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我们打造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靓点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之中三个实体要素,利用网络技术教学教育,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通过了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榜样作用,实施了德育,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关键词:语文;中学生;德育 ;信息技术 ;形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58-01
  中学生德育工作是教育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寓德育于语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读说写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陶冶道德情操。
  一、利用网络技术于语文教学之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前教学。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我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一活动。我提前把材料做成精美的幻灯片,再配些传统经典乐曲,把这一课件直接放于教室里电脑的桌面上,方便于值日生的操作。由于刚刚上课,有些同学虽人在教室,但注意力没回到课堂上,但当值日生打开诵读材料之后,伴随着轻松优雅的音乐,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回到了屏幕上,接着便是琅琅的吟诵声。在这样愉快的开场白中,同学们不仅能聚精会神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利用了“边角”时间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高尚情操。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讲析理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学习课文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自制教学课件,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2.情感熏陶法。教学课文应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摸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而语文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但是网络这个“魔法师”可以利用艺术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
  3.榜樣学习法。 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还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利用网络技术,从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能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而保持住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德育效果。
  (三)课外活动。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1.班级活动,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级地震,根据班长卢顺洪建议,每天利用课余10-15分钟时间收看抗震救灾的节目,虽说在校每天观看10-15分钟,但是看得出来,我班这群孩子们心系灾区、灾民,这种心灵的净化,思想的熏陶就在这种悄然无声的活动中漫延……
  2.学校活动,利用网络技术召开德育工作。学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原来要求班级供稿,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写材料。今年学校电教处有新措施,同学们可以在家电脑上也可以在班上的电脑上电子写文,然后传入广播站,经录取后在广播站播出。这一措施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跃跃欲试,并且已初见成效。
  3.整合教育资源,重视“三结合”德育教育。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学校的事,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形成合力,积极营造大德育环境。我校开展了有特色创新的德育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通过空中父母课堂、网上家访周、网络家校联系册等形式同家长经常联系,紧密配合。并且还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家长代表来校讲座,普及家教适应中,学校电教老师通过录像摄像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大力宣传,这种“三结合”德育教育确实能积极营造大德育环境,让学生们在学习、玩耍、生活中不知不觉就受到熏陶和感染,以达到了不留痕迹的“无痕”效果。
  二、关于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德育的思考
  德育是难题,尤其是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并且德育显得较“虚”,看得见,却摸不着,容易出现有劲使不上的感觉,德育不是技能型的工作,蕴含其中的潜在因素错综复杂,难以模仿,别人好的做法,照搬过来往往不能适用,或者说,同样的德育举措,不同的人实施,效果会截然不同。并且德育也涵盖全局工作。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德育有关,社会每一小环境都会影响德育的效果。多媒体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它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尤其是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渗透德育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不求实效,只玩花样。自从多媒体教学走进教室后,我们看到只要是公开课无不采用形式。一整堂课下来,学生主要看大屏幕,可以说看得眼花潦乱,高科技教育技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无痕德育目的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语文老师进行教学,渗透德育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应勇于迎接挑战。
  (二)师生对话,受到障碍。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临场艺术是一堂课中的精华,能体现教师的“驾驭”能力,可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非常灵活,又不能耽误时间地改变,教师成为“放映员”,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或自制课件能力有限,操作起来手忙脚乱。这样师生间的对话,交流自然受阻了。
  总之,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并有效地合理使用网络技术,让它为我们教学服务,使德育达到“水到渠成”而又真正“润物细无声”的无痕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设》,苏霍姆林斯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2]《教学工作漫谈》,魏书生,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5。
  [3]《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008.6。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一些家长对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幼师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素质教育水平进而对全民族的发展产生广泛
近年高考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满分作文,如前年的《赤兔之死》等,作者拥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在考场上厚积薄发。纵观这些高水平的语文试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阅读能力强,阅读量
2014年11月12日,又到了大同区金开元养猪场生猪交易的日子。猪场里,上千头猪一字排开,来自各地的买猪人三个一群、五人一伙,东挑挑、西看看,选个头、瞧牙口、谈价钱,很是热闹,不到一
2011年10月14日.从内江市市中区获悉。该区计划投资14583.152万元.在永安镇等5个镇的26个村成片打造生猪养殖基地项目预计于2012年建成.带动养殖户5000余户.实现年新增生猪出栏13
<正> 高校小型资料室一般是指各系资料室。其工作性质是直接为本系的师生服务。 (一)开展指导阅读服务。首先要掌握本系每位教师的教学计划,以便及时向他们提供和推荐有关学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为重度有机磷中毒并需要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
研究不同冷冻液配方对鸡囊胚细胞的玻璃化冷冻保存效果。对新鲜种蛋囊胚细胞分离提纯后,在DMEM中添加不同的冷冻保护剂DMSO(二甲基亚砜)、EG(乙二醇)、蔗糖,分别组成6种玻璃化冷冻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我国古代德育历来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教育。孔子的“仁”学,以及统治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整个儒家思想,
猪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猪的弓形虫病在各地常有发生.危害严重。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虫.其发育需经2个宿主.猫是终末宿主.猪和其他多种动物是中间宿主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本文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