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探索和观察中建构“亭式”搭法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搭建亭子”的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选择材料搭建亭子
  我班幼儿在好妈妈主题活动中,已经初步具有了对积木之间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建构花园里的亭子这一内容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幼儿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建构。在活动的初期,我便与幼儿结合亭子的图片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其建筑的特点。如先整体观察:这个小亭子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进行有步骤的观察。在幼儿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我便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进行建构:“我们要搭建亭子,你们想一想:可以选用什么材料搭建亭子的柱子?用什么材料搭建亭子的顶部?亭子斜坡的地方怎样表现?”通过这样的讨论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有目的,他们能根据亭子的主体特征富有创造性地探索、寻找材料。但我发现他们在运用材料的数量上缺乏目的性,主要表现为:选择三角的积木表现亭子顶部的斜坡时,他们会把积木柜中所有有弯度的积木都搬出来,没有思考使用的数量。教师观察到这种现象,及时用语言提醒幼儿发现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用点数方法数出所需运用的材料数量。这样既节省了孩子们操作的时间,还锻炼了孩子们点数的能力。
  (二)搭建牢固的亭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幼儿在选择材料方面有了目标,能根据主体建筑选择材料建构,但在建构的过程中受技术、材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作品倒塌的现象,因此探索搭建稳固的建筑物成为本阶段幼儿学习的主要目标。为使幼儿能自己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我便结合教育的现场,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中引起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没有把“塔式”底座搭稳,幼儿急于往上搭,地基不稳自然容易倒塌。为引导幼儿耐心、细致地建构,教师问:“怎样把底座搭稳?”幼儿在教师的提醒下俯下身观察,发现交错的板子没有上下摆齐,为此搭出的亭子底座是倾斜的,问题找到了,孩子们马上进行了调整,这下更加的稳固了。
  第二,中型积木搭建“桥式”“塔式”缺乏稳固性,幼儿在放板子时不注意,致使倒塌。这是一个细节的问题,幼儿没有关注到,于是我便引导幼儿:“大板子要怎样放才不容易让下面的亭子地基倒掉?”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更加的小心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小心就会使下面的地基倒掉。
  第三,建构区中由于同种长度的板子厚薄不同,所以导致搭出的地基高低不同,容易倒塌。幼儿只考虑到板子的长短与运用的数量,没有注意到其厚薄的不同。于是教师通过图片启发幼儿关注亭子的支撑地基是一样高,进而引发幼儿关注自己使用的板子厚薄是否一样。孩子们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差异,知道使用时要注意四根地基在选用材料时要保证相同。
  第四,人为因素(拥挤、不注意轻拿轻放等)引起建筑物倒塌。在活动中,由于环境空间的局限和幼儿拿放材料时的不注意而引起建筑物倒塌。教师可以就此提出问题:“你们地基搭得稳,基柱也搭得一样高,为什么还会倒呢?”幼儿发现由于空间比较小,搭的时候比较拥挤造成倒塌,他们觉得在取放时,不能只图走近路,要走宽敞一点儿的地方,搭的时候要小心,要轻拿轻放材料,而且还要注意合理地进行布局。
  (三)搭建具有对称性的亭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经验积累,幼儿能建构比较稳固的亭子了,但他们的作品在空间布局上不合理,亭子的顶部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幼儿对建筑物空间组合的理解和构成缺乏经验,对建构对称性的物体缺乏技能,因此学习合理安排建筑物的空间位置成为本阶段重点目标。为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在建构作品前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建构的作品与亭子的照片进行对照,找出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亭子的顶部搭在中间?怎样搭才会对称?”幼儿在活动中关注到此现象并进行尝试,可是摆来摆去都无法让亭子顶部的建筑居中或对称。看到幼儿受能力的限制,于是我便亲自示范——先数一数顶层有几块板子,然后把要用的顶层建筑的材料放在中间板子的左右两边的板子上,左放一个,右放一个,对称放。教师搭好一层后,请幼儿接着往上搭,搭第二层的柱子时,教师指导他们观察图片中第一层与第二层的位置关系,他们发现要冲齐摆放。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此问题组织幼儿交流,让他们对此现象有关注并进行深入探索。
  二、反思指导
  (一)思考教师的教
  建构活动的核心教育目标是帮助幼儿经历操作、建构和设计的过程,发展他们对材料、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逻辑联系的理解,支持他们再现和创造性地表达生活经验。
  教师在建构活动中的指导尤为重要,适宜的支持能促进他们建构水平的发展,激发他们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搭建过程,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及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关注问题,继而寻找问题的根源。在幼儿的探索学习中,教师把握住了教与不教的尺度,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让其自行解决,在幼儿能力受限时教师亲自教。
  自行解决问题给了幼儿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机会将已有的经验融入新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去解决新的问题,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自行解决问题给幼儿提供了相互协商、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提高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顺应幼儿的学
  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在操作、摆弄、探索中经过一定的积累与感悟而得到发展的,教师要留给幼儿探索与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反复尝试,在尝试中积累经验。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建构特点、发展水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阶段、有目标、有重点地让幼儿尝试学习。
