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网络问政空间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特网的出现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公共空间。本文对网络媒体在公民参与政治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和谐的网络问政公共空间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问政;参政;公共空间
  
  因特网的出现及普遍运用迅速重组了人类的社会、生活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因特网的出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的进入PC时代,“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1]。在网络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公民的参政意志在网络上得以实现,我国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两会”越来越平民化,“两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民生化。特别是2010年“两会”召开之前的3月2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心贴心、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总理倾听民意民情,网民热议国计民生,网络为公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共空间。
  
  一、因特网在公民参与政治中的优势分析
  
  (一)话题的广泛性
  网络传播者中包括了数量庞大的普通传播者,从话题选择的角度看,人们选择内容的自由度增加了。网络使得媒体“守门人”的作用削弱和“无法守门”的可能性增加。[2]当传统媒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传播的时候,网络媒体可以进行充分而细致的报道。网络媒体的这一特征,使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在政治方面的诉求,表达自己对民生、司法、反腐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尤其是在“两会”报道期间,人们往往会通过因特网来传递和获取信息,网络媒体使受众的选择权、话语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满足,受众在得到海量背景资料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发表个人的意见。
  (二)为公民提供一个参政议政的公共空间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互动性。网络媒体的互动性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和超越。网络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平台,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对其感兴趣的信息和话题积极地、尽可能大规模地加以接受或传输,以满足个人参与政治的需求,从而引起多方面的共鸣、争论、探讨或者促成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人性化的议程,它是自由的,不受媒介干扰和时间、程序等控制。一般来讲,网络环境下人们积极参与对公共事务的讨论,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愿望,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电子政务、网络博客等方式实现的。
  网络媒体在催生民众参政热情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优势外,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因特网的及时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界限,使得公民能够随时随地获知信息;因特网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方式,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平台。
  
  二、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分析
  
  网络媒体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使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加畅通,同时也极好地发挥了网络传播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是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也有不足之处,网络媒体在催生网络问政的热情这个方面也有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
  (一)网络媒体报道娱乐化严重
  网络媒体信息海量的特点,使得它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喜欢用一些吸引眼球的话题。比如腾讯新闻,在对“两会”的报道中,主要是一些花边新闻,如总理记者会女翻译受热捧,女服务员被记者包围拍照,以及一些关于明星代表的报道。这些报道只是单纯地吸引眼球,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让人产生不好的感觉。“两会”是最重要、最严肃的政治会议,过多的突出女记者、女翻译、女服务员、明星的报道会影响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二)网络媒体的建议很难解决
  我们承认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很多民生问题作为提案成为了“两会”的热点问题。《南方周末》的报道中提到,与去年“两会”最大的不同是,地产商代表委员的提案不再谈房地产业支柱地位,不再要政策,他们的提案多数是关于保障性住房和土地财政的。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问政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但是以房子为代表的这些民生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单靠网络媒体、单靠公民的热情是不够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是有了,解决很难。
  (三)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蔓延
  网络舆论是否能够真实地代表社会真实?首先,网民目前还只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历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民在年龄、地域、职业等方面分布都是不均衡的。网民群体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上的某些阶层,而不能代表全部的社会阶层。其次,由于网络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的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庸俗、灰色的言论。
  
  三、构建和谐的网络问政公共空间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为公民个人和代表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代表可以通过网络倾听民众的声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满足,公民的参政热情得到极大提高,民族凝聚力上升,这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党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为人民服务。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网络问政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制度化、常态化,真正形成长效机制。这里笔者对网络问政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构建和谐的网络问政公共空间。
  (一)政府要加强议程设置的能力
  传统传播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体实施影响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议程设置”,它是传播流程中一股无形的控制力量,左右大众对世界的认识,牵动着他们的传受行为。在网络媒体中,这种媒体的“议程设置”依然存在,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改变。网络问政作用的凸显,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公开性。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方式就是遵循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交互的特点和要求,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动态信息报道。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议程设置功能,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网络“意见领袖”是指在网络上维护网上秩序或者拥有一种权威的力量,维护群体凝聚力的个人或团体。尽管网络的传播环境为受众提供了“非中心”化的传播环境,但是数字化的交往与真实生活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人们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在网络群体的交往中,人们也可以感受到“意见领袖”的存在,他们的态度同样会影响到网民的行为,并为维系网络群体的交往秩序发挥出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政治事件的传播中,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在论坛上设置精华帖、发表引导性的言论等方式,对公众的政治意见进行引导。
  总之,因特网的出现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共空间,为激发公民的参政热情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络本身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征决定了它能够超越传统媒体,为公民提供一个很好的话语空间和参政空间。但是“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加以必要的引导,构建和谐的网络问政公共空间。
  
  注释:
  [1]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2]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博士论文,第47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其他文献
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对内来说,是对企业财务工作质量的一次自我审视;对外来说,是监督方对企业是否合法合规经营的一次评估与审查.两者的共同点是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传统出版产业的融合,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成为未来出版企业的工作基础,更是出版企业与读者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为出版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思路和理念
本文从七个方面研究了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监管。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文献和切入点。一般认为,公共财政应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应按照市场规则,由独立于
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我国的建筑节能率要求逐年提高,从上世纪80年代的30%提高到现在的65%(局部地区已经提出75%节能率的目标).同时,消防安全要求保温材料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它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在我国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的账户,进行归口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