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叙事缺失了什么——从《赎罪》的误读说起

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2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赎罪》(2001)被改编成电影,获得与原著遥相呼应的巨大成功。影片《赎罪》备受赞誉,主要在于电影的叙事手法尽可能还原了文学叙事中的赎罪叙事主题及叙事视角。然而,诸多人物的误读心理描写、性格缺陷的呈示以及误读情节的创设在由文字语言符号转向镜头语言的跨媒介叙事中处于缺失或进行了删减。从人际误读的单向化与误读心理机制的弱化、隐秘的社会性误读的缺失,以及人际误读成因的改写等三方面进行剖析,可以揭示《赎罪》在跨媒介叙事中的诸多缺失,并进一步阐释其对作品主题
其他文献
一、精细复习  “精细复习”对于一名学生而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精细”二字应该落实到复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里只从精读教材的角度来展开叙述,因为无论是从素质的培养还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精读教材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学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和自己对教材知识精读后的理解。如果同学们在老师讲解到位的情况下,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把每节课中的重点、难点、前后相关知识点和易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人民政协作用发挥提出更高要求。为有效发挥作用,县级政协必须克服组织架构“漂浮”“缺脚”现象,实现履职活动的有序有效下沉。国内各基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