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实验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现行的生物苏教版教材也专门设立了课外探究栏目,但是限于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的教学意愿与教学水平和家庭条件等诸多因素,课外探究实验开展的并不顺利。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做了一些思考,尝试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课外探究实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
  生物探究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及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初中生物课堂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课外探究实验成为了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苏教版教材的课外探究栏目中有一些趣味探究实验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目光,但是限于诸多因素,这些课外探究实验开展的并不顺利。
  一、生物课外探究实验中存在的困难
  1.学生实验能力与科学素养不足。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总体上缺乏生物科学素养,缺少课外探究的能力。学生在七年级结束时方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基础,进入八年级后相对更容易开展课外探究。但是八年级学生学习课程增多,课余时间减少,如何在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开展课外探究,给教师带来挑战。
  2.教师对指导课外探究实验感到困难。
  客观上,多数生物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所教的班级多、课多、作业多,教师缺乏指导课外探究实验的时间。主观上,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缺乏科研能力,缺乏指导课外探究的经验,还有些教师觉得学生能力不足,因此缺乏开展课外探究的意愿。
  3.家庭条件限制。
  包括家里实验材料的不足、缺少实验的指导。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度,课外探究实验的开展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是长期的,而有些父母更加关注短期的文化成绩,这可能需要学校、教师与家长进行友好的、科学的沟通。
  二、将课外探究融入课堂教学的思考
  为了克服以上困难,要加强课内外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为课外的探究实践做准备,而课外探究为课堂的科学探究学习提供素材和资源。课外科学探究回归课堂,也为课外探究活动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1.要对课外探究实验的选题进行可行性评估。
  包括对学生知识储备、技能水平、课程资源、安全性进行分析。教师要熟悉全套教材,备课要全面,只有对教材了若指掌才能选取适合学生的课外探究。不是所有的课外探究都适合拿到课内来开展的,某一个课外探究也不一定局限于这一节课,也可能适合于另外一节课上。如:苏教版生物七上中有一个探究不同水果的维生素含量,可以用在“八上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节,需要的时间不长,材料准备也不复杂,效果却很明显。不论开展课堂上的探究,还是课外探究,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才能事半功倍。
  2.要选择恰当的课堂模式。
  要想把课外探究实验融入课堂,突破课内课外的界限,就注意选择合适的模式。笔者在上苏教版《远离烟酒》这节课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关于“酒的相关知识,制酒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利与弊”的课外探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和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看待事物的意识。在上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制定调查方案,在课后分工合作完成探究计划,并将探究的成果用word、幻灯片甚至是视频的方式整理出来。在下一节课的课堂上用10分钟时间由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让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在课堂上集中展示。
  这种模式属于“前课组织-课后实验-后课展示”,适合学生自己课后去做,教师只要组织指导,并给与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即可。这种模式学生基本可以体验探究的全过程,适合课时比较充裕,教学任务不重的时候。又如“课堂实验(调查)-课堂展示”,适合实验时间短、现象出现快,而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有困难的课外探究。因为所有的探究过程在课内完成,有些探究步骤由教师代为完成,学生体验的主要是实验过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
  3.要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与课堂掌控能力。
  教师要提高课堂掌控力,使教学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教学效率高,才能有余力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课外探究进行指导。教师要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交流,获得探求科学新知识、新发现、新成果的技能,提高教师科学探究的技能及指导科学探究的水平。
  4.要注意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教师要备好课,针对性的对探究实验中的具体方法进行指导。如实验材料的选取,对照实验的设计,信息资料的收集方法,工具书的推荐,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资料的分类排序处理方法,还有探究成果的撰写方法。
  5.要搭建交流平台,及时沟通反馈。
  教师要借助网络建立便利的沟通平台,如用QQ群或微信群与学生家长们交流,解除家长们对课外探究影响文化成绩的顾虑;及时与学生交流,跟踪了解课外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答疑解惑或者激励鼓舞,保证学生的探究热情,挖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好各种网络平台,还有助于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使得课外探究的时空和形式更加灵活。
  总之,现代中学生物教学要我们走出传统思维的藩篱,要引导学生拓展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本能。课外探究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努力把课内外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有效和高效的教育,使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课堂延伸的手臂。
  【参考文献】
  [1]莫零.初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调研与实践——以广西桂林市初级中学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9)
  [2]戴尧芳.试论课外生物探究实验的开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10)
  [3]吴国勇.课外探究实验的意义及实施方略[J].物理教学,2013(07)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提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产业化问题及与之相适应的对策.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走教育产业化道路必须建立的新体制.
提出一种新型的多孔微热沉系统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封装散热的需求,分析了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建立了微热沉金属壁面的传热以及多孔区域的流动与传热的耦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工程1、2号机组在双机甩100%负荷调试试验中,转子与箭发生严重碰撞,产生了远远超出设计标准的巨大作用力,使定子基础二期混凝土和部分一期混凝土遭到破坏。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各科的教学也纷纷开始注重创新的教学,初三化学的教学也是如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实施创新教学呢,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下探讨,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发挥创新精神,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有效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教学有可以施展的空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三化学;创新教学  一、为什么要进行创新教学  那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为
南水北调穿漳围堰为临时性工程,所处位置砂卵石层深厚。对于其防渗施工,综合电力、工期、环境影响、防渗效果与投资等因素,最终选择了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帷幕灌浆施工方案。施
积石峡水电站拦河坝为混凝土1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03m。坝址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河谷狭窄且不对称,岸坡陡峻。在设计中,围绕减少岸坡开挖和填筑工程量、减小坝体不均匀沉降、确保
泸定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按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设计,能实现现地LCU、中控室、四川省电力调度中心的监视和控制。具体介绍了泸定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配置
为详细掌握泸定水电站蜗壳脱空情况,采用了中子无损检测法。通过对泸定水电站4号机组蜗壳外包混凝土脱空的检测,掌握了蜗壳脱空区域范围、面积及深度,为后续处理措施提供了科学
区块链技术作为支撑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引起了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其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可靠数据库的方式应用将对各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水工钢闸门定轮支承系统的工作情况,着重对轨道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揭示出轨道的受力性能与弹性地基上的基础梁的受力性能相似。此外,还对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