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一家一户买来房子之后都租出去,有人利用这个房子做服装,有人利用这个房子做餐饮,做百货,结果都是一家一户的,形不成规模。不成规模,人流量就跟不上,于是很多租户今年租明年退,形不成长期稳定的市场。所以很多SOHO外面看起来很好,里面的商业圈却比较萧条。
  万达的房子,买的时候不贵,但是买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它的好,而且是越来越好,为什么?
  王健林的观念,就是从房地产建筑的专业化慢慢进入超级专业化。万达把住宅卖掉,把商业地产留下。留下来一部分做百货,一部分做影院,一部分做酒店,这就是超级专业化的组合,这就是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延伸。
  万达的百货怎么做?把所有的百货集中起来,顶级装修。万达的影业厉害到什么程度?中国电影50%的票房来自万达。再一个,万达的酒店业做得也很红火。也就是说,万达已经通过房地产建成了一个城市综合体。
  王健林一开始做房地产,这不叫商业模式,而叫简单的行业选择。创新不是你做什么我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我做什么。当所有的房地产商都学会了把房子盖完了卖掉的时候,王健林就想到,把房子盖好了卖掉,它的开发只有一次。这在经济学中专门有一个词叫“稀缺资源”。王健林就意识到,对稀缺资源绝对要占有,而不能出手,特别是像房子这类只能卖一次的资源。
  为什么要把建好的住宅卖掉呢?因为要把成本收回来。王健林觉得万达建的商铺不能卖掉,卖掉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既然房子是稀缺资源,那就不仅要占有,而且要规模化。
  王健林是怎么做的?第一步就是只租不售(占有资源)。他把所有的商业地产留下来,做了三个板块,一是百货,一是影院,一是酒店。也就是说,万达的商业模式首先是资源规模化,第二步是用资本去打造资源,然后形成了写字楼、百货、影院、五星级酒店,实现了规模化。
  为什么买了万达的房子大家普遍说好?因为百货多,人流就旺;影院多,人流就旺。人旺,商铺就能经营好。商铺经营得好,人们就愿意到这附近住。有人愿意住,房子出租率就高,租金就高。
  为什么潘石屹的房子卖得不行?就是因为商铺不行,周围的人流量不大。大家都喜欢就近。人气不高的地方,人们就不愿意在周围住,所以它的租金就起不来。
  总结:潘石屹的模式——为建房子而做房地产,做得非常专业,他赚谁的钱?买房人的钱,一锤子专卖(后期他们也开始租了),房东又赚租户的钱。王健林的模式——做城市综合体,做社区综合服务商,让这一片成为优质商圈,大家都来赚钱。
其他文献
“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成了众多连锁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一面是互联网转型带来的巨大诱惑,另一面是转型对企业价值链颠覆和重新塑造带来的巨大成本和风险,对于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连锁企业,转型的难度可想而知,转的好就实现了“梦”,转的不好,就可能掉进“坑”,如何避“坑”追“梦”,是连锁企业转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连锁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的尝试,但除了
期刊
中式互联网江湖里巨头林立,拼杀极为凶狠,创业公司先天资源有限所以试错成本不能太高。要想求存,必须要同时具备见识与肉搏上的战斗力,见识用来寻找避开巨头注视的机会,战斗力用来应对不太剧烈的厮杀。  《颠覆式创新》这书主要解决的是前一个问题,对后者有覆盖但展开的不多。这书的核心观点来自哥德尔第一定律: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落实到企业上就是当一个企业在某个点上做的很强,其背后就必然会有一种
期刊
互联网思维真是个烂大街的词汇了,如此这般,穆胜先生竟然很神勇地写了一本追随潮流的书。当那些神化互联网思维的大仙们还在四处云里雾里故弄玄虚地布道时,穆胜先生只想冷静地庖丁解牛,互联网思维真不是什么秘籍,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握有它就能颠覆一切。  颠覆是对传统产业价值链的重塑和再造,而这个再造,之前是靠企业主的行业经验和商业直觉,但互联网的数据挖掘技术,却让这种直觉和经验,变得有理有据,用穆胜先生的话
期刊
导读:  一个高绩效的销售型组织少不了优良的销售管理系统,作为销售管理者,我们都非常清楚销售工作虽然有偶然的机会因素,但是我们必须将其必然化,可复制化,可重复化,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整体销售目标实现,最大化销售团队的价值。因此,打造一套良性的销售管理系统,是每一位销售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这里我们所说的销售管理系统并不是指一个销售管理软件,而是一整套销售方法论、思维方式、销售流程、及其工具和方法的总和
期刊
“如果我们要从全渠道角度来思考零售的话,我觉得要有这样几点: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渠道变成顾客的观点。渠道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行为)都应该围绕顾客。因此所有的渠道都要用来抢顾客;第二,以前传统的线下零售,每个店起码覆盖了一定的地理半径,但现在线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互联网思维的方法就是要把顾客体验放在首位;第三,以前的大众营销策略将会消亡,效率实在太低了。大众营销第一步需要变成窄众营销,知
期刊
小米手机的红火,让其粉丝营销倍受关注。在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新出的书《参与感》中,披露了小米的口碑传播法则。分享如下:  1、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2、在2008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
期刊
我在办小米的时候,我就想我们有没有机会把它办成世界级的伟大公司。换句话说,我们甚至有没有可能办成百年公司,百年基业。百年基业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在中国,我甚至不相信在中国有人能干过百年。我带着这个问题研究了一下,我发现居然有几个公司干了百年,最出名的叫“同仁堂”。我这一研究不要紧,发现同仁堂不是100年,是340年,跨越了几个朝代,经历了多少轮战火还能活下来,我就很好奇凭什么?  我研究了一下,我
期刊
随着80后大学生逐步走上就业岗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在消费习惯与品牌喜好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谁会是新一代大学生们眼中的明星品牌,大学生们在选择不同品类商品时,喜好与参考的因素又是什么?已经成为各大商家关注的焦点。  收集信息与筛选信息是90后大学生们与生俱来的本领,如何在信息上获得他们的眼球也成为商家们的基本功课,品牌忠诚
期刊
30年前,当时我只有20岁出头,已经在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有时候我想,如果那时的我穿越到今天的普华永道会有什么反应?  公司的变化肯定让我目瞪口呆。现在,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变为主要以工作质量为奖励标准,并且重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我的同事中很多人都是千禧一代(亦称Y一代,一般指1980年-1995年出生,伴随网络和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非常重视在工作中寻求满足感,愿意大声表达自己对事
期刊
金珍君  关键词:卸任  李宁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金珍君,于2014年11月14日起退任。在新行政总裁就任前,行政总裁的职务由李宁履行。  金珍君是李宁公司股东之一TPG(Texas Pacific Group,德太集团)的代表,于2012年7月4日张志勇卸任行政总裁后接任这一职务,与李宁先生一同被部分员工称为李宁的“救世主”。2年来,金珍君推行大范围的改革,包括更换大部分管理层、改革零售渠道等。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