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aote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单元教学”(即综合化教学),就是在学生掌握的已有概念和学科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型教学、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教学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算法与程序实现”单元为例,说明单元教学的特点:立足单元,目标实现更现实;难度递进,问题解决更容易;举一反三,实际问题更实用。
  关键词:单元教学算法与程序实现综合化整体化
  所谓“单元教学”(即综合化教学),就是在学生掌握的已有概念和学科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型教学、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教学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一般是基于课程单元内容的,但更多的是在大情境、大任务、大项目、大观念、大问题的背景下进行综合化、整体化的设计,再按照教学时间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实施教学。
  我校一直倡导和重视单元教学,提出了“STEAM+跨学科学习、全科阅读、系统思考”等单元教学理念,并就单元教学多次开设全国、省、市级示范课。笔者作为一员也多次参与其中。以下是笔者设计的“算法与程序实现”单元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带给同行一些思考和借鉴。
  一、立足单元,目标实现更现实
  传统教学为每节课都设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通常会使一节课目标达成的操作难度过大,同时各节课目标之间的层次性也不够。单元教学以整个单元的视角来设计教学目标,使单元中某几节课是偏重知识的,某几节课是偏重方法的,某几节课是偏重情感的,从而使每节课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更强。
  例如,“算法与程序实现”的单元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例分析与讨论,学会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的算法。
  2.通过实践,掌握程序設计语言的基础知识,理解三大结构,实现简单的算法,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魅力,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
  目标1是理论层面上的分析,目标2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目标3是实际层面上的应用。本单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够借助数字化工具表达思想、建构知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
  单元教学强调综合化、整体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按照单元教学的目标整体设计单元内容。由此,梳理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下:
  1.用流程图描述程序的三大结构,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思想。
  2.用Python语言实现程序的三大结构,实现简单的算法。
  3.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算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本单元的三个主题以及具体的知识结构(如图1)。
  二、难度递进,问题解决更容易
  传统教学更注重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往往在“生吞活剥”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导致学生不会将知识运用到复杂的情境中去,学生的知识既未主动建构,也未形成体系,而是以单一的形式“记”在脑子里。即:教师教得“断章取义”,学生学得“一知半解”。而单元教学强调把“节”放到“章”里去透视,从而更好地聚焦“节”的重点,发挥“节”的作
  图1
  用,让学生不仅见树木,更见森林。
  例如,“程序设计三大结构”通常的教学方式是针对每种结构举很多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这些实例之间并无联系,容易造成学生“狗熊掰玉米——学一个,丢一个”的现象。而笔者基于单元教学的理念,为三大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分别设计了“求三角形面积问题”“改进求三角形面积问题”和“多次求三角形面积问题”三个实例。其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问题:输入3个正数值,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以它们为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分析后提供测试数据,如(3,4,5)、(10,15,18)、(1,2,3)、(12,8,22)。学生实际操作。]
  生为什么后两组数据结果不对,还报错?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生(恍然大悟)需要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学生完善程序。)
  师每次运行程序只能计算一次,多组数据测试起来非常不方便。如何解决?
  生可以让程序自动运行多次。
  师对的,我们可以通过计数型循环For语句来实现这一功能。
  (教师介绍计数型循环For语句的用法。学生完善程序,并连续测试多组数据。)
  师使用For循环,程序一定要运行完我们设定的次数才能退出。我们想随时结束程序,怎么办?(稍停)可以通过While循环语句来实现这一功能。
  (教师介绍While循环语句的用法。学生继续完善程序,再次连续测试多组数据。)
  三个实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在编写程序时考虑程序的健壮性、完善性、实用性,在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感受程序设计的魅力,掌握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促进计算思维的发展。
  除了纵向难度上的递进,对于复杂问题,还可以将难度横向分解。例如,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主题中,“移动的小船”是比较复杂的项目,要求学生掌握通过键盘控制窗口中小船的左右移动。这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比如pygame模块的安装和导入、游戏窗口的设置、窗口中物体的显示、窗口中物体的运动等等。笔者引导学生对功能模块进行分解,来降低整体难度:首先实现各个小功能模块,最后实现完整的程序。
  三、举一反三,实际问题更实用
  单元教学经常采用大情景、大任务、大项目、大观念、大问题的模式,更能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的代入感更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更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前面提到的“移动的小船”项目,实际上是“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主题中“游戏创意设计”这个大项目的一个引例。“游戏创意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款小游戏。“移动的小船”项目通过pygame模块实现了键盘控制物体运动的操作。在这一实例的启发下,学生举一反三,设计出了“接金币”“躲导弹”“抢红包”“打地鼠”(如图2—图5)等游戏。“玩”自己设计的游戏让学生积极性高涨,创意迸发,信心百倍。能力强的学生还探究出了怎样在游戏中实现计分,怎样设计游戏的难度系数等。
