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等院校教育要适应区域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需求,必须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突出学生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从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入手,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电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同时给出了具体实施模式和任务体系设计原则。
  关键词:地方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杜云明(1977-),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讲师;史庆军(1966-),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A2011-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75-02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简称“电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人才的职业化素养和职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其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电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模式,突出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兼顾的职业化素养,提升区域化服务功能已刻不容缓。建立在构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知识的任务体系化为核心,强调个体主动探究式学习与集体协同合作并重,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实二元分离的窘境。笔者根据电信专业课程特点,探索实践了三位联动闭合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电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1.理实结合注重实践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往往只关注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理论体系建立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实际职业发展角度看,理论基础固然重要,动手实践能力却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电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技术的运用与支持,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能够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实现对信息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开发、施工和维护,这也就意味着电信人才应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统一,并且通过加强实践能力提升和带动就业能力,这也是电信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2.有团队协作意识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完成任何工作都需要多人的配合与协作,因此,现代化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电信专业对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在研发项目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环节众多,任务庞杂,仅凭个人的力量和才智难以实现目标,往往需要一组人员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团队协作意识已经成为电信人才职业化素养的重要衡量指标。
  3.能解决实际问题
  地方院校电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运用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项目或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难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绩效。但从以往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特别是缺乏使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思想,难以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手段着力培养电信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轻视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得课程讲授长期处于二元式状态。另外以教师为主、理论为主、课堂为主的教学方法抽象、枯燥,难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理论转化的过程及有效途径,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验实践环节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转化功能缺失,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2.专业课程特点决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电信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繁杂,理论难度大,部分内容抽象且公式推导较多,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另外,课程间衔接紧密关联性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多依托于实验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训和实习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将知识转化成具体任务,使学习和实践具有目的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寻求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职业化发展的要求
  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涵盖了知识的自我学习更新、有效运用以及与他人沟通协调等一系列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强调使学生具有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具备成为成熟劳动者的潜能。同时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更关注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拥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进入职场后经过较短时间培训与实践即可成为企业的骨干,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
  任务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它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内容蕴含在一个个与学生实际相关的任务中,要求教师、学生和任务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是一个不断提高的循环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适合电信专业的三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多种任务模式驱动与多重激励与评价机制相结合。以教师、学生和任务三位联动方式,通过提出任务、布置任务、解决任务和总结任务等四步骤实现包含任务制定、解析、讨论与解决、评价和反馈等五个环节的闭合式任务驱动教学反馈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弱化理论内容的体系结构,突出实践意义,整体教学模式由任务设计、任务解析、任务实现、任务评价和任务反馈等五个环节构成。授课过程首先由教师根据知识内容提出任务,然后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发现任务中相关知识点及解决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任务做适当的分析,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可能面临的问题给予“暗箱”式的引导。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上和业余时间通过收集资料、组内分工协作、自主或协同学习等方式实践动手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旧知识的回顾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评价,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任务改进和创新的亮点,鼓励对原有任务的创造性改进和完善。一轮任务授课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各环节进行总结和反馈,积累经验,为任务更新和优化做必要准备工作。   2.任务体系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以任务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结构、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点。
  (1)任务设计原则。任务设计阶段,在考虑电信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具体实际情况下,任务的设计应兼顾遵循适度原则、可操作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即任务的难度不易过大,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全体学生创造参与平台。根据相关课程掌握编程、设计和物理实现的要求,任务制定内容要与基础原理结合,强调程序设计和工程实现的思想。为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设计还应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职业方向有关,建立可与企业项目对接的任务平台,突出理论的实用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任务内容差异及任务培养目标差异等,充分利用好课上和课下学习时间,任务制定可采用封闭、开放和组合等组织形式,实现任务制定的层次化和差异化。