  第一阶段,帮助幼儿选择材料,它是建立在幼儿初步具有根据需要选取建构材料的意识上,让幼儿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运用材料,发展看图的能力。第二阶段,针对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出现的技能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探索学习,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解决幼儿在搭建中出现空间位置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活动中师幼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融技能学习于解决问题中,幼儿在玩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技能。
  以上只是笔者在探索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我会结合孩子们的活动需要和问题,继续进行研究,在提高幼儿活动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引导能力。
其他文献
布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布有丰富的质感,又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布艺是利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边角料,按颜色和设计好的轮廓,经过裁剪、粘帖、缝制、装饰,组合成立体感强、色彩鲜明、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布帖画或布艺品,使不屑一顾的边角料变废为宝,装饰环境、美化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和温馨。同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形式多变,适合幼儿操作的特点。  一、直观展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阶段,孩子的
期刊
摘 要  欺负行为是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它使幼儿本身及他人的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掌握一定的策略,加强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干预  关键词  幼儿 欺负行为 对策  欺负行为是指力量较强的一方对力量较弱的一方实施的攻击性行为。幼儿期是欺负行为形成的开始时期,其表现多种多样,有直接的欺负,如打人、推人、咬人、抓人或骂人、嘲笑、取绰号等;有间接的侵害,如背地说坏话、造谣、威胁、挑唆不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多得的可利用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其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劳动,这就使得民间游戏贴近自然,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近年来,我园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让民间游戏自然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既传承了祖
期刊
摘 要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验、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所以区域环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 兴趣 区域活动 游戏材料  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材料、体验
期刊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创设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元素。基于此,我园2012年引领了滁州市课题《幼儿园美术活动在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与研究》
期刊
摘 要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只要语言教育科学、适时,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相信每个幼儿都可能成长为语言能力超强的人。同时,注重幼儿语言发展对多方位促进幼儿的认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培养幼儿自信健康的人格也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  幼儿 语言发展 重要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
期刊
摘 要  孩子在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过程中,将图形、表象进行加工、组合,逐步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几何形体的认知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还可以发展其思维力和想象力。幼儿几何形体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幼儿将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概念进行灵活的转换。活动中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在教学、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进行几何形体的教学,让幼儿在全方位的体验下积累丰富的几何形体知识。  关键词  多感官 全方位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新的《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幼儿音乐表演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幼儿音乐表演恰恰能够反应这些特点,也能
期刊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一种思维习惯。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促进各方面成长的基本功。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它有着非凡的价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习惯对人的生活、
期刊
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园要把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科学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一、学习理论要讲究方法,在活动中理解,在运用中消化  幼儿园的工作必须以《规程》为依据,以《纲要》为指导。由于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枯燥,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生动活泼和灵活多样,做到学习理论三结合,即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思考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使枯燥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