  图2图3
  图4图5
  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仅表现在可以使用一种方法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而且体现在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例如,笔者设计了“优美的函数图像”项目,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函数图像的绘制——可以用表格画函数图像,也可以用程序画函数图像。并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引导学生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更优的方法。
  单元教学的实用性远不止于此,还有诸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效能。本文仅作为“引玉的砖”,以期引发广大同仁的思考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付国.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 〔美〕Warren Sande,Carter Sande.父与子的编程之旅——与小卡特一起学Python[M].苏金国,易郑超,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鸿篇巨制,将其纳入高中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范畴,具有重要的意义。苦难是小说中的悲歌,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对苦难的书写;奋斗是小说的主旋律,对比现实,这一主题对学生有警示和启迪意义;小说中对青年爱情的描写浪漫而苦涩,可借助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爱情。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整本书阅读 苦难 奋斗 爱情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鸿篇巨制,是现当代文学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关注和促进“边缘化儿童”的学习?这个问题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围绕该主题,以《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教学为例,对一位“边缘化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焦点观察,收集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证据并进行分析。教师要有关注“边缘化儿童”的“意愿”和“追求”,要充分利用学习任务单带动“边缘化儿童”的学习,要对“边缘化儿童”的成长充满期待,要发挥同伴力量来帮助“边缘化儿童”展开学习。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李惠军老师执教的《读懂马克思》一课,引导师生通过时空对话阅读马恩原著,走近经典。李老师充分运用马恩原著这一史料,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孜孜钻研,呈现了优秀的历史课的深远立意、独特视角与宏大格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2019年7月,特级教师李惠军执教了一节示范课《读懂马克思》。这是李老师正式退休前执教的最后一堂课。本节课上,李老师充分运用马恩原著这一史料,
期刊
摘 要: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教师职责的界定。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培养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而言,教师还应该适应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在高等师范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便是高等师范语文教学工作者当下深思、探索并力践的。  关键词:高等师范 语文教育 表达和交流能力  一  自古以来,语文学科便讲究文道合一。学会读书
期刊
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并通过语言的学习接受文化熏陶,汲取人类智慧,涵养人文品格。所以语文不是语文书,就其内容而言,它的厚度绝不是有限的课本所能涵盖的。语文的厚度首先表现为语言文字自身的文化积淀。每个时代的文化成就与思想观念,往往会沉淀于语言及其书写形式之中,经语文教材的选择并通过语文活动,而被发现、被认识、被传承。语文厚度的另一表现是语言作品中的文化意蕴。语文中的经典作品,其遣词用字流转出优雅的古
期刊
摘要:《圆的周长》一课教学的框架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由猜测到验证的“再发现”过程。但是,要注意过于顺畅的环节推进是否遮掩了学生可能萌生的问题,让其涌动的思维成为静默的暗流。深度学习,理应从学生的提问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五个环节:对课题提问,确定方向,初步解决;对数据提问,直面困惑,大胆推测;对方法提问,基于困惑,走进历史;对结论提问,质疑批判,追根寻底;对全课提问,回顾总结,存疑拓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思维训练是数学学科育人的关键落点。张仁进老师执教的《数字与信息》一课很好地落实了思维训练:在真实情境中启动思维,在联系已知中激发思维,在交流碰撞中提升思维,在迁移运用中内化思维,在质疑想象中创新思维。  关键词:学科育人 思维训练 《数字与信息》  学科育人要求学科教学从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走向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期刊
摘要:课堂由一个个“点”有机聚合而成,课堂中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全息镜像”。透过它们,我们或许能窥见课堂全貌,窥见教师完整的教育人格,甚至窥见更多课堂和教师的教学问题、教育思想。  关键词:微观 观察 全息 镜像 焦点  考虑到一线教师的主、客观条件,我倡导他们更多地开展微观层面、微观形态的课堂观察。当然,之所以着眼并着力于此,除了这是我们适为、能为并将有所作为的领域,还因为,较之更大、更高层
期刊
摘要:历史课堂上,教师应以史料为依据,融入史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赋予课堂活力;创设史思,培养学生不惧争议的素养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深化史情,赋予历史事件情感价值,精心设计情感阶梯,激发情感共鸣。  关键词:文白之争史趣史思史情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人发现真理”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应以史料为依据,融入史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赋予课堂活力;
期刊
摘要: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以“任务实施”为指向,围绕“任务是否合理,有助于实施?”“任务是否清晰,便于实施?”“任务的可执行度如何?”三个问题,观察《羿射九日》一课的教学,发现任务实施还应关注倾听者,明确评价规则,加强针对性。  关键词:任务实施目标达成观察报告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