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肌肉、肌腱、周围神经病变生物力学定量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肿瘤影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切波弹性成像是一种安全、经济、无创的影像学方法,能够定量评估组织生物力学特征,为疾病诊断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提供帮助.本文就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肌肉、肌腱、周围神经病变生物力学特征定量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痉挛型脑瘫便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观察组予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予物理治疗、推拿治疗、头针治疗等常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难度和排便次数的变化.比较两组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康复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难度、排便次数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
2020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重新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刺镇痛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最确切的干预手段之一.检索近10年针刺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文献,通过分析文献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该文发现针刺主要通过感觉维度、情绪维度、认知维度和社交维度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痛情绪、痛认知和痛社交应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从200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纳入870篇文献,1232条处方,涉及腧穴160个,总频次8562次,高频腧穴(频次≥50)为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肩内陵、曲池、合谷、外关、臂臑等23个;高
“温针”之法最早见诸《伤寒杂病论》.该文从针具材质形状与“温针”、“白针”与“温针”、“温针”利弊之争、《明医杂著》之温针、从“烧针尾”到“温针疗法”5个方面,对“温针”的发展演变予以探讨.认为《伤寒论》中的“温针”为针后复灸;《明医杂著》之“温针”为针刺之时行隔物灸;《目经大成》以艾绒裹针后,燃烧加热,接近今日通行之“温针”法.此法经陆瘦燕推广,并在理论上予以阐发,从而创立了“温针疗法”,并成为上海陆氏针灸流派之代表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