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文章结合实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标准;团结精神;创新能力
  一、要透彻理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这一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致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标准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目标,做到有章可循,不至于迷失方向。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的观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喜欢提出问题,有自己一定的判断能力,不像初中生那么容易过激;而在自我评价方面也有一定认识,能客观评价。但他们又不像成人一样成熟,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大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课程标准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立足于课本与超越课本相结合
  课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根据来源,更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只有立足于课本,教师的教学才能顺利开展,才能有据可循。教师设计的教案离不开课本,根据课本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吸收知识。但是信息技术又不同于别的课程,内容更新快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色,摩尔定律就说明了这一点。而课本内容的更新远跟不上变化速度,如何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又不脱离现实呢?这就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超越课本知识,而不能照本宣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还是使用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而现在我们所用的操作系统已经更新为Windows 10,虽然操作系统变化不是很重要,万变不离其宗,操作上没有多大区别,但是窗口界面的变化还是让学生感觉不适应。如果教学上还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就会脱离实际,不便于学生掌握内容,而且在一些窗口下也无法正常学习,这样就会让学生形成误会,现在所学的知识已经被淘汰了,我干嘛还去学呀?所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就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就要随时了解电脑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反馈给学生。教师在设计教案上要大胆创新,在新的系统和新的软件学习方面下苦功夫。如教材上没有的,要学会改变或添加新的知识点,尽可能吸引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每个学期或每学年的教学教案变化都很大,不像别的学科一样可以使用多年的教案。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好软件的开发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得了的,它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微软公司之所以能够开发出这么多优秀软件,离不开它背后的智能团。这优秀的团体既是独立的又是合作的,通过每个人开发研制系统某个功能,最后运用接口技术把各个功能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变成强大、多功能的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投入研发人员就达到2000多人,如何整合这么多优秀人才的智慧,没有团队协作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的。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要为学习者创设一个相互交流信息、协作学习的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但是在这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应培养学生单独作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教师在教学过程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教学中,学生的操作过程要经常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完成大型的电脑作品时,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作品的开发研究中来,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每一个操作都会影响到作品完整性。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选修课是Visual Basic,学的是语言编程,这是一个要求具有团体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完成软件开发任务的过程。当然现实中关于小的软件、小的电脑作品,不一定非得要团队才能完成,但是只有通过开发这些小的软件才能开发出更好更大型的软件,所以团队协作精神极为重要。
  四、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依然是重中之重。特别最近几年国家创导文明上网、安全使用互联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下苦功夫,何况思想道德会影响每一个人的一生乃至下一代。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但互联网又是信息的大杂烩,形形色色的内容都有,这些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引导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但也不能谈网变色,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一到上网络课就无所适从,或者一带而过只讲理论,并省去上机的实际操作,生怕学生上机操作就会影响变坏,或是玩游戏或QQ聊天。其实不必担心这些问题,高中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教学上只要正确引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如何规范使用网络,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法规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而且在教学中应该多安排带有任务性的上机操作。有些教師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放任态度,由学生自由操作,也不做上机指导,学生玩自己的,老师也趁机做自己的事情。如在讲到电子邮箱的内容,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操作性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控制好教学课堂,学生就不会容易“出轨”。而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子邮箱发送邮件,简化书信,为国家节省纸质资源。
  五、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相结合
  信息技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上,教师要积极与其他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并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个学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并从中感悟、升华,形成稳定的习惯,最终使信息技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一种技能。
  信息技术课教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应该多吸收别的学科的教学经验,多参加说课、评课等活动,也要深入别的学科,听取别的学科公开示范课,从中学到经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应该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只有吸收别人的经验,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信息技术课才能步入正轨,才能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起到推动作用,也不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科,不再是学生的“游戏”课程。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胡济良,李尚仁.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 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學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如今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较弱,使得学生觉得学不学这么学科对以后择业没什么帮助,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文章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文化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文化品牌,提高城市软实力,成为许多城市追求的目标。黄陂在文化品牌的建设上做出了较好的示范,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文章作者在此对黄陂文化品牌建设的资源优势、目标定位、实施策略做简要的梳理。  关键词:黄陂;文化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的竞争将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