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探讨了灵芝胞外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摇瓶中考察了灵芝真菌发酵菌丝体生长、胞外多糖(EPS)和胞内多糖(IPS)合成的动态过程.在培养168 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8 g/L(干重)
【机 构】
: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了灵芝胞外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摇瓶中考察了灵芝真菌发酵菌丝体生长、胞外多糖(EPS)和胞内多糖(IPS)合成的动态过程.在培养168 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8 g/L(干重),培养216 h时,胞外多糖达到最高浓度1.24 g/L,EPS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大致呈正相关.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同源胞外多糖,以浓度梯度实验法考察培养基中的同源胞外多糖浓度对灵芝真菌发酵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胞外多糖浓度高于0.59 g/L时,EPS的产生受到明显抑制,其趋势是随着培养基中同源
其他文献
针对带有未知时变噪声的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详细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和未知时变噪声估计器的扩展Kalman滤波器算法.仿真结果发现,该算法具有滤波精度高,数值计算稳定
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生产的全自动多参数FUS-50L(A)生物反应器,在不同的控制方式下,研究了溶解氧水平对菌体代谢活力及鸟苷发酵水平的影响.结果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NaAlO2作为硅源和铝源,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作为模板剂,用水热合成法在经表面处理的金属载体上原位合成了ZSM-5分子筛涂层,并采用BET、XRD、SEM等表征
实现了一个钢坯加热炉零维数学模型,并论述了该模型在加热炉的设计计算、校核计算以及自动控制的前馈环节中的应用.模型支持新型蓄热式换热的计算,工程实践表明该模型有很强
合成了苯亚胺基-噻唑烷衍生物共8个化合物,其结构均得到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的确证.测试了其昆虫飞行抑制活性,生物测试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显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微晶蜡进行了非催化空气氧化,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氧化微晶蜡的酸值、酯值及微晶蜡的氧化条件(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和反应时间)进行关联,建立了微晶蜡非催化氧化的酸值、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