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幽默,作为一种滑稽文学形式,旨在引人发笑,但同样的幽默在不同的国家却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本文拟从高低语境论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的幽默形式的对比,来探讨高低语境交际模式对于幽默表达的影响,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低语境;幽默;中美幽默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引言
幽默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林语堂说,我们所说的幽默,是Humor的音译,若必译其意,或可作‘风趣’、‘谐趣’,实多只是指一种作者或作品的风格(林语堂,1995)。《辞海》将幽默定义为“发现生活中的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作、表现喜剧性的能力;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另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携的态度”。两种定义都点出了幽默的精要,那就是它是一种通过种种文学手法引人发笑的艺术形式。在西方,拥有幽默感被认为是一种很高的评价。F科尔比在1976年7月4日‘纽约每日新闻’的一篇文章中说:“男人情愿承认犯了叛国罪、谋杀罪、纵火罪,装了假牙、戴了假发,也不愿承认自己缺乏幽默感。”英美人把幽默推到这样的高度恐怕是中国人不能理解的。而在中国,中式幽默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娱乐着大众。近年来的《武林外传》、《家有儿女》、《卫生队的故事》以及《乐活家庭》带给了人们很多的欢笑,其中的幽默也为人津津乐道。奇怪的是,在大陆收视率很高的喜剧《武林外传》在台湾却遭遇了滑铁卢的收视。显而易见,剧中引人发笑的情节在台湾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
二、高低语境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他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
由此得出,高语境文化中语义的承载不是语言性的,而是非语言和语境性的。语义主要从存储的非语言及语境中衍生出来,信息不是包含于语言传输中。然而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的作用较为突出,因为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语言在人们的交际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高语境中的信息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而低语境中的信息解码则主要在言语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小。(张鲁宁,2005)霍尔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性。
三、不同语境下的中美幽默语言特点
中国属于高语境范畴,言语表达的信息多在语境中,在知识和文化背景中,所以语义的解读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相比之下,美式幽默很直白,但并不意味着它简单易懂,而是其幽默传达的信息在传达的语言中。美式幽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逗乐,它用词的主要特点是夸张,话者倾向用直白的语言来呈现幽默的意境。通过语音、文字、词汇和句式的变异使用可以呈现诙谐性、讽刺性、逗趣性以及哲理性的幽默。英语幽默——理解与欣赏》一书将英语幽默分为以下四类:(1)以语言歧义为基础;(2)以其他一些语音、语法现象为基础;(3)以语用效果为基础;(4)以一些特殊语言表达手段为基础。中国幽默则充分发挥汉民族语言的特点,利用方言、口语、文言词、歇后语、绕口令、同音字、形近字、一词多卫、一字多音等手段,阐明深刻的含义.起到引人发笑的艺术效果。所以,英语幽默大都针对语言本身,而中式幽默则融入了许多共有的文化因素,从而使幽默的解读没那么单纯明了。下面我们来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几则例子。
1、我们要化悲痛为饭量。
2、这么好的一朵鲜花还愁没有牛粪插?
3、你这个修正主义的猫好吃懒做,估计也抓不住老鼠。
4、抓老鼠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要去研究外国的老鼠。
這些句子都有很强的背景音,里面透着言语不能表达的幽默。例1、例2是原装语句的新编,例3和例4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政治术语的诙谐利用。这里的幽默从文字上是看不出来的,而是在大家所共享的文化规约中。此处,文字只是手段,真正有意味的是没有书写出来的,这很符合处于高语境领域的中国人的幽默,含蓄。
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则美式幽默。前面提到,英语幽默一般是通过语音、文字、词汇和句式的变异表现出来,《老友记》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幽默。
5、I don't know how I can speak out those words in front of a B-A-B-Y.
6、In a wedding, you need an administrator and an entertainer, and I can be the enterministrator.
7、I'm here to give you a Monicug(Monica+hug).
8、I have to go now,it's belly time(time to talk to the baby in his ex-wife's belly).
