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导读以绘促思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思维导图是让隐性思维显性化的有效工具之一。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逻辑思维发展。思维导图汇集了图像、颜色、文字等多种表达信息的方式,变化丰富、色彩多样、结构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深受学生喜爱。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线条、图形等将各个信息点巧妙连接起来,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文本,养成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思维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线性、发散、聚合、比较和归纳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火车图——提升线性思维
  在文本阅读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很难在知识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各个环节间缺乏连贯性。借助火车式思维导图的帮助,充分发挥学生大脑机能,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信息转换为语言文字信息,再通过绘制导图,将这些信息有条理、有逻辑地展现出来。在统编版低年级教材中,有不少文本都可以用火车式思维导图来绘制。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事件发展的顺序或步骤操作的顺序,去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从而理清文本的脉络,促进学生线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以《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为例。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画出第一个方框,即火车头,在方框中写好中心,即文章的主题。然后梳理出每一个环节或步骤,即从第二个方框开始,将相应环节或步骤的关键词填入,形成火车的车厢。最后一节车厢则填入事件或步骤的结果。之后再用表示事件发展方向的箭头将这些方框串联起来。这样,火车式思维导图就完成了。看似简单的绘图步骤,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检索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单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
  二、气泡图——强化发散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可谓是天马行空,他们往往能从一个点生发出千百个想法,但这种想法往往转瞬即逝,学生很难抓住。利用气泡图的发散性特点,能捕捉和记录下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灵感,并通过图例将学生头脑中无序的想法有序地描绘出来。气泡图绘制首先以主题为中心圆圈,周围每一个分支延伸出的气泡圈都是对中心圆圈内容的具体说明。围绕中心圆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层次去拓展,允许学生随时补充新的内容点。气泡图的这个特性就让思维导图变得尤其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学生用气泡图概括蜘蛛开店的内容:先分析文本内容,绘制出“卖口罩给河马”“卖围巾给长颈鹿”“卖袜子给蜈蚣”三部分内容。再观察这三部分导图,学生就能轻松地发现文本叙述的规律。最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文本故事结构,用思维导图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绘制了“卖耳罩给大象”“卖手套给水母”“卖外套给蓝鲸”这三个续编故事线索,从而实现个体思维与作者思维的互动,使发散性思维得以提升。
  气泡图还可以进行多层联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边界。如“生气”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气汤》提取霍斯发泄生气的关键词“吼、咚、嘶”等,从《生气的亚瑟》中提取关键词“闪电、旋风、台风”等。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发现,霍斯生气都和声音有关,而亚瑟生气都和自然现象有关。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表达“生气”的方式,学生延伸出“颜色”和“动物”,并借助思维导图,将这一思考过程记录了下来。这样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梳理了“生气”的表达方式,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为接下来学生仿写“生气诗”奠定了基础。
  三、圆圈图——发展聚合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聚合思维发展较为缓慢,在评价文本中的某个人物或事物时,往往只能粗浅地说出其一,很难把握到其他,造成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圆圈图主要用来说明或定义一件事。它由两个圆圈组成:里圈是小圆圈,代表中心主题;外圈是大圆圈,代表和主题有关的细节、现象、特征。利用学生喜爱的圆圈图这种绘图方式,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分析。阅读时,学生先借助外圈的分支,逐步向内部中央靠拢,然后去归纳、推断相关的主题,从而达到对中心主题更深刻、准确、系统的理解。
  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学生由外圈中的“汽、云、雨、雹子、雪”,归纳推理出“水”这一主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加入其他细节——“雾、霜”,进一步丰富完善“水”这一个概念。无疑,学生对外圈进行分析、归纳、对比、统整,从众多文段中探求出一个正确答案,这对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是大有帮助的。
  四、双重气泡图——培养比较思维
  双重气泡图是气泡图的延伸。双重气泡图的运用,能够直观地将文本关键内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对事物客观全面的认识。双重气泡图比照的对象可以是同一文本中的两个或多个对象。
  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学生发现,无论时间怎么变化,“树、鸟窝、喜鹊”这三个元素不变,变的是数量,从少到多,情绪也由“孤单”变成“快乐”。通过双层气泡图,学生更容易发现分支与中心气泡的关系。双重气泡图还可以用在同一主题的群文阅读上。引导学生抓住多个文本中同一个中心主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個主题元素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对比能力,进一步挖掘思维的深度。
  五、树状图——培养归纳思维
  树状图主要用来分类、分组和归纳、统整,它由若干层级组成,像一棵树一样向上或向下伸展,中心主题是树根,支撑主题的具体描述的内容则成为树干、树杈和枝叶。学生可以用这种图来分类、整理、归纳文本内容。
