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来源 :国家林业局公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国家林业局各有关直属单位:
   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探索新形势下防沙治沙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沙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当地生态面貌、促进我国生态建设、确保国土生态安全的具体行动。为切实加强示范区建设,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 充分认识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沙化土地建国56年来开始出现净减少,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艰巨,特别是沙区生态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贫困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推进新阶段的防沙治沙工作,既要强化保护,加快治理,又要完善思路,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因此,建设示范区,深入探索和实践不同沙化类型区防沙治沙政策机制、技术模式、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带动全国防沙治沙事业走上生态与经济共赢、质量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示范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 明确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 示范区建设条件。示范区主要在不同沙化类型区的典型区域布设,需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林业治沙机构队伍较为健全;防沙治沙成效较为明显,基础工作较扎实;有一定的试点示范工作经验。
   (二) 示范区建设类型。示范区建设突出四个类型:一是综合防治型,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二是技术模式型,依靠科技支撑,推广先进适用的防沙治沙实用科技成果,优化防沙治沙技术模式,提高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三是政策机制型,贯彻落实与防沙治沙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四是产业发展型,通过建设林草资源基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和加工业等项目,将防沙治沙与沙区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和生态良性互助。
   (三) 示范区建设目标。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防沙治沙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机制进一步活化,“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高;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生态文明、兴林富民理念;林业治沙机构和队伍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 加强示范区管理
  
   (一) 严格示范区审批程序。示范区分为跨区域(指跨省域,下同)、地级和县级3个层次,建设地点以重点沙区为主,其他地区适当布点。地、县级示范区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条件申报,国家林业局审定并批复示范方向和主要建设内容;跨区域示范区由国家林业局根据全国防沙治沙总体布局确定。示范区审批前,应征求相关部分意见,涉及国家级林业重点工程的,还应征求工程管理部门意见。
   (二) 科学编制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要根据批复的示范方向和主要建设内容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要求和目标任务编制示范区规划。地、县级示范区规划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跨区域示范区规划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和地方编制。示范区规划一经批准,由相应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要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
   (三) 认真组织安排示范项目。示范区要依据批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的任务和投资,组织安排建设任务和示范项目。对于确定的建设任务和示范项目,要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和建设方案,经专家论证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将示范区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项目单位。
   (四)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示范区建设的各类投资,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范资金用途,不得挤占、截留、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审计、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 搞好效益监测和评估。各地要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建立健全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综合效益的监测和评估。要做好对示范区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效益情况的检查验收工作。国家林业局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示范区建设综合效益进行评估。
   (六) 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国家林业局根据示范区年度检查验收结果和示范区综合效益监测评估情况,对示范区进行宏观调控。对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予以推广,对地方政府不重视、组织管理不善、建设任务完成不好、示范效果不明显、资金使用违反规定的,停止拨付投资直至取消示范区建设资格。
   (七)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示范区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各地要根据示范区建设特点,逐步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制、监理制、资金报帐制、专家咨询制等管理制度。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强化对示范区建设的档案管理,有关文件、设计方案、检查验收材料、监测评估报告以及图文声像等资料,要及时归档,妥善保存。要设立固定的示范区标志。各地要根据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
   (八) 加强示范区生态保护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示范区森林、草地的保护工作,严禁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及其它过度利用沙区生态资源的行为,严防人为破坏和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要在编制示范区规划、安排示范区项目时统筹考虑保护的内容,并落实管理责任,明确管理措施,切实做好保护工作。
  
   四、 示范区建设的扶持政策
  
   (一) 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中央预算内(含国债)防沙治沙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防沙治沙投资、外援防沙治沙投资等,要重点向示范区倾斜。在安排林业重点工程任务时,要根据示范区建设规划予以优先安排。各地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增加示范区投入。
   (二) 全面加强示范区科技支撑。示范区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手段。要建立健全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切实将科技支撑贯穿于示范区建设的全过程。防沙治沙科研成果要优先在示范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三)将示范区作为林业及防沙治沙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试验点。加强对示范区政策机制创新实践的指导,提高政策创新能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工作优先在示范区开展;示范区现有的和新营造的生态公益林,优先纳入生态补偿范围;承担政府出资直接收购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的试点省,要优先将示范区纳入试点范围;在确保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任务的基础上,可依据林种、树种、技术措施等不同,因地制宜地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
   (四) 大力扶持发展沙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各方面力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实行集约经营。对示范区符合有关贴息条件的沙产业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优先予以贴息信贷扶持。各地要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落实防沙治沙税收减免政策,为投资者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五) 加强示范区管理和能力建设。应优先将示范区管理和技术人员纳入各级林业培训计划,以切实提高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对于工作特别需要且具有一定条件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可选送到高等院校接受培训或接受学历教育。上级林业部门要与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定期选派干部到示范区挂职锻炼,指导示范区工作,或根据需要安排示范区的干部到上级林业部门挂职锻炼。
   (六) 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凡在林业重点工程区范围内开展公益性治沙的,可优先享受重点工程的资金补助政策。对开展营利性治沙的,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协调和争取有关部门在税收、信贷政策上予以支持。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治理成果,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允许治沙经营主体在治理区开展营利性
  经营活动。
  
   五、 切实加强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林业部门要将示范区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和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工作。各地要对示范区建设进行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加以组织实施。各级示范区要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技术指导。力争通过各方面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典型带动和示范作用的防沙治沙样板。
  
   国家林业局
  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大尺度范围内橡胶园土壤管理的针对性,以海南省国营八一农场橡胶园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成土母质、气候变量(平均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和植被指数为数据
从材料和结构工艺2方面分析了石棉TB880E型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离合器摩擦片的失效原因,选用了半金属基摩擦材料替代石棉树脂摩擦材料,摩擦片结构采用粘接加铆接形式,工艺流程采用
讨论了基于USB2.0的数据采集卡中固件程序的开发。介绍了该数据采集卡的硬件设计方案,并对用于实现USB接口功能的接口芯片CY7C68013A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该芯片的固件程序
以Zn粉和CuCl2为催化剂,以氯化苄为原料在水相中合成出1,2-二苯乙烷.在以下条件下n(氯化苄)∶n(Zn)∶n(CuCl2)=0.5∶1∶0.05,室温,反应6 h,1,2-二苯乙烷收率为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