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度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探究的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是采用探究法还是其它方法,而且,自主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问题,在强调学生的探究的自主性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自主性探究性主动性
  
   基于新课改思想,高中一线语文教师也开始关注采用以自主建构知识为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将许多本不需要探究的陈述性知识生搬硬套地花掉大量的时间去探究,或者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而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加指导,导致课堂散乱、教学效率低下。所以,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什么是自主
  
   自主是相对于他主而言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受到外部指导的程度。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即自己做主,指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结果的评价等各环节,学习者都有较大程度的参与决策甚至自主决策的权利。反之,在他主学习中,上述因素主要由外部指导者(一般是教师)来决定。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模式等都是以教为主体,忽视了对学习者及学习过程本身的研究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这种课堂的学习就是他主学习。
  
  2 主动不等于自主
  
   主动是相对于被动而言的,自主是相对于他主而言的,二者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知识的主动建构指知识的意义必须由学习者在自己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主动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而知识的自主建构除了包括上面所述含义外,还包括学习者一系列其他的自主行为,如自行提出问题、自行选择解决办法、自行总结和评价等。而我们常批判的注入式、灌输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是那种机械学习。在授受学习中,知识的建构是他主的,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传输者、讲述者;而在探究学习中,知识的建构是自主的,教师只是在探究前负责预先选择、设计情境并呈现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提供咨询、质疑、指导和帮助。而无论是授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
  
  3 为什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
  
   他主的授受学习中,强调教师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高,从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多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很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和民主合作精神。在探究学习中,一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学生需要努力克服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参与对问题的识别与分析;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很高。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灵活的、多样化的,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 如何权衡学生探究中的自主性?
  
  4.1 探究活动中不能丢失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探究的灵魂,是学生主动性发挥的源泉。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探究的问题、操作的步骤,学生严格执行教师的方案与步骤,一步步去进行“探究”,探究过程由教师严格控制,教师总是将学生引入正确的做法中去,最后得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结论。在探究的外表下,学生并没有多少自主决策的机会和权力,整个探究活动的他主性、控制性很强,教师预设并牢牢地控制着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作一些简单的推测,其实不管学生有多么丰富的设想,都不能改变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下一环节活动的要求。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一个可以探索、思考、表达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空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能力的书呆子,他们一旦脱离教师,就不知道如何解决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外的问题。
  4.2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指导
   教师要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而不是形式上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在于参与学生讨论多少具体问题,也不在于告诉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如在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去探究“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有意义授受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对于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可以设计合理的方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能力素质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自主探究。
  
  5 结语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是采用探究法还是讲授法等其它方法,而且,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问题,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不能忽视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与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不是在淡化教师教的意义与价值,而是要求教师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提供合适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胡浩.探究式学习不能偏废教师的讲授[M].小学教学参考.2006.3.
  [2]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3] 刘仁增.让自主性学习走上理性化的轨道[J].小学教学研究.2003.2.
  [4] 王晓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文教资料.2009(12)[5] 赵振翔.如何构建自主探究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8(11).
其他文献
本文从冬虫夏草及其菌丝体的药化,药理,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及菌丝体的支培养诸方面概述了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正> 1987年10月18日,华东六省一市召开了第一次图书馆协作会议。来自淮河两岸、闽江之衅、东海之滨、齐鲁之邦的各省市代表齐集于黄山脚下的绩溪县城,交流学术论文,认真研讨
期刊
以环己酮为原料,利用双套管连续催化缩合反应及分离装置,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制备2-(1-环己烯基)环己酮.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对2-(1-环己烯基)环
让学生参与设计与改进习题,再现科学研究过程,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能力。本文以物理作业设计为例对此进行了论述。
测定了D301树脂对环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等量吸附焓在30kJ/mol~35kJ/mol之间,推测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比较D
比较3种了大孔吸附树脂对废水中苯肼的吸附能力,证明Hz-841大孔树脂的吸附效果最佳.根据实验建立了Hz-841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容量与温度、苯肼浓度、以及离子强度间的相平衡关
本文根据创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和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产生,促使医学教育与之相适应。阐述了在中医院校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内容的设想与建议。
摘 要:本文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通过阐述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含义,引发出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原则。在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契机,以加强教师的培养、师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前提下,着重论述了建设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 精品网络课程 建设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研究了Friedel-Crafs后交联型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t-DVB)大孔吸附树脂对水溶液中多种低级一元醇的吸附性能,测定静态吸附等温线和动态吸附曲线,并分
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与甲基丙烯酸(MAA)或丙烯酸(AA)用作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乳液聚合体系的反应性助乳化剂,采用一种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