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卖标准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h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4日,处境艰难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推出了新产品Lumia 920,无线充电成为这款手机的亮点之一被广泛宣传,但其实这项技术并没有那么“酷”,也不够新鲜。
  由于技术的限制,无线充电的能量传输效率很低,充电过程缓慢,使得无线充电技术一直只被应用在电动牙刷、剃须刀和洗脸刷等使用次数少的小家电上。总部在香港的无线充电器公司ConvenientPower试图让无线充电流行起来。“每个人家里都有个大盒子,里头放满了各种充电器,线全都缠绕一起,无线充电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ConvenientPower创始人邓蕴美(Camille Tang) 说。
  邓蕴美的策略是先推动形成无线充电统一技术标准“Qi”,然后以代工的方式为无线充电器品牌提供服务。据邓蕴美称,Qi标准的无线充电产品已经从2010年的4种增长到今年7月16日的100种。
  在2006年于香港新界科学园创立ConvenientPower之前,邓蕴美是飞利浦的一名管理人员。在萌生创业的想法之后,邓蕴美认识了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的许树源教授,他曾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池充电平台”,可将数个电子产品放在一个充电平台上进行充电。她向许树源教授购得技术授权,开始研发无线充电器。
  尽管最初邓蕴美就意识到标准的必要性,但为了要给客户看到ConvenientPower的确具备生产能力,邓蕴美还是决定尽快推出第一款非标准产品。无线手机充电器成为ConvenientPower第一个产品方向。
  然而,这款无线充电器只有美国的特色消费品零售商Brookstone对此感兴趣,而且订货数量也很小。这一结果强化邓蕴美原来对标准重要性的判断。
  但是,当时无线充电技术市场仍然很小,投入精力为一个小市场制定标准,这对大公司来说没有太多吸引力。ConvenientPower决定自己推动这个标准的建立。
  为了说服更多的公司参与这个标准的制定,邓蕴美不停走访科技公司的管理层,希望他们能够认同统一标准的设想。但许多大公司都对邓蕴美说了“不”—它们觉得太早了,需要进一步观望。
  转折点在2007年。尽管在大公司碰到很多钉子,邓蕴美仍然有了最初的两个同盟者—富尔顿(Fulton)和三洋。因此,邓蕴美决定先把标准制定出来,再拿着标准继续游说工作。三家公司联盟着手制定标准的消息传出后,一家2006年曾经拒绝过邓蕴美的亚洲科技巨头意外地决定加入。
  这让邓蕴美此后的说服工作变得容易起来,有兴趣的科技公司开始主动申请加入WPC。2008年12月,无线充电联盟(WPC)成立。截至2012年8月,WPC已经有了包含飞利浦、夏普和索尼等在内的122家成员公司。
  2010年8月,WPC宣布了名为“Qi”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有了WPC内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公司的基础,要完成Qi生态系统的建设,ConvenientPower还需要找到大量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和使用者。
  ConvenientPower并不打算直接做消费者品牌。“我们一开始就想效仿英特尔公司,只扮演为企业客户做技术支援的角色。面向消费者市场的推广费用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太高了,而且会侵蚀对研发费用的支出比例。”邓蕴美说。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ConvenientPower要说服这些大型消费电子品牌与之合作,一度面临许多质疑。
  在与劲量讨论代工无线充电器的可能时,Qi标准尚未面世。劲量怀疑WPC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是否真的会被制定出来。当时WPC有9家最主要的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公司,但它们各自对技术的见解都不一样。然而幸运的是,WPC成立后的第18个月,ConvenientPower就推出了第一款Qi标准下的产品,比劲量预期的两年要短,于是ConvenientPower顺利得到这份订单。领先的技术是吸引大公司们订单的最好方法。ConvenientPower在2009年第一款产品后就逐渐放弃了香港城市大学的授权技术,转为由自己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一项能够区别于其他同行的独特技术—“线圈阵列技术”。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在面板的任何方位放置手机进行充电。