  (2)任务解析原则。任务解析阶段主要对任务做适当的分解和剖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任务的内容和结构。该阶段设计应遵循指导性原则,即在该模式下教师角色由一言堂转换为间接指导。教师只对任务做简单的分析讲解,对任务涉及的已学原理知识进行梳理,未学的新知识进行讲解,以排除学生理解障碍。该过程可采用教师设问方式,案例分析方式,学生提问方式,组内、组间讨论等方式完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3)任务研讨与解决原则。任务研讨与解决阶段为该模式的重点,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该阶段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遵循独立自主原则、沟通协作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即学生以分组方式独立完成教师设定的相关任务,教师该阶段只充当组织者和监督者角色。学生可根据任务的具体内容自行分工,制定相关的解决预案。组内成员既要作为个体独立思考,也要作为团队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建立和培养工程思维,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拘泥于各种经典理论和设计方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可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想法,并勇于进行试错性验证和实践。
  (4)评价考核原则。评价考核阶段不单纯以完成任务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该阶段应遵循过程原则、能力原则、鼓励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即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积极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肯定学生在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对沟通协作和团队配合的评价,对工程思维和职业素养的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个人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既要涉及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也要兼顾对整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应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性的指导。
  (5)反馈总结原则。反馈总结阶段为任务教学改进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并行原则。要求教师对任务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内容、实践方法和执行策略进行综合评估,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任务教学进行过程分析、效果分析和质量分析,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任务做准备。另外也要求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及时总结,综合各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研究方案、拓展研究思路,实现对任务的进一步整改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结束语
  在地方院校电信专业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任务覆盖知识面,以任务体系构架教学布局的新思路,采用任务牵引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符合当前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实际教学验证效果表明,这一教学改革尝试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实践动手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在任务解决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双重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汉英,徐冬英,薛德黔.地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09-111.
  [2]刘志坚.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7):133-134.
  [3]李晓堂.信息技术类网络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J].职业与教育,2009,(5):112-113.
  [4]朱永杰,冯建成.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J].职业与教育,
  2010,(24):153-154.
  [5]武晓光,郭天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38-40.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在对信息技术专业类本科生教学环节中,按照课程内容体系和当前相关的研究热点及应用来制订课程主线,通过应用需求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再在理论教学中进行延伸,进而指导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部分的内容,并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提高了学生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需求;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韩丙辰(1976-),男,山西侯马人,山西大同大学物理
摘要:Seminar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问题研究,培养学习能力,具有“教师讲授—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和科研双重功能。该模式在西方国家高校已被广泛使用,并开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简要介绍Seminar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系统阐述了Seminar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及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关键词:Seminar;模式;教学实践;应用  作者简介:张小兵(
摘要:特色是地方和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活力所在。华北科技学院在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优势凸显特色,在教学团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专业鲜明的特色。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自动化;科研  作者简介:潘玉民(1958-),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全柱(1
摘要:为了制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对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现状进行了直接调查,并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社会需求的间接调查总结出当前企业和社会渴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并通过对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阐述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调研  作者简介:李向军(1963-),女,辽宁沈阳人,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缪新颖(197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跳大神儿”.这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萨满教的变异形式,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民族.
摘要:“电机学”作为电气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概念繁,理解难”等问题。通过研究“电机学”课程在教学中的若干特点并结合电气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多角度思索该课程的重难点解决思路,分别从多媒体教学改进、开放性实验辅助等各个方面具体提出解决方法。实践表明,改革提高了学生对“电机学”的兴趣,激发了主动性,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机学;多媒体教学;开放性实验  作者简介:孙改平(1984-)
摘要:从课程教学理念、课堂实际教学、实验环节教学、考核与评价方面入手,对“电机与拖动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及相关实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在现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理顺该课程知识点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及实验设备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规范考核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经过教改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电机与拖动基础;核心课程;教改与实践  作者简介:钟国梁(1976-)
摘要:“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的主要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可行性、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时从教师与学生的英语水平、课堂教学方法、教材的选用及考核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影响该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电压技术;教学方法;考核机制;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杨廷方(1975-),男,湖南泸溪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
摘要:“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教学方法;专业能力;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舒辉(1976-),女,湖北嘉鱼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讲师。(湖南 长沙 41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培训教学重点建设项目“电力系统运行与
摘要:针对“自动控制原理”难学、难教,理论性和抽象性强等特点,主要从消除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数学建模;控制系统  作者简介:高春艳(1977-),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