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村庄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想来,我的那点快乐与忧伤,的确与爷爷家的燕子有关。
  我也确信记忆里的燕子,是极优雅的生灵,白腹黑羽,风度翩翩。它们在爷爷家老屋里飞进飞出,或者衔田泥筑巢,或者觅青虫喂崽,或者轻盈地漫舞天空,一切举止都从从容容,简直是空中的“绅士”。
  每逢八月稻谷丰收时,爷爷决不准许我下田里疯跑。于是,坐在屋檐下看燕子進进出出,便成了一件乐事。有时,很多只燕子在我眼前穿梭,划出一道道黑白弧线,我便知道,要下雨了。我还知道燕子常常停歇在电线上,从不在田地里停留,燕子只以昆虫为食,不吃稻米杂粮。关于燕子的这些稀奇事,我到现在还没有搞明白。
  爷爷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也和燕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给我讲许多关于人和燕子的传说、故事,我大多都记不清了,只依稀从中得到一个印象:村庄不只是人的村庄,同样也是燕子的村庄,哪家燕子多,人丁就兴旺。
  那时候,我总是瞪大了眼睛听爷爷讲故事。
  他总爱讲“那些时候”,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来自于“那些时候”。
  那些时候,大山间的村庄里有上百户人家,老老少少几百人相互认识,一团和气。那些时候燕子也多,爷爷家的堂屋最宽敞,每年来的燕子最多,自然人丁也最兴旺,爷爷为此很自豪。每逢节日或者办喜事,邻居们常在爷爷家门前摆酒,门前人家红红火火,檐上燕子喜上眉梢。
  大概那些时候就是小山村最热闹的时光了。
  但我从不曾遇上过“那些时候”。我记忆里的村庄,仅仅是我们几个小孩和许多同爷爷一样年迈的老人,单调地生活在那里。所幸的是,燕子并没有遗弃村庄。
  每年三四月的春天,我便盼着燕子归来。燕子到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筑巢。燕子筑完一个巢,大概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有趣的是,燕子“新居”落成后不久,巢里不知不觉就会多了一些小脑袋,一般一巢4个,多的七八个。这些小家伙出生没几天,就会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特别是每逢燕爸燕妈飞回来时,小家伙们瞪着眼睛张开小喇叭似的嘴巴,争着往窝外挤,有的甚至会掉到地上。这时候,爷爷总会小心翼翼地蹲下,合拢双手,捧起小燕子放在斗笠里,让我架起梯子,爬上屋檐把小燕子放回窝里。爷爷对小燕子特别担心,每次出门前,都会吩咐奶奶要多关照,别让掉下的小燕子被狗叼走。在爷爷的精心看护下,小燕子从没在爷爷家里出过任何意外。
  燕子留在爷爷家的时间大约有4个月,之后便要拖家带口迁徙到更暖的南方去。燕子飞走后,爷爷家老屋宽敞的堂厅梁上便只剩下三三两两、破破落落的空巢。但爷爷绝不允许我们小孩子破坏燕巢,说旧巢留得好,明年来的燕子多。
  燕子寄人檐下,本是不请自来的客人,却被爷爷和村人们看作邻居,受到礼待,得到保护,想必是源于村人的虔诚。燕子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的象征,村人由衷地喜爱它们。
  今年国庆,我去看望爷爷,进堂屋时,头顶掠过一只燕子,扑棱着翅膀钻进了镶嵌在屋梁角的巢里,不一会儿,扭转身探出头贼贼地看着我。我既好奇又有些兴奋,算算时间,这时不应该有燕子的,它或许是落单了。爷爷说,八月后,这燕子就一直没离开,现在恐怕回不去了,幸好这是个暖冬,燕子还能觅到食物,不然……说到这里,爷爷没再说下去。
  看着屋梁上的空燕巢一个个早已破败,我不禁想起了那只不归的精灵——那年那月那个萧瑟的冬天里的那只冬燕。
  那年村子里冷清极了,仅剩下几十位老人和两三个小孩,我就是其中之一。八月过后,燕子陆续离开了,我也越发感到孤单,可偏偏有一只燕子没飞走,留下来与我作伴。我天天盯着它。它一声不吭,郁郁寡欢。渐渐入冬,它每天飞出去的次数越来越少,飞跃的身姿也越来越不敏捷。那年第一场雪来得特别早,那天晚上,爷爷往燕巢里塞了些破棉絮,切了些肉丝放在燕巢口。
  清晨,黑漆的房顶积了些雪,山坡上绕着小村的梯田安静得像镜面。爷爷似乎早早就起床了,拿架梯子在忙乎什么,奶奶轻轻地说,没气了,冻死了。
  爷爷没说一句话,一只手抓住僵硬的燕子,一只手拎把小锄头,在老屋旁的竹林里挖了个坑,坑底下垫了些草,把燕子轻轻放进去,埋掉了。
  我愣愣地站在一边,“燕子明年会再来的”,爷爷似乎在跟自己说,又似乎在安慰我。
  那的确是个寒冬,雨雪整整下了三天三夜,村里的老人都躲到灶台前,燃起柴火取暖。雨雪停了后,村里人一直没见张阿婆在村里走动,后来有人发现张阿婆睡在床上,一直就没醒过来。张阿婆在那个冬天和燕子一同走了,她的孩子没在身边。
  张阿婆就住在爷爷家的上屋,对孩子们都很慈爱。我们经常在她家门前的瓜架下捉迷藏,等她从里屋笑呵呵地踱出来,就会递给我们自家种的瓜果花生之类的“零食”。她有时给我讲她孙儿孙女的事,好几次对我说,要带孙子孙女到家里来,跟我一起玩,但我一直没见过她的孙儿孙女。
  奶奶曾跟我说过,张阿婆有3个孩子,都住在城里。张阿婆的丈夫去世后,她的孩子曾经接她到城里住,可张阿婆就是住不习惯,又回到了村里,一个人住。
  篷车来送阿婆走的时候,大人们没跟我讲是什么事。那天的村庄格外阴冷安静,我站在路中间发呆,看着消失的车屁股,不知为何视线一点点地模糊了。
  燕子扑棱着从巢里飞到了家门前的电线杆上,无精打采地看着我,此时,村庄也不再是燕子的村庄。
  奶奶用火筒吹燃了锅灶的干柴,准备做晚饭。爷爷又出去了,挨家挨户地瞅瞅、看看,跟村里的每一个人打一遍招呼。自从张阿婆走了的那个冬天以后,爷爷就养成了早晚到村子里转悠的习惯。
  爷爷回家时,天色已微微黯淡下去,我始终想象不出爷爷口中的那个“那些时候”的村子的热闹情景,倒是村庄的颓败与荒凉清晰地浮上了脑海:那幢修了一半便废弃了的红砖房,那条空空荡荡凹凸不平的小路,那张一直搁在树下却未着一子的棋盘,还有那潜伏在乱草垛里开裂干涸的水池和掩藏在竹树丛中的小教堂,以及三三两两在村子里走动的老人……
  眼看冬天越来越近,天气也越来越冷了,我越发担心起这只留下来的燕子,它能否熬过这个冬天。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如今,在我国教育领域,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以及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不过,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板书式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法略显单调,课堂教学难见高效。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在实际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够恰当,导致该