例5通过BABY这个词汇的首字母大写传达出一种幽默感,它强调听话人是个孩子;例6说话者将administrator和entertainer两个词合并,造出一个新词,很有喜剧性,如果这句话用中文翻译出来,幽默就会失去;例7和例6属于同样的情况;在例8中,说话者高度浓缩,将括号中要表达的一整句话浓缩成了两个词,却又意义对等,语言的幽默得到了体现。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的幽默更多地针对语言本身,不依赖于语境实现。它通过词汇变化产生的幽默,在中文中没有相应的对等,因而也就失了幽默的味道。
四、中美幽默功能对比
从功能上看,中美幽默也不相同。在欧美各国的幽默中,单纯娱乐性质的幽默比重很大,这是幽默从萌芽状态时起便形成的一个特征,是低语境模式下足够体现的。而中国幽默从一开始就承担着沉重的历史使命--针砭时弊,所以往往表现得十分隐蔽、微妙,是高语境所更善于传递的。这在老舍的《茶馆》里最为突出。
宋恩子要向王利发索贿,他要求:“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他多少有些说不出口了,吴祥子马上替他找寻到了“合适”的表达方式:“那点意思!”宋恩子正中下怀:“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抗不过他们,只好用小商人的算计法,叮问了一句:“那点意思得多少呢?”狡诈油滑的吴祥子毫不示弱:“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这段对话,圆熟地运用了汉语词汇常有的“双关”含义,来刻画特务们利用特权打秋风、砸明火的情景:他们既要把坏事做绝,又想要少留口实,把对方被迫缴纳的贿赂,说成是自愿奉送的礼物(“意思”),又把对方如果缴不上贿赂,说成是人家该感到害羞难为情(“不好意思”)。这可真是“极富机智,使人惊喜”的、“接近讽刺诗”的戏剧语言。
下面我们来看典型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当中的幽默。
影片中阿甘在越战中为救战友负伤、挂彩,总统为他颁发奖章.在众多记者出席的颁奖仪式上,总统这样说:
“American owes you a debt of gratitude.son.1 wonder where you were wounded.Where were you hit?”阿甘回答道:“ln the buttocks.sir.’“Well.that must be a sight,”said the president,“I’d like to see that.’’Forest Gump took off his pants and show the president his wound in his ass.The president just smiled and said“Good dome”.
在这个场景中,总统说美国很感谢阿甘,并且说想知道他的伤疤在哪儿。其实他真的想看阿甘的伤疤吗,我们正常的人不会当真,然而对于有点弱智的阿甘,就当即脱下裤子给总统看,于是总统哭笑不得,观众也忍俊不禁。这其中的幽默很直观,是交际中传达出来的。笔者相信,当阿甘脱下裤子的一刹那,中美两国人民都会迸发出会心的笑容的。
五、结论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范畴,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其幽默增加了不少文化的附加值,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相互之间没那么紧密,因而也就没有很多共通的文化,所以其幽默更多的体现在当时的语言当中。可以说,中国幽默是历史性的,而美国是现实性的。解读中美文化里的幽默,有一个通用的办法,那就是怡情,“put yourself in others'shoes”,凡事或物设身处地地去想,去观察,去理解,那么幽默就将都会是“幽默”了。
参考文献:
[1]Hall.E.T.超越文化[M].居延安等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2]陈穗珊.谈电影《功夫熊猫》的美式幽默与字幕翻译[J].时代文学,2009,(7).
[3]江艺.中英幽默的民族特色[J].龙岩师专学报,2001,(4).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关键词:高低语境;幽默;中美幽默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引言
幽默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林语堂说,我们所说的幽默,是Humor的音译,若必译其意,或可作‘风趣’、‘谐趣’,实多只是指一种作者或作品的风格(林语堂,1995)。《辞海》将幽默定义为“发现生活中的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作、表现喜剧性的能力;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另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携的态度”。两种定义都点出了幽默的精要,那就是它是一种通过种种文学手法引人发笑的艺术形式。在西方,拥有幽默感被认为是一种很高的评价。F科尔比在1976年7月4日‘纽约每日新闻’的一篇文章中说:“男人情愿承认犯了叛国罪、谋杀罪、纵火罪,装了假牙、戴了假发,也不愿承认自己缺乏幽默感。”英美人把幽默推到这样的高度恐怕是中国人不能理解的。而在中国,中式幽默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娱乐着大众。近年来的《武林外传》、《家有儿女》、《卫生队的故事》以及《乐活家庭》带给了人们很多的欢笑,其中的幽默也为人津津乐道。奇怪的是,在大陆收视率很高的喜剧《武林外传》在台湾却遭遇了滑铁卢的收视。显而易见,剧中引人发笑的情节在台湾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
二、高低语境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他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
由此得出,高语境文化中语义的承载不是语言性的,而是非语言和语境性的。语义主要从存储的非语言及语境中衍生出来,信息不是包含于语言传输中。然而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的作用较为突出,因为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语言在人们的交际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高语境中的信息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而低语境中的信息解码则主要在言语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小。(张鲁宁,2005)霍尔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性。
三、不同语境下的中美幽默语言特点
中国属于高语境范畴,言语表达的信息多在语境中,在知识和文化背景中,所以语义的解读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相比之下,美式幽默很直白,但并不意味着它简单易懂,而是其幽默传达的信息在传达的语言中。美式幽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逗乐,它用词的主要特点是夸张,话者倾向用直白的语言来呈现幽默的意境。通过语音、文字、词汇和句式的变异使用可以呈现诙谐性、讽刺性、逗趣性以及哲理性的幽默。英语幽默——理解与欣赏》一书将英语幽默分为以下四类:(1)以语言歧义为基础;(2)以其他一些语音、语法现象为基础;(3)以语用效果为基础;(4)以一些特殊语言表达手段为基础。中国幽默则充分发挥汉民族语言的特点,利用方言、口语、文言词、歇后语、绕口令、同音字、形近字、一词多卫、一字多音等手段,阐明深刻的含义.起到引人发笑的艺术效果。所以,英语幽默大都针对语言本身,而中式幽默则融入了许多共有的文化因素,从而使幽默的解读没那么单纯明了。下面我们来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几则例子。
1、我们要化悲痛为饭量。
2、这么好的一朵鲜花还愁没有牛粪插?
