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既是精神培育的过程,又是促使学生精神世界升华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探究知识的本领,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因材施教;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0-0010-02
  引 言
  历史承载的既是民族的根,又是最深刻的国情。情感教育是初中历史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项,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历史教育务必以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为根本。可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既是精神培育的过程,又是促使学生升华精神世界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探究知识的本领,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坚持因材施教,加强爱国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以外,还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五彩缤纷的艺术、千古传诵的诗篇、雄伟壮观的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及气势恢宏的盛唐,都让学生惊叹万分,甚至陶醉而神往。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作为中华儿女要拥有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并立志为振兴中华民族发愤学习,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的根本,又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民面对列强疯狂侵略而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壮举。例如,“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段话表达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坚强决心,也印证了台湾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扫平东南沿海倭寇而提出的豪言壮语,也突显了他的高尚道德情操。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共产党领导四亿同胞,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联系上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觉地把现实与历史紧密结合起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逐步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二、借助历史人物,优化人格教育
  “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爱国之心,就能经受任何的冤屈和挫折。”类似的爱国诗句,还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回顾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伟大祖国的荣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崇高的爱国情操为后人做出表率。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西汉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迁的重大历史事件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司马迁虽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酷刑与侮辱,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不朽之作《史记》,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教育。再如,笔者让学生通过认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非常艰辛的环境中顽强反复进行探究性实验,最后一跃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而造福于全人类的事例,积极鼓励学生锐意进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逐步养成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同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提升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自觉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赏析世界历史,树立国际意识
  无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譬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萨拉热窝事件”时,就着重强调了“以暗杀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千万不能把暗杀者当成伟大的英雄对待,否则,世界随时会陷入战争的泥潭。再如,学生在学习凡尔登战役时,笔者要求他们除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这一角度初步感知这一历史事件以外,还要进一步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从而让学生的心中荡起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情感涟漪。可见,世界现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国际意识与爱国主义、战争与和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改革与革命、科技文化与社会进步等问题的比较和分析,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要了解当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树立忧患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认识世界,进一步增强国际意识;同时,让他们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勇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伟大的爱国心和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四、注重以史为鉴,树立竞忧意识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选自《周易·系辞下》。这一经典之语强调“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的真谛,要求民众既不能贪图安逸,也不能被肉眼看到的“风平浪静”迷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以史为鉴”的情感教育理念,要求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逐步树立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脚踏实地做好每件小事。唯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祖国才能长治久安,人们的幸福生活好似芝麻开花节节高。
  “死于安乐而生于忧患”,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倡导的至理名言。可见,“安乐”可以使人沉沦死亡,“忧患”可以让人生存发展。回顾中国历史变迁,充分证明上述人生哲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其中,忧患意识的本质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正如鲁迅先生口诛笔伐的那些麻木不仁的人物形象,都能够警醒无数中华儿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才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挖掘课程资源,深化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蕴含情感因素。古今中外的历史,既是人类斗争和生活的记录,又是不同阶段人们的活动留下来的遗迹,有利于学生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1]。作为站在七尺讲台上的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里的情感资源,让学生学有所获、感有所知;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剖析青少年违背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奇怪现象。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挖文本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如抗倭名将戚继光提出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语,民族英雄郑成功带领军民把台湾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的壮举,“虎门销烟”英雄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值得当代青少年发扬光大……这些英雄人物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每位学生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将来成为报效祖国的生力军。
  结 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引导,而且要自始至终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三段四模块”的教学中去,让情感教育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王爱莲.历史教育与中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4):47-51.
  作者简介:陆婷婷(1986.1—),女,江苏启东人,中学二级教师。
其他文献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国机重工云南代理商坤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组织员工捐款捐物.并成立了由董事长率队的抗震救
包头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估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估标准体系,加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拓宽了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包头
2011年4月18日,山推混凝土机械武汉产业园一期项目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落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山推股份公司、日工株式会社等各
在调查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建设程序对每一阶段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配以实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消除裂缝,提高房屋的整体质量水平.
结合多年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实践,对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缺棱掉角等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针对某超大型塔机过渡节和上下回转支座结构建立两种有限元模型,分别对两者进行强度分析,并根据结构轻量化的设计要求修改了结构参数,优化了结构,提高了结构承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26 例脑梗死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 例,所有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胃肠道》在线发表了题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自身
介绍了山西省人工增雨太原基地综合业务楼场地工程概况,结合工程建筑特色,从防护类别、级别、等级等方面,阐述了该防雷设计的具体施工图设计情况,得到了广泛好评.
创军人荣耀,筑世界和平。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开幕。这是我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事体育赛事,这场别开生面的国际体育盛会同时引发了收藏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