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奶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在奶牛养殖业中,一些奶牛疾病的发生影响着奶产量,特别是奶牛乳房炎。在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奶产量。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并注重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4-0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对奶牛业危害最大的疾病,可以造成奶牛产奶量严重降低。奶牛患乳房炎后,乳汁质量和产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严重者还会丧失泌乳功能,既造成经济损失又使牛奶存在安全隐患。养殖户必须重视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
一、病因
一些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不良因素刺激奶牛乳腺时,会使奶牛患上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中最为常见、最为多发的一种疾病,患病严重的奶牛乳区红肿、化脓、萎缩,甚至会永久性失去泌乳功能,导致其产奶量直接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多为隐性,从肉眼上看不出乳房或乳汁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致使患病奶牛不能被及时发现与治疗。
1.物理因素
养殖场饲养奶牛的主要目的就是收集牛奶,当挤奶人员给奶牛挤奶时,若挤奶技术不够熟练或方法不当,很可能损伤奶牛的乳头管粘膜,致使乳房发炎。此外,奶牛的乳头一直裸露在外,在奶牛行动过程中容易受到撞击、打击和挤压等物理伤害,同样会损伤乳房进而引发乳房炎。
2.化学因素
乳房内存在细菌,它们释放的毒素损害乳房组织时,会引起敏感乳腺组织的积极防御。被感染的乳腺组织进行防御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能够吸引大量白细胞的化学物质,使受感染的泌乳细胞和白细胞一通堵塞在排乳导管中,导致其余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泡功能退化,引发奶牛乳腺炎。
3.微生物因素
奶牛生活的环境中若存在有大量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能够引起乳房炎的病原,特别是挤奶人员的手或挤奶机械未经消毒、不干净时,很容易使这些病原菌通过乳头管侵入奶牛的乳房,从而引发乳房炎。
二、症状及诊断
根据乳房炎临床症状程度不同,乳房炎又可分为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三类。
1.隐性乳房炎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最为多发却又最不易被发现的乳房炎。患病奶牛的乳房和乳汁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从肉眼上看不出其中的变化。但是病牛乳汁的pH值、电导率和体细胞含量、氯化钠含量等都高于正常值,通过对乳汁进行相关化验、测定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2.临床型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很明显,通过肉眼观察乳房及乳汁的变化就可以基本作出诊断,较容易被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奶牛乳房红肿发热,且有明显的疼痛感,挤奶时会反抗拒绝;乳汁呈现灰白色或淡灰色,其中有絮状物,乳汁量减少和有变质。患病严重的奶牛,体温会升高到41oC左右,心跳加快,食欲废绝;乳房坚硬,附近皮肤发紫龟裂,基本停止泌乳。
3.慢性乳房炎
奶牛慢性乳房炎发病症状与临床型基本相同,但表现较为缓慢且易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使之痊愈,奶牛的乳房很可能萎缩变硬,甚至丧失泌乳功能。
三、预防
奶牛隐性乳房炎不容易被发现,常出现治疗不及时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较少此病的发生。
1.保持牛舍的清洁
各种病原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搞好牛舍的清洁工作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定期清洁牛舍,勤更换牛垫草,及时清理牛舍粪便、积水等污物,是病菌没有栖身之所。经常对牛舍进行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此外,牛舍要经常通风,注意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风保暖,减少各种突变应激因素。
2.加强奶牛饲养管理
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才能更好地抵抗疾病,所以还需要注意增强奶牛的体质。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根据奶牛对不同营养的需求,合理调配饲料,精、粗搭配,适量喂食。一些已经发生霉变的饲料要及时处理,不能再对牛喂食。
3.保持奶牛乳头的清洁
各类病菌通过乳头侵入奶牛乳房内,从而引发疾病,所以对奶头的清洁工作一定要重视。经常用清洁的水进行清洗,对接触奶头的挤奶器具等每次使用之前都要认真清洗。定期使用1%的碘伏、0.5%的洗必泰和4%的次氯酸钠等药物消毒,可以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四、治疗
中医和西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不同,中医主要使用中药疗法,西医主要使用抗菌素疗法。
1.中药疗法
中药适药效较慢,适用于适用于对慢性乳房炎的治疗。大栝楼根散或乳房消肿散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可以用乳房消炎膏涂擦乳房。
2.抗菌素疗法
乳房炎的病原是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通过抗菌素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抗菌素疗法分为乳房内注射和肌肉注射、经脉注射三种方式,乳房内注射的方式较为常用,简单有效。根据乳房炎感染期的主要感染微生物合理选择青霉素、链霉素联合应用,新霉素,乳炎消、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可以提高治疗疗效。注射时注意,将乳房内的残留乳液等挤出,酒精消毒乳头或生理盐水清洗。注射时不要将针头直对乳头孔,以免损伤乳头管内膜;注射后轻轻向上按摩,使药液能够扩散。此方法应用于急、慢、轻等型的乳房炎治疗。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入法主要在牛发病严重,体温较高,食欲废绝,症状明显时使用。肌肉一次性注射青霉素160万×10,链霉素100万×5,每天2次;静脉一次性注射四环素50万×10,氢化可的松20ml×3,乳炎一针安10ml×5,5%葡萄糖500ml×4,每日2次。
参考文献
[1]郝小东.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19.
[2]李长安.奶牛乳房炎的综合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0(6):22~23.