3、你这个修正主义的猫好吃懒做,估计也抓不住老鼠。
4、抓老鼠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要去研究外国的老鼠。
這些句子都有很强的背景音,里面透着言语不能表达的幽默。例1、例2是原装语句的新编,例3和例4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政治术语的诙谐利用。这里的幽默从文字上是看不出来的,而是在大家所共享的文化规约中。此处,文字只是手段,真正有意味的是没有书写出来的,这很符合处于高语境领域的中国人的幽默,含蓄。
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则美式幽默。前面提到,英语幽默一般是通过语音、文字、词汇和句式的变异表现出来,《老友记》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幽默。
5、I don't know how I can speak out those words in front of a B-A-B-Y.
6、In a wedding, you need an administrator and an entertainer, and I can be the enterministrator.
7、I'm here to give you a Monicug(Monica+hug).
8、I have to go now,it's belly time(time to talk to the baby in his ex-wife's belly).
例5通过BABY这个词汇的首字母大写传达出一种幽默感,它强调听话人是个孩子;例6说话者将administrator和entertainer两个词合并,造出一个新词,很有喜剧性,如果这句话用中文翻译出来,幽默就会失去;例7和例6属于同样的情况;在例8中,说话者高度浓缩,将括号中要表达的一整句话浓缩成了两个词,却又意义对等,语言的幽默得到了体现。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的幽默更多地针对语言本身,不依赖于语境实现。它通过词汇变化产生的幽默,在中文中没有相应的对等,因而也就失了幽默的味道。
四、中美幽默功能对比
从功能上看,中美幽默也不相同。在欧美各国的幽默中,单纯娱乐性质的幽默比重很大,这是幽默从萌芽状态时起便形成的一个特征,是低语境模式下足够体现的。而中国幽默从一开始就承担着沉重的历史使命--针砭时弊,所以往往表现得十分隐蔽、微妙,是高语境所更善于传递的。这在老舍的《茶馆》里最为突出。
宋恩子要向王利发索贿,他要求:“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他多少有些说不出口了,吴祥子马上替他找寻到了“合适”的表达方式:“那点意思!”宋恩子正中下怀:“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抗不过他们,只好用小商人的算计法,叮问了一句:“那点意思得多少呢?”狡诈油滑的吴祥子毫不示弱:“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这段对话,圆熟地运用了汉语词汇常有的“双关”含义,来刻画特务们利用特权打秋风、砸明火的情景:他们既要把坏事做绝,又想要少留口实,把对方被迫缴纳的贿赂,说成是自愿奉送的礼物(“意思”),又把对方如果缴不上贿赂,说成是人家该感到害羞难为情(“不好意思”)。这可真是“极富机智,使人惊喜”的、“接近讽刺诗”的戏剧语言。
下面我们来看典型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当中的幽默。
影片中阿甘在越战中为救战友负伤、挂彩,总统为他颁发奖章.在众多记者出席的颁奖仪式上,总统这样说:
“American owes you a debt of gratitude.son.1 wonder where you were wounded.Where were you hit?”阿甘回答道:“ln the buttocks.sir.’“Well.that must be a sight,”said the president,“I’d like to see that.’’Forest Gump took off his pants and show the president his wound in his ass.The president just smiled and said“Good dome”.
在这个场景中,总统说美国很感谢阿甘,并且说想知道他的伤疤在哪儿。其实他真的想看阿甘的伤疤吗,我们正常的人不会当真,然而对于有点弱智的阿甘,就当即脱下裤子给总统看,于是总统哭笑不得,观众也忍俊不禁。这其中的幽默很直观,是交际中传达出来的。笔者相信,当阿甘脱下裤子的一刹那,中美两国人民都会迸发出会心的笑容的。
五、结论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范畴,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其幽默增加了不少文化的附加值,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相互之间没那么紧密,因而也就没有很多共通的文化,所以其幽默更多的体现在当时的语言当中。可以说,中国幽默是历史性的,而美国是现实性的。解读中美文化里的幽默,有一个通用的办法,那就是怡情,“put yourself in others'shoes”,凡事或物设身处地地去想,去观察,去理解,那么幽默就将都会是“幽默”了。
参考文献:
[1]Hall.E.T.超越文化[M].居延安等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2]陈穗珊.谈电影《功夫熊猫》的美式幽默与字幕翻译[J].时代文学,2009,(7).
[3]江艺.中英幽默的民族特色[J].龙岩师专学报,2001,(4).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