  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主题“妈妈睡了”为第一层级,抓住三个段落中心词“美丽、温柔、好累”画出第二层级,再从相应段落中提取关键词形成第三层级。学生借助导图便能直观地看清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从而归纳出“美丽、温柔、好累”在文本中的具体意义。
  值得说明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只能用前文提到的某一种思维导图模式。思维导图是一种表现思维过程的工具,它建立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的基础上,当学生在阅读时,不必太纠结到底该用哪种图,画得美不美,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画完思维导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通顺、连贯的话语描述导图中各部分的关系,使知识又在学生大脑中飞速运转,并转化为语言再次被输出,避免囫囵吞枣的阅读,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实际课堂中,许多教师陌生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节课的活动记录及研究性报告的撰写,其实学生的研究性报告往往就在课堂的活动过程中生成。笔者以一节综合实践活动“1亿有多大”为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指导学生对整个课堂的活动进行记录,即时生成了
期刊
“情”即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本条件。“思”是思想与思维,学生要能“思”、善“思”,方能事半功倍。“情思”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其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时常让学生倍感头疼,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那么如何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富有乐趣的活动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将“情”与“
期刊
笔者有幸观摩江苏宁雅瑛老师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宁雅瑛老师的课上设计了大量颇为有趣的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摆数、数数和拨数等过程中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以形象的“数(shǔ)”聚焦抽象的“数(shù)”,逐步形成数的意识,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感受数的应用,进而形成数感。  一、不同之“和”  【教学片段1】摆数  师:现在有多少小动物?  生:324。  师:324这个数你能用学具盒中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意愿和习惯。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感悟思想。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介绍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期刊
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阅读方式,即网络阅读。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学校开辟了一个名为“超级明星阅读”的网络平台。平台上拥有丰富的电子书籍和庞大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浸润在书的海洋里,与好书为友,与名师对话,尽享读书的快乐。下面笔者以“超星阅读平台”为例,就如何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阅读世界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建栏目,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
期刊
我国香港地区从2004年开始推行全港性系统评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简称TSA)。TSA考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掌握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学习反馈来监控教学质量,以此获得全港学生学习水平的资料,为学校的教学提供支持和参考。参与评估的对象为就读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和中学三年级的学生。以小学六年级英语学科为例,TSA试题包括说话、视听、阅读、写作四个环节,其中说话评估
期刊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的基础,若学生未能清晰正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容易对后续的数学学习造成概念混淆、认知障碍和理解错误。数学概念具备抽象性,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重视概念教学目标的确定  1. 提高教学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教学目标定位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期刊
教育理論的总结与提炼,是源自无数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实践积累,这种积累最常见的便是积少成多的微创新式的积累。《和易教育思想论》以“和”立论,以微创新形式在继承、吸纳、融合中,创生了教育思想,形成有别于其他与此相似的教育理论。  一、继承中的不断更新式微创新,使教育理论永葆活力  教育理论不是从天而降,它有其来源、继承和发展过程,到先秦传统文化典籍中“寻根”不是“复古”,而是让教育回到起点后再出发,是更
期刊
在教学之前教师首要的是认真研读教材,谨思慎行,这既是尊重教材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入理解教材的基本途径。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思维及认知的发展规律,对教材进行“增、删、选、调、改”,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充实、合理的规划。  一、研读教材,谨思慎行  在以往“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时常会不自觉地将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将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技能训练与掌握上,而忽视了
期刊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整合和应用,也是教师实施教学设计,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所以,设计好语文作业是沟通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式、内容与检测都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业设计应该体现多样化、游戏化、生活化  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