[3]穆平玲.奶牛乳房炎防治的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1):79~80.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4-0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对奶牛业危害最大的疾病,可以造成奶牛产奶量严重降低。奶牛患乳房炎后,乳汁质量和产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严重者还会丧失泌乳功能,既造成经济损失又使牛奶存在安全隐患。养殖户必须重视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
一、病因
一些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不良因素刺激奶牛乳腺时,会使奶牛患上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中最为常见、最为多发的一种疾病,患病严重的奶牛乳区红肿、化脓、萎缩,甚至会永久性失去泌乳功能,导致其产奶量直接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多为隐性,从肉眼上看不出乳房或乳汁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致使患病奶牛不能被及时发现与治疗。
1.物理因素
养殖场饲养奶牛的主要目的就是收集牛奶,当挤奶人员给奶牛挤奶时,若挤奶技术不够熟练或方法不当,很可能损伤奶牛的乳头管粘膜,致使乳房发炎。此外,奶牛的乳头一直裸露在外,在奶牛行动过程中容易受到撞击、打击和挤压等物理伤害,同样会损伤乳房进而引发乳房炎。
2.化学因素
乳房内存在细菌,它们释放的毒素损害乳房组织时,会引起敏感乳腺组织的积极防御。被感染的乳腺组织进行防御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能够吸引大量白细胞的化学物质,使受感染的泌乳细胞和白细胞一通堵塞在排乳导管中,导致其余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泡功能退化,引发奶牛乳腺炎。
3.微生物因素
奶牛生活的环境中若存在有大量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能够引起乳房炎的病原,特别是挤奶人员的手或挤奶机械未经消毒、不干净时,很容易使这些病原菌通过乳头管侵入奶牛的乳房,从而引发乳房炎。
二、症状及诊断
根据乳房炎临床症状程度不同,乳房炎又可分为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三类。
1.隐性乳房炎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最为多发却又最不易被发现的乳房炎。患病奶牛的乳房和乳汁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从肉眼上看不出其中的变化。但是病牛乳汁的pH值、电导率和体细胞含量、氯化钠含量等都高于正常值,通过对乳汁进行相关化验、测定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2.临床型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很明显,通过肉眼观察乳房及乳汁的变化就可以基本作出诊断,较容易被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奶牛乳房红肿发热,且有明显的疼痛感,挤奶时会反抗拒绝;乳汁呈现灰白色或淡灰色,其中有絮状物,乳汁量减少和有变质。患病严重的奶牛,体温会升高到41oC左右,心跳加快,食欲废绝;乳房坚硬,附近皮肤发紫龟裂,基本停止泌乳。
3.慢性乳房炎
奶牛慢性乳房炎发病症状与临床型基本相同,但表现较为缓慢且易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使之痊愈,奶牛的乳房很可能萎缩变硬,甚至丧失泌乳功能。
三、预防
奶牛隐性乳房炎不容易被发现,常出现治疗不及时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较少此病的发生。
1.保持牛舍的清洁
各种病原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搞好牛舍的清洁工作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定期清洁牛舍,勤更换牛垫草,及时清理牛舍粪便、积水等污物,是病菌没有栖身之所。经常对牛舍进行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此外,牛舍要经常通风,注意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风保暖,减少各种突变应激因素。
2.加强奶牛饲养管理
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才能更好地抵抗疾病,所以还需要注意增强奶牛的体质。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根据奶牛对不同营养的需求,合理调配饲料,精、粗搭配,适量喂食。一些已经发生霉变的饲料要及时处理,不能再对牛喂食。
3.保持奶牛乳头的清洁
各类病菌通过乳头侵入奶牛乳房内,从而引发疾病,所以对奶头的清洁工作一定要重视。经常用清洁的水进行清洗,对接触奶头的挤奶器具等每次使用之前都要认真清洗。定期使用1%的碘伏、0.5%的洗必泰和4%的次氯酸钠等药物消毒,可以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四、治疗
中医和西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不同,中医主要使用中药疗法,西医主要使用抗菌素疗法。
1.中药疗法
中药适药效较慢,适用于适用于对慢性乳房炎的治疗。大栝楼根散或乳房消肿散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可以用乳房消炎膏涂擦乳房。
2.抗菌素疗法
乳房炎的病原是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通过抗菌素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抗菌素疗法分为乳房内注射和肌肉注射、经脉注射三种方式,乳房内注射的方式较为常用,简单有效。根据乳房炎感染期的主要感染微生物合理选择青霉素、链霉素联合应用,新霉素,乳炎消、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可以提高治疗疗效。注射时注意,将乳房内的残留乳液等挤出,酒精消毒乳头或生理盐水清洗。注射时不要将针头直对乳头孔,以免损伤乳头管内膜;注射后轻轻向上按摩,使药液能够扩散。此方法应用于急、慢、轻等型的乳房炎治疗。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入法主要在牛发病严重,体温较高,食欲废绝,症状明显时使用。肌肉一次性注射青霉素160万×10,链霉素100万×5,每天2次;静脉一次性注射四环素50万×10,氢化可的松20ml×3,乳炎一针安10ml×5,5%葡萄糖500ml×4,每日2次。
参考文献
[1]郝小东.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19.
[2]李长安.奶牛乳房炎的综合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0(6):22~23.
[3]穆平玲.奶牛乳房炎防治的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