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马拉松改变的人生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你跑得有多快或有多慢,当你跑过终点线的那一刹那,它将永远地改变你的生活!——这是电影《马拉松精神》中的一句话。在冲过儋州马拉松的终点线后,我不禁问自己,我的生活真的就此改变了吗?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从那一刻起,我已经是一名真正的马拉松选手了,马拉松也真正地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仿佛推开了一扇大门,那个美妙的世界扑面而来。我会一直跑下去,直到跑不动的那一天。
  抱着敬畏之心去拥抱
  就在一年前,我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跑完42.195公里。
  那时候,我最长的跑步距离是5公里。在我的认知里,马拉松是遥远的,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是属于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
  那时候,我是一个体重170斤的胖子,从来没有到现场感受过马拉松的氛围。我和马拉松的联系仅限于我有一件波士顿马拉松外套。
  那时候,我对马拉松最深刻的记忆还停留在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看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为冠军颁奖,不禁感慨:“马拉松金牌得主才是奥运会上最拉风的人。”
  那么,我为什么要跑马拉松呢?
  我大概是被周围的人影响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周围的许多人开始跑步,而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已经完成了马拉松,曾经那个遥不可及的马拉松突然和我的生活离得很近。
  “或许我也可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报名了2013年北京马拉松的半程比赛,从9月1日开始投入训练,到比赛正好是50天的时间。我得到了一份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路跑的感觉。
  现在看来,我是跑出了内啡肽,跑出了多巴胺,跑出了快乐。
  在户外跑,相比之前在跑步机上跑,我的心理压力小了很多,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了。我习惯在护城河沿岸跑,这里有人跑步,有人钓鱼,有人散步,有人遛狗,有人拥抱,有人接吻,有人吵架,有人放风筝,有人扭秧歌……看着别人的人生,我的人生也在一点点地发生变化。
  很多人开始跑步是为了健康、减肥、减压,而我是为了备战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乐观,更具活力,最直观的还是体重下降了。
  2013年北京马拉松半程比赛,我用了1小时53分14秒跑完,实现了赛前制定的2小时内跑完的目标,也给了我挑战全程比赛的信心。2个月后的12月21日,我在海南儋州完成了人生的首场全程马拉松,用时4小时29分24秒,虽然没能“破4”,也就是4小时内跑完,但完赛的意义更为重大。那一天,是我开始认真跑步的第112天。
  我都可以,你也一定可以。马拉松是属于普通人的,但我们应该抱着敬畏之心去拥抱马拉松,而不能轻视它。一位跑友总结:“马拉松是一个很精细的东西,任何问题都会被放大,混不过去的。”的确,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的准备,或者在比赛中出现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引起大反应,有些人因此会退赛,不能完成目标。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儋州马拉松没有“破4”也是正常的。因为我当时没有那个实力,没有准备盐丸,没有练习爬坡,不了解赛道,更要命的是赛前已经感冒一周。这些问题在比赛中都被放大了。
  儋州马拉松后,我练得更加刻苦了。即使天寒地冻,即使雾霾严重,也没有阻挡我奔跑的脚步,除了日常训练,每个周末,我还会和跑友们相聚奥森,跑长距离,1个月的跑量也突破了200公里。