  除了在香港的研发中心,ConvenientPower还在日本、美国和中国内地有6个合作的测试实验室,用以测试研发的无线充电器和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是否良好。ConvenientPower的技术至今已经更新到第17代,推出了50个型号的产品。同时,为了在产品方案上能给合作的大公司们提供更多选择。ConvenientPower还聘请了工业设计师为成品设计外观,提供了从竖放、平放到内嵌入家具中等各种设计。
  劲量、飞利浦、Zens、Maxell和家具公司Leggett & Platt等10家公司都是ConvenientPower的OEM客户。OEM是目前构成ConvenientPower营收最重要的来源,占了总体销售额的65%。由ConvenientPower代工的这些无线充电器零售价在7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许多人即便对这样的产品感兴趣,也觉得掏出近100美元买个充电器并不是件划得来的事情,宁愿牺牲携带上的方便。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无线充电很酷,但却不知道买回来可以为什么手机充电,ConvenientPower要想办法让消费者获得这种需求。
  这意味着,如果要这群最可能消费“酷”产品的人得以体验这种不一样的充电方式,ConvenientPower首先要让现有的手机都通过外置配件获得无线充电功能。
  尽管全球已经共有包括摩托罗拉、LG和HTC等12家手机制造商采用了Qi作为无线充电的技术标准,但真正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设计到手机内部的手机型号仍然只有28个,如美国发售的HTC Incredible、摩托罗拉的Droid 3以及在日本发售的夏普SH-13C,但其中并不包括最流行的三星Galaxy系列和iPhone。
  ConvenientPower为Maxell和劲量设计了一个内嵌了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iPhone保护套,这个保护套在2009年就得到了苹果的认证,ConvenientPower也是第一个获得苹果Qi产品认证的公司。
  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个保护套内的下方实际上有一个像普通充电器那样的充电插口,需要插入iPhone的充电接口之后,保护套作为中介装置的功能才能完成。这个保护套只需要45美元,现在已经成为ConvenientPower卖得最好的产品。
  主动为现有的手机提供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背后是无线充电技术标准之争。三星电子和高通在今年5月8日宣布成立无线供电技术联盟A4WP,以WiPower技术对抗Qi标准。为此,ConvenientPower需要尽可能地聚拢更多的手机型号以形成Qi标准的生态系统。
  “要铺开公共场所的无线充电点,对使用者来说才有价值。”邓蕴美说。为了让这种高单价产品得到更多的推广,接触更多消费者,ConvenientPower在加拿大的温莎机场和市区里的一家医疗中心提供了手机和医疗信息传输设备的无线充电站。除此以外,ConvenientPower也正在和国内以及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合作,计划在车内加入无线充电器。
  “Qi的普及需要时间,这就和Wi-Fi用了近十年才变得随处可见一样。但我相信,Qi的普及用不了那么长时间。”邓蕴美说。
  即使不需要十年,这家至今仍然没有盈利的公司未来几年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ConvenientPower的早期启动资金是由邓蕴美和其他联合创始人出资而来。2009年,启明创投和经纬中国向ConvenientPower投资了300万美元。2011年,经纬中国、日本的三井创投等进行了第二轮投资,但未公布具体金额。
  联系编辑:gaoyulei@yicai.com
其他文献
“我希望尽我所能,向世界女性传授如何缔造、保持美丽的秘诀。”这是雅诗·兰黛夫人的名言。现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这家公司决定向亚洲女性传授特别“秘诀”。  9月,雅诗兰黛公司宣布将在10月中旬正式推出一个新的美容护肤品牌Osiao。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个品牌已经在集团内筹备了4年多,最终产品由雅诗兰黛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开发,在日本生产,产品含有人参、灵芝等草本元素,专门针对亚洲消费者。集团总裁
期刊
三星电子将再次让全世界看到一张漂亮的财报。  10月5日,这家公司发布了第三季度初步财报。由于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强劲的销售,其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约为72.8亿美元,超出业内预期,同比增长将近100%。这是这家公司连续第四个季度创造最高利润记录。完整财报将于10月26日发布。  以“跟随战略”起家的三星通过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购买技术并从中获利,曾在半导体和液晶显示器市场都实现过对领先者的反超。在
