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枚银元的诞生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4636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毛泽民任行长。
  为了充分发挥苏维埃银行的作用,更好地有计划地调剂整个苏区金融,除按照市场需要的原则,发行适当数目的纸币外,还必须铸造大量的银元流通,这样才能有利于群众和革命的事业。1932年7月,身为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亲手制造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批纸币。苏区军民欣喜万分,爱不释手。为了扩大流通范围,满足苏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他毅然决定还要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铸造银元。
  1932年8月,中央造币厂在瑞金县杨溪村成立。厂房设在村里的一栋祠堂里,造币工人是江西省苏维埃主席曾山从兴国找来的,他们多是本地打金银手饰的银匠。造币厂成立后,毛泽民首先要求银行职员黄亚光设计几种硬币图案,后来经过临时中央政府的挑选,决定用一个正面中间写着贰角,上方成扇形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下方有“一九三一”字样,背面是谷麦穗的圆形毫子图案;另一个是正面中间写着“壹圆”,上下方的字与银毫子正面的字一个样,背面是镰刀斧头的银元图案。图案经中央选定后,毛泽民同钱希均、曹菊如一起把它们送到了造币厂。造币厂的同志按照图案,刻出钢模。毛泽民拿着钢模来到了刚设立的铸造车间,乐呵呵地拍了下负责人谢日东的肩膀,亲切地说道:“嗬,伙计!这是刚刻出来的钢模,现交给你掌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能铸造出我们自己的银元了,如果有台造币机该有多好啊!”谢日东立起身,伸手一指响亮地答道:“行长,瞧!那不是我们刚生产的‘造币机’吗?”毛泽民一怔,循手望去,只见一台造币机高高地矗立在厅堂的中央。原来是造币厂负责人谢日东和几位师傅仿照榨油作坊构造原理而发明的造币机。
  说是造币机,可它浑身没有一块铁,没有一个螺丝,除了木头,就是石头。只见几根木头搭成像鼠笼似的架子,架子上套夹住一块两百多斤重、一米左右的花岗岩条石,条石用四根粗麻绳吊着,空悬在木架上。谢日东向走近造币机的毛泽民解释说:“这是‘天碓’!铸钱时,把钢模嵌进铁砧上的方洞里,钢模中放块银坯子,银坯子上再罩上一个钢模,四个人用力将绳子一拉,天碓上升,同时松开手掌,天碓下降,对准钢模,‘铿’的一下,就把钱锤出来了。”
  “可不可以现在就试一试?”毛泽民试探地问道。
  “可以试!”谢日东说完,从箩筐里拣了个白亮白亮的圆坯子,往钢模里一放,坯子再套稳一个钢模后,他叫来4个工人,面对面站着,手紧紧地拉着系在天碓上的绳尾巴。“拉!”天碓唬地升到木架顶端。又是谢日东一声吼:“放!”四根绳头一放,天碓落下来发出“铿”的一声,一块白花花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银元被造币机造出来了。
  毛泽民接过谢日东从钢模里取出的银元,仔细地翻来覆去看着,嘴里不住地说:“谢谢大家!”边说边和在场的每一个同志握手,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大家敬了个军礼:“同志们,你们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铸造了第一块银元!党感谢你们,苏维埃政府感谢你们!”○
  题图 瑞金全貌
  责任编辑 潘 瑀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与独立学院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但因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和成熟的教学方法,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费时低效"等诸多问题。为提高课程教学质
在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曾有4.9万人参加红军、3.1万人参加长征。如今仅存的3位中,有一位依然耳聪目明,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频频活跃在公众视线中,他就是红色“国宝”——98岁高龄的刘家祁老人。  刘家祁原籍江西省瑞金县黄柏区上椴村,17岁参加红军,因在长征突围的湘江战役中不幸负伤,被迫辗转返回家乡开展游击斗争。建国后,他历任赣南行署公安处秘书、瑞金县人事监察局局长
彭儒出生于1913年3月,现在已经95岁高龄,历经战争洗礼的彭儒,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硬朗,她是当今唯一还健在的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女战士,今年是湘南起义爆发80周年、井冈山会师80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豌豆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RC)的影响,对豌豆苗期抗氧化能
对当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内容进行了探讨,明确提出了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要深入开展"四项基本教育,"即民族常识教育、民族理论教育、民族政策教育和民族法律法规教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从此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号角。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分析了连云港地区高校师生对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态度及其理由、利用意向和存在困难等,提出了区域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建议。该调查对于进一步探索资源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