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指挥大师的黑色幽默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卡拉扬如日中天,被指挥界奉为“指挥皇帝”。有个人却不买他的账,公开对媒体说:“卡拉扬?可口可乐是也。”这个人就是传奇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他的这句点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卡拉扬的音乐媚俗,只会迎合大众;二是指卡拉扬是靠录音唱片来推销包装自己的。切利比达克一直反对唱片录音,认为唱片不是真实鲜活的音乐,而是“罐头音乐”。
  早年的切利比达克可谓春风得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柏林爱乐乐团原统帅福特文格勒因为政治原因,被隔离审查,临时指挥又死于盟军的乱枪之下。一时间,堂堂的柏林爱乐群龙无首。音乐对德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根正苗红、才华横溢、在德国受过高等音乐教育的罗马尼亚人切利比达克,被选为柏林爱乐的首席指挥。
  这样的机会对一位年轻的指挥来说是千载难逢。不久,福特文格勒被解除审查,回到柏林爱乐。切利比达克对他尊敬有加,但福特文格勒总感到不舒服,不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此时,风头正劲的卡拉扬也在窥视柏林爱乐的宝座。福特文格勒更不喜欢卡拉扬,但他的健康每况愈下,身不由己。福特文格勒去世后,卡拉扬如愿登上柏林爱乐的宝座。切利比达克黯然离去,远走他乡,成为一个流浪指挥家,直到晚年才在慕尼黑爱乐乐团善终。
  切利比达克在音乐界有两大闻名,一是他对乐队的训练极为严格,排练时间是其他指挥家的数倍,让乐队不堪忍受;二是他反对唱片录音,有唱片商开出高于卡拉扬的报酬,甚至开出空白支票,任他填写数目,但他一概拒绝。有人认为这是他有意与卡拉扬对着干,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他的音乐理念。切利比达克年轻时在大学除了学习指挥和作曲,还学习哲学、音响心理学、音乐心理学、高等数学等课程。他的音乐理念、他对音乐的认识,是一般仅学音乐的职业音乐家难以理解和企及的。我们称他为音乐哲学家,也许更恰当。
  切利比达克有门生六千,但他晚年却表示没有一个学生令他满意。学生也承认,听他上课,如布道一般,高不可攀,很难理解他的全部意思。由此可见,严格训练乐队也好,反对唱片录音也罢,关键是切利比达克想要呈现给听众的是他所理解的、真正的、唯一的音乐。因此,去慕尼黑爱乐的“嘉思台”,听切利比达克的现场音乐会,简直就成了乐迷们的音乐朝圣。
  趣事也随之发生。录音技术日益发达,尽管切利比达克反对唱片录音,但他在世时,市面上就已开始流传和暗销他现场音乐会的私录唱片。他学传销专业的儿子以及慕尼黑爱乐的成员,都是唱片积极的收藏者,据说还参与了其中一些私录活动。知道这一切后,切利比达克很恼怒,但也无可奈何。他1996年离世后,他儿子干脆公开与唱片公司联手,将库存数十年的切利比达克现场音乐会的录音录像资料制作成CD和DVD,广为发售。全球乐坛一下子掀起一股切利比达克热潮,其风头和影响力几乎盖过曾经不可一世的卡拉扬。与当年卡拉扬刚刚百年后即遭到群起而攻之不同,切利比达克享受到了群起而颂之的殊荣,其风头一直持续至今。
  一个毕生反对唱片录音的指挥大师,其百年后的巨大荣耀,却恰恰来自他的唱片录音。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现象,真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水云间荐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最大快乐原则能否公平是功利主义理论完备性的一个关键问题。罗尔斯曲线的数量分析模型对功利主义公平问题的考察存在偏差。密尔功利主义主张最大快乐是人能够过幸福生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