期刊
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是小学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将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的重要性以及途径。  1.分析阅读文章,积累大量素材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重点教学与考点相关的内容,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
期刊
小学生对作文之所以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是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性和创造性,读起来怎么也找不到那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就必须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觉积极地去“触摸”、品味和创造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创作的本源,才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只有生活才能孩子们写出好作文。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大学的门槛,
期刊
春来花荣,春去花谢,一荣一谢间,浮华恰似尘烟。不再有什么雕栏玉砌,不再有什么银盏金杯,不再有什么帝位王权,一切都在长夜的笙箫中,化成了一去不复返的流光。  但还是有一些东西,细水长流,袖底盈香。  我永远记得那远山的青黛给我的一切情感,那是一份亘古的诗意与雄浑,伴随着时光铿锵的脚步声,巍巍然屹立,以凝固的姿态征服了几千年沉淀的浮华。  于是绿影抚过衣襟,青云润湿浅眸。我坐在光影里,一坐便是整天。 
期刊
教材分析:看图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训练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图意的一种活动。本次看图讲述活动题材选自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内容活泼幽默,充满科学性,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进行细致的对比观察,抓住事物主要特征表述,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学情分析:中班下学期的幼儿能独立地讲述故事和描述事件,会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调整自己的语言,有时会引用较复杂的句式,但
期刊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学习了基础的语言表达技巧,开始进入作文的初步学习阶段。作文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作文教学的目标,然后了解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完善作文教学,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要总结分析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从激发学生的写作
期刊
偶然间,脑海里浮现出《傲慢与偏见》的一个片段——在最后的最后,伊丽莎白兀自地说:“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觥筹交错的模糊光影中,不免多了些感触。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青春的笑与泪,生活的喜与悲,就像那些曲折的情节一样被谱进夜晚的安眠曲中。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段桀骜不驯而又懵懂的青葱岁月。我们迷惘而执着,莫名其妙地对许多与己无关的事不满、愤懑,争当时代的愤青,而对于生活,总是嗤之以鼻,不屑理会——我们
期刊
想来那背负青天、翱翔于九万里高空的鹏所见的世界,与蓬蒿之间的燕雀必然是不同的。  因为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鹏眼中的世界一定广阔辽远,它知道宇宙的无垠,知道自身之渺小,因此不起狂妄之心。而燕雀却醉心于蓬蒿之间,穷尽一生也不知天究竟有多高。  为何自古以来无数先贤圣哲都锲而不舍地追寻更高的高度呢?  因为居高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着“文以载道”精神的陈寅恪,纵使“流落岭南做哑羊”,纵使双目失
期刊
帕特里克·亨利在《不自由,毋宁死》中说:“虽然我的观点和他们截然不同,可我还是要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说出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玉石,有的人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沦为平庸;有的人保持自己的独特,成就自我。  须知,百花齐放方能万紫千红。保持自己的独特才能拥有人生的精彩。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社会若没有不同,这不仅是社会本身的悲哀,更是每个人的悲哀。看过一部电影,可影片中人们相
期刊
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总觉得前方有巨大的幸福等着我,蓦然回首,才发现,零乱歪斜的脚步里盛满了苦涩。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题 记  天高云淡,秋风拂面。我静静地坐在草坡上,仰望着蓝天。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花有再开之日,为什么人不能回到童年?我陷入了遐想……  爸爸带着我,骑着单车,驶过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穿过哗啦哗啦的清澈山泉,骑进凉风习习的树林……阳光带着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