  3月30日,我在郑开马拉松终于实现了“破4”的目标,用时3小时54分47秒,似乎是水到渠成。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满足感和成就感涌上心头,我更感激那个认真努力的自己。
  我有了“马拉松妈妈”
  一位跑友说,在马拉松的路上,他有那么几次,不知道为什么,跑着跑着眼眶就湿润了。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无论是随着人流迈过马拉松的起点线,还是看着那么多人迈步向前,我也是几次想流泪,或许,我为自己感动,也为所有参赛者而感动。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马拉松是身体和心理的终极考验,有疼痛、有折磨、有挣扎,当然,也有成功、有喜悦、有满足。对我来说,在42.195公里的道路上,更是收获了满满的爱与感动。
  我的首个全程马拉松并不轻松,那是一次意外的参赛机会,临时决定参赛,赛前还生着病,参赛人数不多,赛道起伏不断……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不仅在那里成为马拉松选手,还收获了一位“马拉松妈妈”。
  儋州马拉松是一个小比赛,参加全程跑的人数不到500人,跑出去,队伍很快就拉长了,我身边一起跑的人越来越少。丘陵地带风景不错,但起伏不断的赛道让我很快就开始怀疑自己。很多人说,真正的马拉松在30公里以后才开始。而我刚跑了10公里,放弃的念头就已经从脑海里闪过了。更要命的是跑过21公里后,我的小腿已经在抽筋的边缘。
  就在这时候,我遇上了一位从后面跑上来的阿姨。阿姨似乎也很累了,一开始,我们聊了几句,我抱怨坡太多了,说自己快抽筋了,她让我到前面压压腿。就这样,我们组成了临时搭档,一起往前跑。
  边跑边聊,阿姨说她已经50多岁了,这倒是让我倍感亲切,因为她和我妈妈是同龄人。有人一起跑,前面的路途似乎就没那么艰难了。我们相互鼓励,还几次停下来,帮助对方放松小腿肌肉。
  因为有了阿姨的陪伴,放弃的念头再没有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一定要和阿姨携手冲过终点。
  “我们跑到那个斑马线再停下来好不好?”“我们跑到水站再停下来好不好?”“我们跑到27的公里牌再停下来好不好?”我一次次地问阿姨,得到的答案都是“好!”
  就这样,后半程的路程被我们分隔成了一个个的小目标,我们坚持向前奔跑。
  跑过30公里处附近的那个折返点,我吃下了最后一根能量胶,或许是因为之前的跑跑停停,我似乎恢复了一些能量,可以持续地跑下去了。但阿姨还是不行,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她的脚趾在之前受伤了,在半程过后就开始影响着她,可以想象吗?她一直忍着伤痛在坚持。
  接下去的路程,我们依然跑跑走走,阿姨跑不动了,我也停下来陪着她走。有两次,阿姨让我先跑,但都被我拒绝了。我对她说:“我一定要跟你一起冲过终点。”
  终于看到了终点,我和阿姨跑了起来。在还剩几十米的时候,我们把手牵在了一起,一起笑着冲过了终点。那一刻太美妙了,我会永远记得那一瞬间。
  和阿姨合影是我在完赛后仅有的照片,我甚至没有单人的照片,不过,足够了。从此,我多了一个“马拉松妈妈”,她多了一个“马拉松儿子”。
  (本文作者系《领跑者》杂志执行主编)
其他文献
亚历山大·萨沙·兹维列夫国籍:德国出生地:汉堡出生日期:1997年4月20日身高:1米98體重:90公斤握拍:右手持拍 双手反拍在 2018年底结束的ATP伦敦总决赛上,德国新秀亚历山大·萨沙·兹维列夫在半决赛和决赛中连续击败费德勒与德约科维奇两位球王级人物,首次捧杯,成为近十年来最年轻的冠军。一颗网坛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兹维列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令人关注。网球世家 天赋异禀兹维列夫出生于苏联一个
午饭后,圣路易斯大街照例打起瞌睡,三三两两的路人,缓慢前行的马车,一切都平静如常。  过了一会儿,一位身着粉色连衣裙的小姑娘迟疑着出现了,她指指点点地沿街走着,不时穿过马路跑到另一边,偶尔还会原地转上几圈,抓抓头皮,最终在一座门牌号为十九的别墅前停下来。  别墅的建筑风格古朴,用料考究,占地广阔,规模宏大,俨然一座小城堡,与周遭仅数十年历史的低矮房屋一比,显得鹤立鸡群。明明是白天,别墅的每扇窗户却
