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准备创造历史。男人将跟我们合作。”
——利比里亚女总统瑟利夫
世界已经走过了只有一个撒切尔夫人的时代。女性跻身国家高层政坛的人数正呈上升趋势:上世纪50年代为1位,60年代3位,70年代7位,80年代11位,90年代则超过了20位。最近几个月来,各国政坛上秀美的脚步正“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少女政治家已经或正在登上国家首脑殿堂成为执掌大权的决策者。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是欧美大国中冒出的杰出女性。她出身于毫无政治背景的牧师家庭,而且是“来自东边”的少数群体。她在东德长大,青年时期在莱比锡大学学习物理学。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时,她投身政治成为政治家,35岁担任民主觉醒党的新闻发言人,36岁任部长,44岁成为基民盟总书记,45岁任党主席,48岁成为基民盟和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主席,51岁被推举为总理。默克尔从不讳言对权力的渴望:“权力是实现愿望的工具。如果我想做事,我就必须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得到多数人合法授予的权力。我反对那些假装不喜欢权力的人。权力的反义词是无权,即软弱无能。”
●相对于默克尔的个人奋斗,一个种族隔离制度下成长起来的黑人女孩——康多莉扎·赖斯在美国社会崛起的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
赖斯是美国第二位女国务卿,但她前所未有地同时控制着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华盛顿的政治观察家甚至把她称作“隐秘的女总统”。
赖斯的家乡伯明翰,20世纪70年代作为种族隔离最严厉的地方而臭名昭著。童年的赖斯,不仅被所谓的《黑人行为法》侮辱过,而且每天都必须面对爆炸的恐怖。赖斯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音乐教师。虽然母亲希望女儿成为钢琴家并把她取名为“康多莉扎”(意思是“甜蜜的弹奏”),但是父亲的叮嘱显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即使你可能在餐馆里连一个汉堡包都没钱买,但你仍然能当上美国总统!”
26岁时,赖斯获得了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并被斯坦福大学聘为助理教授。1987年,赖斯迈出了从理论教学转向实用政治的第一步。老布什雇用赖斯就职行政部门,负责东欧和苏联事务,并让她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赖斯是一个特别的国务卿,只有总统比她更有权,但总统要听从她的建议。“因为赖斯有过那样一段人生经历,所以对安全和权力的追求成了她生活中的主旋律。”
●希拉里·罗德姆原本是一个有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1975年,她嫁给了打算从政的克林顿,后来随了夫姓,成为希拉里·克林顿。
克林顿入主白宫8年,希拉里也以美国第一夫人的姿态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当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刚过一半,她就开始考虑竞选纽约州参议员。为了自己的仕途,她在丈夫卸任前就从白宫搬到了纽约新居。
如今,她已经转变为民主党内最具名望和能量的准总统候选人,也是布什和其他共和党人眼中难以对付的“强大敌手”。现在,54%的美国人对希拉里抱有好感。其中,68%的人给她的领导才能打了高分,美国选民已经习惯用独立的眼光看待这位女政治家。
●相比之下,法兰西美女塞戈莱纳·罗雅尔则要幸运得多。罗雅尔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从政,曾担任过环境部长以及负责教育事务、家庭事务的部长级代表,但相对于其他总统候选人而言,她仍然是个新人。
她的伴侣,弗朗索瓦·霍兰德是法国政坛的重量级人物。1981年,密特朗当选总统,霍兰德成为总统府顾问。他虽然从未在法国政府任职,但多年来一直担任社会党的党魁。霍兰德本人本已开始在暗中准备,打算以党内元老身份代表社会党参加下届总统大选。但在见识了罗雅尔的高支持率后,霍兰德放弃了原先竞选总统的计划,公开宣布支持爱侣的事业。去年11月16日,社会党举行总统候选人提名投票,罗雅尔轻松击败了党内两名政治经验丰富的对手,如愿获得了2007年总统大选的入场券。
●经出任韩国总理的杰出女性韩明淑说,“在男权主义根深蒂固的韩国由女性做首脑,我认为这是打开我国政治历史新篇章的事情。对广大妇女来说,首任女总理意味着希望。”
●在韩国,还有一位女性正在为家族荣誉而战,她就是朴槿惠。朴槿惠是韩国独裁者、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1974年,朴槿惠的母亲遇刺身亡,她逐渐扮演起“第一夫人”的角色。5年后,朴正熙死在他的部下、国家情报机关首长的枪下。之后的20年,朴槿惠一直在教育机构任职,但时间没有磨掉她对政治的兴趣。1998年,朴槿惠凭藉“为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尽一点力”的信念,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为国会议员。去年10月2日,朴槿惠正式宣布,自己将参加2007年12月的总统选举。她也是第一个公开表示要角逐总统宝座的候选人。她说:“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出现了女总统,韩国为什么不行?”
