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等院校教育要适应区域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需求,必须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突出学生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从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入手,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电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同时给出了具体实施模式和任务体系设计原则。
关键词:地方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杜云明(1977-),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讲师;史庆军(1966-),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A2011-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75-02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简称“电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人才的职业化素养和职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其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电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模式,突出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兼顾的职业化素养,提升区域化服务功能已刻不容缓。建立在构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知识的任务体系化为核心,强调个体主动探究式学习与集体协同合作并重,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实二元分离的窘境。笔者根据电信专业课程特点,探索实践了三位联动闭合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电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1.理实结合注重实践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往往只关注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理论体系建立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实际职业发展角度看,理论基础固然重要,动手实践能力却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电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技术的运用与支持,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能够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实现对信息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开发、施工和维护,这也就意味着电信人才应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统一,并且通过加强实践能力提升和带动就业能力,这也是电信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2.有团队协作意识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完成任何工作都需要多人的配合与协作,因此,现代化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电信专业对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在研发项目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环节众多,任务庞杂,仅凭个人的力量和才智难以实现目标,往往需要一组人员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团队协作意识已经成为电信人才职业化素养的重要衡量指标。
3.能解决实际问题
地方院校电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运用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项目或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难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绩效。但从以往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特别是缺乏使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思想,难以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手段着力培养电信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轻视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得课程讲授长期处于二元式状态。另外以教师为主、理论为主、课堂为主的教学方法抽象、枯燥,难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理论转化的过程及有效途径,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验实践环节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转化功能缺失,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2.专业课程特点决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电信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繁杂,理论难度大,部分内容抽象且公式推导较多,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另外,课程间衔接紧密关联性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多依托于实验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训和实习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将知识转化成具体任务,使学习和实践具有目的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寻求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职业化发展的要求
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涵盖了知识的自我学习更新、有效运用以及与他人沟通协调等一系列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强调使学生具有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具备成为成熟劳动者的潜能。同时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更关注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拥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进入职场后经过较短时间培训与实践即可成为企业的骨干,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
任务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它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内容蕴含在一个个与学生实际相关的任务中,要求教师、学生和任务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是一个不断提高的循环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适合电信专业的三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多种任务模式驱动与多重激励与评价机制相结合。以教师、学生和任务三位联动方式,通过提出任务、布置任务、解决任务和总结任务等四步骤实现包含任务制定、解析、讨论与解决、评价和反馈等五个环节的闭合式任务驱动教学反馈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弱化理论内容的体系结构,突出实践意义,整体教学模式由任务设计、任务解析、任务实现、任务评价和任务反馈等五个环节构成。授课过程首先由教师根据知识内容提出任务,然后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发现任务中相关知识点及解决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任务做适当的分析,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可能面临的问题给予“暗箱”式的引导。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上和业余时间通过收集资料、组内分工协作、自主或协同学习等方式实践动手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旧知识的回顾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评价,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任务改进和创新的亮点,鼓励对原有任务的创造性改进和完善。一轮任务授课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各环节进行总结和反馈,积累经验,为任务更新和优化做必要准备工作。 2.任务体系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以任务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结构、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点。
(1)任务设计原则。任务设计阶段,在考虑电信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具体实际情况下,任务的设计应兼顾遵循适度原则、可操作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即任务的难度不易过大,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全体学生创造参与平台。根据相关课程掌握编程、设计和物理实现的要求,任务制定内容要与基础原理结合,强调程序设计和工程实现的思想。为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设计还应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职业方向有关,建立可与企业项目对接的任务平台,突出理论的实用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任务内容差异及任务培养目标差异等,充分利用好课上和课下学习时间,任务制定可采用封闭、开放和组合等组织形式,实现任务制定的层次化和差异化。
(2)任务解析原则。任务解析阶段主要对任务做适当的分解和剖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任务的内容和结构。该阶段设计应遵循指导性原则,即在该模式下教师角色由一言堂转换为间接指导。教师只对任务做简单的分析讲解,对任务涉及的已学原理知识进行梳理,未学的新知识进行讲解,以排除学生理解障碍。该过程可采用教师设问方式,案例分析方式,学生提问方式,组内、组间讨论等方式完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3)任务研讨与解决原则。任务研讨与解决阶段为该模式的重点,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该阶段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遵循独立自主原则、沟通协作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即学生以分组方式独立完成教师设定的相关任务,教师该阶段只充当组织者和监督者角色。学生可根据任务的具体内容自行分工,制定相关的解决预案。组内成员既要作为个体独立思考,也要作为团队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建立和培养工程思维,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拘泥于各种经典理论和设计方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可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想法,并勇于进行试错性验证和实践。
(4)评价考核原则。评价考核阶段不单纯以完成任务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该阶段应遵循过程原则、能力原则、鼓励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即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积极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肯定学生在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对沟通协作和团队配合的评价,对工程思维和职业素养的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个人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既要涉及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也要兼顾对整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应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性的指导。
(5)反馈总结原则。反馈总结阶段为任务教学改进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并行原则。要求教师对任务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内容、实践方法和执行策略进行综合评估,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任务教学进行过程分析、效果分析和质量分析,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任务做准备。另外也要求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及时总结,综合各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研究方案、拓展研究思路,实现对任务的进一步整改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结束语
在地方院校电信专业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任务覆盖知识面,以任务体系构架教学布局的新思路,采用任务牵引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符合当前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实际教学验证效果表明,这一教学改革尝试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实践动手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在任务解决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双重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汉英,徐冬英,薛德黔.地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09-111.
[2]刘志坚.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7):133-134.
[3]李晓堂.信息技术类网络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J].职业与教育,2009,(5):112-113.
[4]朱永杰,冯建成.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J].职业与教育,
2010,(24):153-154.
