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趣味课堂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是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要学好语文课,对于小孩子来说的确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为了不让学生学烦、学腻、学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多滋多味,我采用趣味疗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一、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吊起了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胃口,乐于读,乐于写。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启动液的作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回”字时,许多同学总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看见哥哥我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哥哥我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还有像“远、近、送”这几个字,总是先写部首,我就打了个比方,这个部首就像一个小推车,这货不装上车怎么就推走了呢?学生听了,既知道了笔顺规则,又印象深刻。
  二、趣味性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打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一回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四、趣味性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深思
  有趣的小故事,令每个同学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于是我把课文当成故事讲給同学们听,既能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比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当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完故事,我就问:“小熊一家为什么总是住在山洞里?”学生们积极地回答:“因为它们舍不得砍树造房子。” “为什么小熊舍不得砍树造房子呢?”“因为它太喜欢小树,太爱护小动物。”“小动物们为什么給小熊一家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因为小熊一家不砍树,保护了它们的家园。”“那么你们喜欢小熊吗?你们今后会怎么做?” “我们非常喜欢小熊,今后我们也会爱护小树,爱护小动物。”这样,这一课的情感教学、课文内容的了解就在学生的兴趣盎然中结束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准确地掌握字、词、句、的意思并能合理运用,对语文课充满期待,充满热情,这样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会受益无穷。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提到了,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的本领,对此别人无法代替,也别无捷径可走。  1、 当前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结构组合,使课堂结构更加符合课堂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
期刊
站在课改的第一线,让笔者感觉最深的是,当今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可爱了,更容易接近了,更让学生信任了。而教师的这种变化表现为角色的转变。现在的教师,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中的首席”。当今的教师,已不是笔者儿时心中那种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老学究,而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心中的偶像。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
期刊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设计得是否巧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问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纠正错误,运用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提问合理,问题获得解决,就能强化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提问不当,就会使思维受阻,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期刊
1、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
期刊
【摘要】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 朗读;目标;方法;过程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因此
期刊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因此,我们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期刊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面貌: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面貌: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而是以发展语文为核心来加快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减轻了因为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