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功能恢复与术前膜性尿道长度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功能恢复与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的膜性尿道长度(membranous urethral length,MUL)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50例患者的资料,年龄61~82岁,平均73岁.穿刺前PSA l.89 ~ 40.24 μg/L,平均10.27.μg/L.所有患者术前控尿功能良好,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癌.所有患者于穿刺术前行MRI检查并测量MUL为10.2~23.5 mm,平均14.6 mm,分为A组(MUL< 14 mm) 27例,B组(MUL≥14 mm) 23例.由同一名医师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术后控尿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 ~ 28个月,平均18.6个月.A、B组术后3个月尿控率分别为77.8%和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和12个月尿控率分别为85.2%和69.6%、92.6%和8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3个月分别有2例(7.4%)和1例(4.3%)重度尿失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无重度尿失禁患者;两组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L< 14 mm的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早期(3个月)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其他文献
患者,男,31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于2012年5月8日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血精等.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直肠指检:直肠前壁偏右可触及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前列腺触诊不满意.PSA 1.12 μg/L.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增大,内可见约6.5 cm×7.8 cm实性占位.CT检查:精囊腺区可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瘤体大小6.5 cm×7.0 cm×7.5 cm,增强后可见明
期刊
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作者报告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特发性OAB症状前后血清NGF(sNGF)前瞻性研究结果。方法:特发性OAB患者26例,年龄28~83岁,平均66岁。均曾行传统措施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无效,
期刊
目的 探讨阴茎完全离断再植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阴茎完全离断再植患者资科并复习文献.例1,34岁.被入以利刃切断阴茎3.5h后入院.查体:阴茎断端距根部2.5 cm.端端吻合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和尿道,显微外科技术吻合阴茎背动脉、背深静脉、背神经.例2,25岁.自行用菜刀将阴茎砍伤后15h入院.查体:距阴茎根部3 cm处阴茎完全离断,距阴茎根部2 cm处阴茎2/3部分离断.因阴茎被断为两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拟态( 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分布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前列腺癌VM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6例.年龄59 ~ 72岁,平均(66.7±11.0)岁.术前血清PSA为15.6
目的 探讨肠道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方法 2005-2011年对77例肠道膀胱扩大术患者(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74例,回肠膀胱扩大术3例)随访2年,对术后并发症、肾功能、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 截止24个月随访期,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较术前显著增加[(160.6 ±128.3)与(468.5±60.6)ml,P<0.001],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降低[ (31
患者,男,37岁.因右腰部疼痛l周于2011年1月10日入院.既往因右肾结石曾行ESWL,排石情况不明.查体:右肾区轻压痛及叩击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肾盂、肾盏多发结石,以肾盏内为主,最大径1.6 cm,右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扩张,长8.3 cm,宽3.2 cm.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右肾完全梗阻,注射呋噻米无缓解.IVU检查: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右肾盂输尿管未见显影。
期刊
期刊
目的 评估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远期疗效、并发症及尿动力学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24例TVT-O治疗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远期随访尿动力学检查、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术后12 ~ 60个月回院完成远期随访.术后远期主观成功21例(87.5%),客观成功22例(91.7%),满意23例(95.8
近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前列腺癌组织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扮演重要角色,并且逐渐被人们重视.前列腺癌组织由癌上皮细胞与癌相关间质成分组成,研究表明不仅上皮细胞的基因和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上皮细胞周围的间质细胞及微环境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又会诱导、促进上皮细胞的转变[1]。
期刊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倍增时间(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oubling time,PSADT)在前列腺癌患者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ximal androgen blockade,MAB)治疗后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MAB治疗的15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4~90岁,平均74岁.治疗前血PS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