[5]武晓光,郭天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38-40.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地方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杜云明(1977-),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讲师;史庆军(1966-),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A2011-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75-02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简称“电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人才的职业化素养和职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其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电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模式,突出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兼顾的职业化素养,提升区域化服务功能已刻不容缓。建立在构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知识的任务体系化为核心,强调个体主动探究式学习与集体协同合作并重,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实二元分离的窘境。笔者根据电信专业课程特点,探索实践了三位联动闭合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电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1.理实结合注重实践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往往只关注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理论体系建立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实际职业发展角度看,理论基础固然重要,动手实践能力却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电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技术的运用与支持,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能够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实现对信息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开发、施工和维护,这也就意味着电信人才应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统一,并且通过加强实践能力提升和带动就业能力,这也是电信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2.有团队协作意识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完成任何工作都需要多人的配合与协作,因此,现代化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电信专业对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在研发项目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环节众多,任务庞杂,仅凭个人的力量和才智难以实现目标,往往需要一组人员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团队协作意识已经成为电信人才职业化素养的重要衡量指标。
3.能解决实际问题
地方院校电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运用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项目或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难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绩效。但从以往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特别是缺乏使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思想,难以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手段着力培养电信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轻视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得课程讲授长期处于二元式状态。另外以教师为主、理论为主、课堂为主的教学方法抽象、枯燥,难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理论转化的过程及有效途径,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验实践环节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转化功能缺失,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2.专业课程特点决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电信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繁杂,理论难度大,部分内容抽象且公式推导较多,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另外,课程间衔接紧密关联性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多依托于实验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训和实习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将知识转化成具体任务,使学习和实践具有目的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寻求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职业化发展的要求
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涵盖了知识的自我学习更新、有效运用以及与他人沟通协调等一系列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强调使学生具有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具备成为成熟劳动者的潜能。同时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更关注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拥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进入职场后经过较短时间培训与实践即可成为企业的骨干,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
任务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它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内容蕴含在一个个与学生实际相关的任务中,要求教师、学生和任务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是一个不断提高的循环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适合电信专业的三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多种任务模式驱动与多重激励与评价机制相结合。以教师、学生和任务三位联动方式,通过提出任务、布置任务、解决任务和总结任务等四步骤实现包含任务制定、解析、讨论与解决、评价和反馈等五个环节的闭合式任务驱动教学反馈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弱化理论内容的体系结构,突出实践意义,整体教学模式由任务设计、任务解析、任务实现、任务评价和任务反馈等五个环节构成。授课过程首先由教师根据知识内容提出任务,然后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发现任务中相关知识点及解决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任务做适当的分析,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可能面临的问题给予“暗箱”式的引导。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上和业余时间通过收集资料、组内分工协作、自主或协同学习等方式实践动手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旧知识的回顾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评价,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任务改进和创新的亮点,鼓励对原有任务的创造性改进和完善。一轮任务授课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各环节进行总结和反馈,积累经验,为任务更新和优化做必要准备工作。 2.任务体系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以任务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结构、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点。
(1)任务设计原则。任务设计阶段,在考虑电信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具体实际情况下,任务的设计应兼顾遵循适度原则、可操作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即任务的难度不易过大,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全体学生创造参与平台。根据相关课程掌握编程、设计和物理实现的要求,任务制定内容要与基础原理结合,强调程序设计和工程实现的思想。为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设计还应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职业方向有关,建立可与企业项目对接的任务平台,突出理论的实用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任务内容差异及任务培养目标差异等,充分利用好课上和课下学习时间,任务制定可采用封闭、开放和组合等组织形式,实现任务制定的层次化和差异化。
(2)任务解析原则。任务解析阶段主要对任务做适当的分解和剖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任务的内容和结构。该阶段设计应遵循指导性原则,即在该模式下教师角色由一言堂转换为间接指导。教师只对任务做简单的分析讲解,对任务涉及的已学原理知识进行梳理,未学的新知识进行讲解,以排除学生理解障碍。该过程可采用教师设问方式,案例分析方式,学生提问方式,组内、组间讨论等方式完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3)任务研讨与解决原则。任务研讨与解决阶段为该模式的重点,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该阶段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遵循独立自主原则、沟通协作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即学生以分组方式独立完成教师设定的相关任务,教师该阶段只充当组织者和监督者角色。学生可根据任务的具体内容自行分工,制定相关的解决预案。组内成员既要作为个体独立思考,也要作为团队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建立和培养工程思维,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拘泥于各种经典理论和设计方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可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想法,并勇于进行试错性验证和实践。
(4)评价考核原则。评价考核阶段不单纯以完成任务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该阶段应遵循过程原则、能力原则、鼓励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即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积极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肯定学生在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对沟通协作和团队配合的评价,对工程思维和职业素养的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个人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既要涉及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也要兼顾对整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应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性的指导。
(5)反馈总结原则。反馈总结阶段为任务教学改进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并行原则。要求教师对任务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内容、实践方法和执行策略进行综合评估,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任务教学进行过程分析、效果分析和质量分析,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任务做准备。另外也要求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及时总结,综合各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研究方案、拓展研究思路,实现对任务的进一步整改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结束语
在地方院校电信专业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任务覆盖知识面,以任务体系构架教学布局的新思路,采用任务牵引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符合当前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实际教学验证效果表明,这一教学改革尝试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实践动手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在任务解决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双重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汉英,徐冬英,薛德黔.地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09-111.
[2]刘志坚.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7):133-134.
[3]李晓堂.信息技术类网络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J].职业与教育,2009,(5):112-113.
[4]朱永杰,冯建成.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J].职业与教育,
2010,(24):153-154.
[5]武晓光,郭天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38-40.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