●去年底,68岁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打败了其他21位男性候选人,成为利比里亚也是非洲的第一位女总统。拥有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瑟利夫,曾担任利比里亚驻联合国官员、财政部长,在世界银行和全球最大金融集团花旗银行供过职,曾经两度成为当政者的阶下囚,被迫流亡海外。1997年,利比里亚总统选举期间,瑟利夫和当时的独裁者查尔斯泰勒展开了争夺。在一次竞选集会上,她顶着烈日,绕着演讲台,不用发言稿,讲了20多分钟。她在台上宣称:“女人准备创造历史。男人将跟我们合作。”
当历时14年的利比里亚内战结束后,苦难深重的利比里亚需要有人帮他们抚慰伤口,于是,他们选择了瑟利夫这个拥有智慧、才干和勇气,同时也拥有母性的女人。
●在澳洲,有一位女性正吸引着国际政坛的眼球,她就是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这位前政治学讲师于1981年跻身政坛,代表工党角逐议会席位获得成功,并在此后的6次议会选举中连战连捷,成为议会中当议员时间最长的女性,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议会之母”。1989年,克拉克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理。1993年,她成功废黜迈克尔·穆尔成为工党主席。1999年12月,克拉克就任新西兰总理。2005年9月,她第三次当选为总理。
克拉克言辞犀利,工作作风强悍。她有一种惊人的能力,可以在和别人辩论时滔滔不绝地引用大量事实与数据,以致别人把她称作“什么都管部长”。
新西兰最大的反对党国家党把克拉克描绘成为一个权力欲过强的女人,说她总想牢牢控制政府内的每一块领地。而澳大利亚政治分析家麦金利这样评论她说,“克拉克是那种令人敬畏的政治家。”
上个世纪。作为女性从政的偶像人物,玛格丽特·撒切尔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注意到我是个女人。我只当自己是个首相。”其执政风格之强硬,比有些男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今,在上述女首脑中更不乏挑战传统观念的“先锋”。
——利比里亚女总统瑟利夫
世界已经走过了只有一个撒切尔夫人的时代。女性跻身国家高层政坛的人数正呈上升趋势:上世纪50年代为1位,60年代3位,70年代7位,80年代11位,90年代则超过了20位。最近几个月来,各国政坛上秀美的脚步正“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少女政治家已经或正在登上国家首脑殿堂成为执掌大权的决策者。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是欧美大国中冒出的杰出女性。她出身于毫无政治背景的牧师家庭,而且是“来自东边”的少数群体。她在东德长大,青年时期在莱比锡大学学习物理学。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时,她投身政治成为政治家,35岁担任民主觉醒党的新闻发言人,36岁任部长,44岁成为基民盟总书记,45岁任党主席,48岁成为基民盟和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主席,51岁被推举为总理。默克尔从不讳言对权力的渴望:“权力是实现愿望的工具。如果我想做事,我就必须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得到多数人合法授予的权力。我反对那些假装不喜欢权力的人。权力的反义词是无权,即软弱无能。”
●相对于默克尔的个人奋斗,一个种族隔离制度下成长起来的黑人女孩——康多莉扎·赖斯在美国社会崛起的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
赖斯是美国第二位女国务卿,但她前所未有地同时控制着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华盛顿的政治观察家甚至把她称作“隐秘的女总统”。
赖斯的家乡伯明翰,20世纪70年代作为种族隔离最严厉的地方而臭名昭著。童年的赖斯,不仅被所谓的《黑人行为法》侮辱过,而且每天都必须面对爆炸的恐怖。赖斯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音乐教师。虽然母亲希望女儿成为钢琴家并把她取名为“康多莉扎”(意思是“甜蜜的弹奏”),但是父亲的叮嘱显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即使你可能在餐馆里连一个汉堡包都没钱买,但你仍然能当上美国总统!”
