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703例核素骨显像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89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a-0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09年9月间703例恶性肿瘤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3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我院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男399例,女304例,年龄14~83岁,平均48.5岁。
  1.2 方法
  静脉注入 99m 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740~925MBq后,患者饮水400~1000ml,显像前排净尿,3~4h后仰卧位,行常规前后位全身骨显像,采用SOPHY DSX SPECT仪,配低能通用准直器,矩阵512×2048,能峰140Kev,窗宽20%,速度16~18cm/min。
  2 结果
  703例恶性肿瘤中有435例核素骨显像为阳性者,占61.87%。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肺癌50.34%(73/145例),前列腺癌78.57%(11/14例),乳腺癌50.34%(73/145例),鼻咽癌57.23%(91/159例),食管癌63.64%(7/11例),胃癌66.67%(6/9例),肝癌37.5%(3/8例),直肠癌30.77%(4/13例),子宫癌66.66%(6/9例),恶性淋巴瘤60%(3/5例),多发性骨髓瘤75%(3/4)例,其它恶性肿瘤71.53%(103/144例)。
  435例骨显像阳性患者中病灶呈放射性浓聚者425例,占97.70%,呈放射性稀疏者10例,占2.3%;435例骨转移癌中329例为多发性病灶,占75.63%,106例为单发病灶,占24.36%。其发现病灶1520个,其中胸部(肋、锁、肩胛及胸骨)占35.59%(541/1520个),脊柱33.68%(512/1520个),骨盆17.37%(264/1520个),四肢10.86%(165/1520个),颅骨2.5%(38/1520个)。
  3 讨论
  骨显像反映静脉注入 99m Tc标记磷酸盐参与骨骼新陈代谢的情况。局部血流量、骨盐代谢和成骨活性变化将增加或减少局部显像剂的聚集量而呈现“热区”或“冷区”异常影像。X线诊断骨骼疾病时局部脱钙量达30%~50%才显示出异常。而功能代谢异常发生在病变早期,故核素骨显像通常较X线片早3~6个月甚至18个月发现骨转移,因此,其对骨骼病变,尤其无症状转移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特殊价值[1]。
  本研究对435例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骨显像阳性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示恶性肿瘤骨转移以胸部及脊柱最为多见,其次是骨盆、四肢和颅骨。文献[2]报道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骨转移发生率最高。本研究结果亦示肺癌胸部及脊柱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肢体及颅骨。而骨显像阳性率可能与肿瘤病理类型及病程有关[3]。骨转移大多数由血行播散而致[4]。
  骨显像有很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较低,故对骨显像阳性的患者,应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潘中允.简明核医学教材.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83-87.
  [2]蒋宁一,骆绳祖,王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517例分析.中华核医学杂志,1998,8:169-170.
  [3]董惟举,杨丽珠,刘用华,等.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肿瘤的价值.中华核医学杂志,1988,8:87-89.
  [4]陈雅清,屈婉莹,刘桂芳,等.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中华核医学杂志,1985,5:193-19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154100
其他文献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性用药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统计分析最近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具有可比性的3篇文献。结果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