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叶调位运动的研究:Ⅱ.大豆种质(品种)间叶向变化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6个大豆品种质(品种)材料,在两个生长阶段(V9的R4),每天不同时间,对复叶中间小叶和两边小叶的主,副倾斜角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质(品种)间平均值叶倾斜角度的变化,F89-1和东农42倾斜角度阳高,绥农8和黑农37次之,分枝豆和黑农34较低。一日中不同时间叶倾斜角度的变化,在V9时期,9:00-11:00时,F89-1和绥农8倾斜角度最高,分枝豆和黑农34次之,黑农37和东
其他文献
经特殊工艺处理,将蛇纹石矿制成不同品位镁肥,对大豆连续3年的盆栽与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镁可增加大豆对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提高大豆的光合速率,增加植株干物质的积累,改善大豆品质,提
1986-1995年我国南方14省871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大降色豆,古田岭黑白毛豆,马山仁峰黄豆,天等黑豆,宿89-1等74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5%;中感资源3846份,占鉴定
本文用带氚钪源检测器气相色谱分析了异丙甲草胺残留量测定方法,和国外同类方法相比,所需试剂种类少,操作简便,平均回收率89.0-90.0%,最低检测家度0.01mg/kg。
对接种后水培15天的大豆幼苗的根段染色,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抗病品种根内大豆孢囊线虫头部有明显的坏死,感病品种较少观察到这一现象。接种后4天对大豆根部的半薄切片研究发现感病品
本文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方法对108份供试材料,在生理小种水平上进行了抗性共试材料对灰斑病菌各生理小种的抗感反应,从中筛选出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材料46份,占供试材料42.5%,其中。抗
1992 ̄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发病重复鉴定、不同省份异地鉴定和人工接种卵悬浮液的多年多点鉴定方法,对40份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性资源:其中免疫的12份,抗病的28份,进一步做持久抗性研究。结果原
以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大豆杂种一代籽粒产量、营养体干重及其对双亲一有现的杂种优势、籽粒产量优势和营养优势的比值与后代选择效果的关系。结果指出:F1代营养体干重及其优
基因源分析表明,黑农号大豆品种的育成共涉及20个亲本材料,其中主要基因源有港仓金,荆山朴和紫化四号三个骨干亲本。有52%,39%和32%的品种分别含有满仓金,荆山朴和紫花四号的血缘。随着品种育
在大豆品种早-12短日成花诱导期间,初生叶及顶芽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比连续光照下的高。对初生叶及顶芽内各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氨基酸在SD诱导第2天含量均较高,作为重要
以生育期相近的25个品系为材料,在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对大豆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脂肪总量最稳定,其次是蛋白质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