26岁时,赖斯获得了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并被斯坦福大学聘为助理教授。1987年,赖斯迈出了从理论教学转向实用政治的第一步。老布什雇用赖斯就职行政部门,负责东欧和苏联事务,并让她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赖斯是一个特别的国务卿,只有总统比她更有权,但总统要听从她的建议。“因为赖斯有过那样一段人生经历,所以对安全和权力的追求成了她生活中的主旋律。”
●希拉里·罗德姆原本是一个有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1975年,她嫁给了打算从政的克林顿,后来随了夫姓,成为希拉里·克林顿。
克林顿入主白宫8年,希拉里也以美国第一夫人的姿态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当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刚过一半,她就开始考虑竞选纽约州参议员。为了自己的仕途,她在丈夫卸任前就从白宫搬到了纽约新居。
如今,她已经转变为民主党内最具名望和能量的准总统候选人,也是布什和其他共和党人眼中难以对付的“强大敌手”。现在,54%的美国人对希拉里抱有好感。其中,68%的人给她的领导才能打了高分,美国选民已经习惯用独立的眼光看待这位女政治家。
●相比之下,法兰西美女塞戈莱纳·罗雅尔则要幸运得多。罗雅尔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从政,曾担任过环境部长以及负责教育事务、家庭事务的部长级代表,但相对于其他总统候选人而言,她仍然是个新人。
她的伴侣,弗朗索瓦·霍兰德是法国政坛的重量级人物。1981年,密特朗当选总统,霍兰德成为总统府顾问。他虽然从未在法国政府任职,但多年来一直担任社会党的党魁。霍兰德本人本已开始在暗中准备,打算以党内元老身份代表社会党参加下届总统大选。但在见识了罗雅尔的高支持率后,霍兰德放弃了原先竞选总统的计划,公开宣布支持爱侣的事业。去年11月16日,社会党举行总统候选人提名投票,罗雅尔轻松击败了党内两名政治经验丰富的对手,如愿获得了2007年总统大选的入场券。
●经出任韩国总理的杰出女性韩明淑说,“在男权主义根深蒂固的韩国由女性做首脑,我认为这是打开我国政治历史新篇章的事情。对广大妇女来说,首任女总理意味着希望。”
●在韩国,还有一位女性正在为家族荣誉而战,她就是朴槿惠。朴槿惠是韩国独裁者、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1974年,朴槿惠的母亲遇刺身亡,她逐渐扮演起“第一夫人”的角色。5年后,朴正熙死在他的部下、国家情报机关首长的枪下。之后的20年,朴槿惠一直在教育机构任职,但时间没有磨掉她对政治的兴趣。1998年,朴槿惠凭藉“为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尽一点力”的信念,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为国会议员。去年10月2日,朴槿惠正式宣布,自己将参加2007年12月的总统选举。她也是第一个公开表示要角逐总统宝座的候选人。她说:“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出现了女总统,韩国为什么不行?”
●去年底,68岁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打败了其他21位男性候选人,成为利比里亚也是非洲的第一位女总统。拥有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瑟利夫,曾担任利比里亚驻联合国官员、财政部长,在世界银行和全球最大金融集团花旗银行供过职,曾经两度成为当政者的阶下囚,被迫流亡海外。1997年,利比里亚总统选举期间,瑟利夫和当时的独裁者查尔斯泰勒展开了争夺。在一次竞选集会上,她顶着烈日,绕着演讲台,不用发言稿,讲了20多分钟。她在台上宣称:“女人准备创造历史。男人将跟我们合作。”
当历时14年的利比里亚内战结束后,苦难深重的利比里亚需要有人帮他们抚慰伤口,于是,他们选择了瑟利夫这个拥有智慧、才干和勇气,同时也拥有母性的女人。
●在澳洲,有一位女性正吸引着国际政坛的眼球,她就是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这位前政治学讲师于1981年跻身政坛,代表工党角逐议会席位获得成功,并在此后的6次议会选举中连战连捷,成为议会中当议员时间最长的女性,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议会之母”。1989年,克拉克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理。1993年,她成功废黜迈克尔·穆尔成为工党主席。1999年12月,克拉克就任新西兰总理。2005年9月,她第三次当选为总理。
克拉克言辞犀利,工作作风强悍。她有一种惊人的能力,可以在和别人辩论时滔滔不绝地引用大量事实与数据,以致别人把她称作“什么都管部长”。
新西兰最大的反对党国家党把克拉克描绘成为一个权力欲过强的女人,说她总想牢牢控制政府内的每一块领地。而澳大利亚政治分析家麦金利这样评论她说,“克拉克是那种令人敬畏的政治家。”
上个世纪。作为女性从政的偶像人物,玛格丽特·撒切尔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注意到我是个女人。我只当自己是个首相。”其执政风格之强硬,比有些男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今,在上述女首脑中更不乏挑战传统观念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