新体青(以下简称“新”):为什么没有选择做教练,而是领队这种更偏于行政化的职务?  王春露(以下简称“王”):从我的角度看。教练是一个专业化的职务。要以专业的知识对运动员的发展进行指导,而领队是更类似“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不仅需要了解这个项目。还要对这个项目的长远发展做出计划并给予推广。这完全不是坐办公室的行政职务。压力很大。但是既然领导找到我,相信我。我想我就应该顶上去吧。  新:目前中国短道速
冯永从事的男子自行车1公里计时赛从来都少人问津。从练自行车起,妈妈就眉头紧锁地提醒过:“孩子,你要练的可是个冷门项目,以后咱未必能弄出啥名堂。”  那时,刚满16岁的冯永对此话似懂非懂,他不曾考虑过什么冷热门,只知道,只要自己双脚踩着脚蹬,骑在自行车上和风赛跑时,心中就会揣着满满的幸福。  这个单纯的追风少年,在短短的三年后,成为中国自行车男子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追风之初体验    冯永
重新标点    房龙在《宽容》的序言里写道:“在无知的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可以这样说,在无知的山谷里,人们过着没有“?”的生活。“?”会打破那份“宁静”,令人迷惘、痛苦,然而要是没有“?”,祖先的智慧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领袖读书的批注中尚有诸多“?”,而一旦有人读领袖的书时胆敢有“?”,那些“正人君子们”对他的态度就不是“冷
易建联带领广东队以季后赛全胜的战绩夺得总冠军。离 CBA总决赛开打还有3天,广东男篮主教练杜锋请全队一起吃饭,给大家鼓鼓劲。临近结束时,队中的核心易建联端着杯子站了起来,让很多广东队的小年轻们吃了一惊,因为他们的联哥一向是行动大于语言,在酒席上对大家讲话的情景并不多见。易建联说:“我们6年前拿冠军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下一个冠军要等这么久。两年前我们也进了决赛,但是失败了。现在我已经到了运动生涯末期,
冰球世界杯落幕,加拿大队有惊无险夺得冠军,捍卫了冰球霸主的地位,世界杯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映射出加拿大冰球的辉煌。谈起冰球世界杯,很多中国的体育迷并不熟悉,但是看过冰球的人很容易被这项赛事吸引,场面刺激又一波三折。世界杯的历史也像冰球比赛一样,一波三折,非常刺激。加苏巅峰之战冰球世界杯被称为体育版的“战争与和平”,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和苏联在冰球舞台上的争霸。当时代表国家间最高水平的
去年6月25日,美联社发布消息称,在中俄两国高层参与推动下,北京昆仑鸿星队正式加入KHL大陆冰球职业联盟,成为世界第二大职业冰球联赛中的第一支来自亚洲的球队。这则消息引起世界各地球迷的兴趣,他们在新闻主页上议论纷纷:──“不可思议的大动作。如果美国总统和加拿大总理一起出席签署一支NHL北美联赛的球队加盟协议,球迷们会不会兴奋得发狂?”──“好吧,生产了冰球装备的中国现在又要生产冰球球员了。”与球迷
她,是一个基层教练。  田径因是所有体育项目的基础而有“运动之母”之称。30年间,徐鸿翠先后有几个学生,本可与黄潇潇、陈玉香一样在世锦赛和亚运会赛场上驰骋,甚至达到更高的水平,却全在关键时刻中辍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从大学生到基层教练  1958年,徐鸿翠生于山东烟台。那是一个的特殊年代,差点连上课的权利都没了。在烟台一中上体育课时,她因跑得快,被选进校队练跨栏。烟台是田径之乡,一中有
这些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尴尬在于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大多由海外输入。也许多少是出于对此现象的反拨,今年《读书》连续在第三、四期重点推出了盘旋于一批青年学者心中的问题:“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我读后感慨良久,不禁提笔一叙,愿与诸君共酌。  作者们较一致的认同是:中国进入本世纪后,工具理性日显与价值理性分裂并进而压灭着价值理性,价值观念与价值承当也日渐背离,由此导致了道德关怀对终极关怀的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