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性学习习惯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
  一、在新知导入中,激发创新,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上,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学生质疑本身就是创新。因此,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再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才会使学生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呢?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通过"自学--提问--验证"的方式启发学生敢问、善问,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科学始于好奇。"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喜欢问"为什么",如: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人们保持不断进取探索的动力因素之一。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习惯的起点。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因篇幅的限制,提供给学生的感知的背景材料及其有限,因此,教师应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能动的发掘教材潜在的创新因素,营造引入新课的"情景问题"的氛围,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以趣激欲、以疑激欲、以美激欲、以变激欲等都不失为激发创新欲望的好方法。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先问学生:"喜欢动画片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接着演示动画片,4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小猫的车轮是方的,小熊的车轮是椭圆的,小狗和小白兔的车轮都是圆的,但小白兔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比赛还没结束时让学生猜猜谁能得第一?为什么?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通过以趣激欲,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又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数,教师都能很快的说出能否被3整除。不管学生报什么数,教师都对答如流。经验证后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探求其中奥妙的欲望油然而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教师告诉学生,奥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这样,以疑激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引导学生从已有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中探究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课上让学生在一个长方形中任意画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思考: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相应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边思考边动手验证,学生想到各种剪拼的方法,发现了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还有的学生想到不用剪,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关系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
  对数学而言,题目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计算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单位:cm)学生有三种解法:
  解一:通过假设先求出最大长方形的面积,再减去3个空白三角形面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二:把阴影部分分成3个三角形,用S1+S2+S3求出阴影部分面积。
  解三:添一条辅助线,就可以推断出△AEC与△ABC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只要用6×6÷2求出面△ABCN面积就行了。
  这些课堂实例都表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和任何习惯的培养一样,在培养过程中它都会自始至终地受到一些习惯势力的抵制。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因教育观念、教学经验,甚至功利思想等原因的限制,会影响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虽有创造的天性,但由于年龄的局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会不断地出现反复。为了较好地解决培养过程中的消极因素,教师应练好“内功”,及时吸收多方面信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做到:对学生的微笑和鼓励多一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表现和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支配的时间多一点。
其他文献
摘 要: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只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新颖与多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尝试。教材要用活,让学生在质疑探究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要尊重呵护孩子的灵性。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可以这么说,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主要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  “课标”中明确指出:“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这就明示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得力于阅读教学,教师习作的指导应落实在阅读教学上。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每一篇文章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和音乐教师教育获得迅速发展。文章结合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主要探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  关键词:音乐教学 培养 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教学艺术非常高的课程,是一门陶冶情操的学科。新课改下的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那一套教唱一首歌就是一堂音乐课,就是人们所谓的“唱歌课”。音乐课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的新型课程,是一门讲究情感的
期刊
摘 要:阅读不仅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学习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人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文章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主要探讨了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很多语文教学专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诸如精读、泛读、细读等读书方法。然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笔者认为抓住“文眼”,对提高初
期刊
有效的课堂讨论必须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讨论才能有较高的质量。有效的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看到初中语文课堂热闹很多,形式丰富多彩,其中讨论式教学用得最多。的确,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和社会发展,如获得知识和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奈斯比特曾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造精神。”21世纪要求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有着具体的
期刊
复习课是课堂最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复习课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率,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复习课常见的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惘然无绪练习的教学模式。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并且使学生掌握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学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如何达到复习的目的?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也因此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因此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农村小学数学自身改革的要求。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期刊
摘 要:教学应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采取“活”引导,让学生灵活的学习掌握课文内容;“活”启发,让学生在灵活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教法,让学生直奔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活引导 活启发 活教法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求教师运用创新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期刊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引导他们独立探索、共同研究,大胆地发表不同的见解,并用所探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转变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行为,不同的观念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