期刊
华为要在美国上市的消息和美国众议院的报告前后出现。  10月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已经与多家投资银行接洽,征求关于公开发行股票的建议。该知情人士称,华为向投资银行咨询的内容包括上市的方式和地点、需要披露的信息范围等。不过华为还未就是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作出决定,也未选定由哪家银行来负责交易。  3天后,美国众议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认为华为、中兴为中国情报机构干预美国通讯网
期刊
2008年8月7日凌晨,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建清接到了一个来自纽约的越洋电话,他被告知工行纽约分行终于申设成功。电话那头,时任工行纽约代表处首席代表的吴斌在汇报情况时,仍然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尽管距他知道这个消息已经过去了整整5个小时。  这是一个等了很久的好消息。自1997年设立纽约代表处以来,工行用了11年才被批准在美设立分行。  当日,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来到北京,参加将于第
期刊
C=CBNweekly H=David Hare   C: 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投资风险、战略风险、市场风险等,你觉得对于企业来说,哪一项是最重要的?  H: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组合,但最大的风险往往是你不理解你将会面临的风险,换句话说,就是你不知道你的风险在哪里。英国金融服务局的Paul Sharma先生曾领导过一项关于保险公司风险构成的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的问题来自于企业
期刊
10月8日,美的电器宣布将继续停牌。  从8月27日开始计算,其停牌期已经逼近“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个交易日”所规定的时限。关于何时复牌,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不便回应,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且因公告中提及所涉及的是“重大无先例事项”,这也意味着美的的复牌时间不被限定,所以一切还是个未知数。  公告并未对“重大事项”作出说明,但停牌很有可能与其整体上市的计划有关。  美的集团原本下
期刊
“Your place to buy & sell all things handmade.”这就是Etsy,一个在纽约布鲁克林小公寓里被创造出的手工艺品电子商务网站。这意味着在Etsy上进行交易的任何产品都只能是手工制作。而且,卖家本人必须是产品的设计者和制作者。  “Etsy将所有的倒卖行为和批量化产品都拒之门外,这是我选择Etsy的原因。这里的一切都与手工相关,且只关于手工。”这是Lorai
期刊
Spotify,这个最受欢迎的流媒体音乐应用软件,坦白说,离破产已经不远了。  这款软件准许用户不限次数免费收听正版歌曲,但同时需要收听广告,如果每月交纳10美元的订阅用户费,则可以免除广告的干扰。2011年,Spotify推出了手机应用,并且接入Facebook平台,一下子让它的火热从老家欧洲席卷到了美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获了140万用户,其中包括17万付费用户,付费转化率为12.5%。在
期刊
英国设计师Ash Gangotra第一次听说波司登是在2011年5月,在此之前,他对这个名字一无所知。  这家中国最大的羽绒服企业找到他和他的搭档Nick Holland,希望他们为即将开出的波司登伦敦店设计男装,帮助波司登成为能够和Hugo Boss竞争的国际品牌。  “在英国没有多少人知道波司登。”Ash Gangotra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最初对波司登的设想有些吃惊。  不过,很快他发现
期刊
有这样一部科幻电影,它的市场推广跨越虚拟和现实:三段精心策划发布的病毒视频,其中还成功拉来TED合作;在《华尔街日报》登整版广告,上头除了一行网址什么也没有;在巴黎已经废弃了73年的圣马丁地铁站里搭起巨大的实体布景,让乘客在Facebook上疯狂转发。从头到尾,影片名字都匿而不宣。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是《普罗米修斯》。  其实从一部“科幻大片”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有些“先天不足”。除了被称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