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子以肝为先天”理念的针灸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

来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x199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女子以肝为先天”理念的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基于“女子以肝为先天”理念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CM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基于“女子以肝为先天”理念的针灸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本文对针灸治疗类原发性痛经(PD)大鼠机制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针灸治疗PD的机制研究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但基础研究没有积极关注针灸治疗PD所遇到的临床问题,包括针灸治疗PD的取穴规律与腧穴-子宫关联机制研究、针灸治疗PD关键技术参数与针灸作用规律的研究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基础研究应当关注转化医学问题。
期刊
<正>霉菌感染性阴道炎作为多发性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多由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引发,患者伴外阴瘙痒、性交痛、白带增多及排尿痛等临床表现[1]。研究指出,霉菌感染性阴道炎病程长,患者若未接受彻底治疗,伴不遵医嘱治疗行为或是自行中断治疗,病情易复发,产生焦虑及抑郁、紧张等消极情绪,加重心理负担,干扰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为保证治疗效果,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问
期刊
目的 探究督脉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加用口服药物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方案基础上加用督脉行隔姜灸方案。分析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期刊
目的分析肺功能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 mg/次布地奈德)及高剂量组(2 mg/次布地奈德)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
期刊
报纸
本文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中"营养食谱的设计"的内容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及TIMP-1、MMP-9、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噻托溴铵)和观察组(35例,常规治疗+噻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
期刊
目的 分析针灸联合中药痛必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9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于经前7天
期刊
目的观察分析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MMP-9、TGF-β、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中医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清M
期刊
<正>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全球第四,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1]。国内流行病学统计,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1/4[2],同时其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乃至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