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全面推进《指南》实验工作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我市组织了各县区级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分批学习和研讨,寻找贯彻落实《指南》的切入点。在激烈的讨论和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家长观念的转变”成为了各园所规范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其实,早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时,教育部就已经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历经十几年,为什么“家长的观念”仍是制约园所发展的短板呢?
  一、幼儿园家长工作现状
  社会环境影响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知。近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普遍缺乏科学引导,造成了认识上的偏差。甚至出现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打着发展孩子智力为噱头的超前教育,错误地将“知识教育”等同于“学前教育”,以“显性知识量”的习得程度为择取和评价幼儿园的标准,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秩序。幼小衔接管理的不规范,将直接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很多小学开设了附设的学前班,向幼儿教授拼音、识字、书写、计算等内容。通过对刚入小学的幼儿家长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家长表示:“很庆幸孩子上了学前班,学会了拼音,否则真怕跟不上。”而部分未上过学前班的幼儿家长则无奈地表示:“班上很多孩子都学过拼音等内容,我们只能自己抓紧补火。”所以,小学的入学试以及将一年级教学内容延伸至学前班,严重影响了家长的育儿观,左右着许多靠幼儿园生存的办园者的思想。
  《指南》的出台无疑给广大学前教育者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指导文献,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实施教育策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社会、家长正确了解学前教育提供了蓝本。但是,《指南》毕竟是文本,需要学前教育者和家长悉心解读,明晰方向,付诸实践。
  二、探寻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推进形式
  (一)从教师的教育素养入手
  教师是连接家长与幼儿园的关键,更是科学育儿观的传递者,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态度。对此,我们尝试开设专题培训,梳理出家长工作中的普遍性问题,并和教师一起分析问题的成因、理论依据、解决方案。
  问题一:2岁半的孩子能数到100,家长要求直接上中、大班,怎么办?
  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引导家长了解孩子对数字概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步骤一:和孩子进行简短的游戏,教师伸出5个手指,问:“宝宝数一数,这有几个手指?”2~3岁的孩子在点数中经常会出现手口不一的现象,如点到第五根手指时,却数到了数字“7”。
  步骤二: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幼儿数字概念的发展历程是:唱数——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3岁的孩子是“唱数”到100的,并不代表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些数字的意义。
  问题二:大班孩子在计算时总是掰手指,怎么办?
  解决方案:了解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理解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步骤一:介绍家长阅读有关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文章或书籍,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过程,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形象思维在幼儿的思维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因此,掰手指计算是孩子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步骤二: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计数材料,如瓶盖、小木棍、小红旗等,让幼儿充分操作和摆弄,或者和孩子玩目测说出总数、估数、扑克等游戏。
  虽然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围绕“家长问题”进行专题培训,但实则是在对问题的剖析与思考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大大增强了围绕《指南》进行的全方位培训密度,从园长到教师,分批次进行培训,力争将《指南》精神渗透进每一个园所。
  (二)在有效宣教上着力
  1.针对不同家长采取不同的家园沟通形式
  例如,城郊、农村地区的幼儿家长工作对象多以爷爷奶奶为主,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只负责照料幼儿的生活起居,教育上则抱着“想当然”和“随大流”的思想,加之本身文化程度有限,信息闭塞,对幼儿园的理解更是局限于小学形式的知识传递。所以,这些家长不是“不科学育儿”,而是“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科学育儿”。对此,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和“活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向他们解读《指南》,每次解读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并着重解决一个问题。生活即课堂,能给所有人带来欢畅的享受,也能有效促进家园沟通。
  2.请优秀的小学教师现场解读入学准备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疑问,就可以请与幼儿园对接的小学老师来为家长答疑解惑,指明方向。首先,根据年龄择取主题,满足家长的当前需要。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教师会就“养成好习惯”及“父母的陪伴”等话题和家长展开论述,用生动的实例来论证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今后学习生活的影响;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围绕“上不上学前班”话题,与家长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家长解除“迷信学前班”的思想;对于大班幼儿,教师会在“入学过渡与入学适应”上和家长做深入探讨。其次,小学教师会跟家长简单分析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让家长放下心理包袱。因为不了解,所以会产生莫名的担心,进而陷入捕风捉影的忧虑中,这是很多大班家长在孩子入小学前的自身思想斗争。既然如此,那就让“小学的样子”明明白白地呈现出来,让家长踏踏实实地做好入学调整。小学教师对一年级教材的展示与分析,帮助家长变“未知”为“知之”。其实,一年级的学习内容较浅,完全能够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学习做好顺利衔接。
  3.加强园际交流,统一尺度,规范管理
  在整体推进家长工作的过程中,内强管理则是作为幼教人自身需要自省立行的關键。此处的“内”不是指某一所幼儿园,而是指整体幼教行业群体。例如,取消学前班,规范年龄编班,遵循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在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等等。如此,既有利于社会正确认识幼儿园的整体标准,提升行业形象,又能促进园所公平竞争,为我市幼教全面提升打下基础。   (三)在家园互动中深入
  经历了“解惑”“宣教”两个程序,接下来就是让家长进入幼儿园,直接体验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生活氛围,这是转变家长观念实质性的一步。首先,我们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体验集体教学的核心价值。其次,我们有计划地开放幼儿园一日生活,让家长充分感受幼儿的自我成长。最后,我们逐步吸纳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研管理中,体会幼儿园教育的用心和规范。在一步步的深入互动中,促进家长了解幼儿园,相信幼儿园,并积极与园所携手实施科学教育。
  在贯彻落实《指南》过程中,转变家长观念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规范办学、科学发展的契机。幼儿园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做好家长工作,促进《指南》精神不断深入,并转化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行动,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指南》專题教研过程中,教师尝试将记录儿童、分析现象、寻找对策、改进策略等方法运用其中。每个专题小组还建立了单独的QQ群,教师们在群里自由讨论活动的进展和遇到的困惑,共享优秀资源。《指南》专题教研为我市教师间的交流搭建了互动平台,提供了良好的互助学习环境,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
  (二)引领教研方向
  以往进行的市级层面的集中教研都是由组织者拟定好主题,安排好程序,在有限的时间内阐明观点,但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活动很难深入探讨。如今,借助《指南》实验,教研活动的经常性、有效性和行动性正在各园悄然深入,变以往的“为教研而教研”为现在的“为问题而教研”,园所间和片区间开始展现出积极活跃的研究氛围。
  (三)提升整体保教质量
  在相互交流探讨,落实《指南》实验的大环境下,各园所开始转变办园观念,向规范办园、科学办园方向发展。同时,幼儿园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参与教师送培工作,建立教师成长制度,鼓励教师修学分、晋升职称、接受学历再教育等,推动了我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存在的困难
  (一)缺乏专家团队的有力指导
  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我们还缺乏专业的专家团队的进行经常性指导。这种指导不仅针对理论层面,还需要有实践操作;不仅需要方向上的引领,还需要进行过程的修正;不仅需要以讲座交流的方式呈现,还需要在现实环境中进行诊断。
  (二)幼小衔接工作不规范
  《指南》的贯彻落实不仅要依靠幼儿园的努力,还有赖于小学教育的同步规范,否则“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仍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例如,小学办学前班现象,小学对幼儿入学适应接纳度等问题。这些光靠幼儿园的力量远远不能涉足,亟须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步努力。
  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指南》的出台无疑给广大学前教育者提供了更有力的指导文献,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实施教育策略指明了方向。首先,从家长工作入手,是推进《指南》实验工作的重要抓手;其次,开展《指南》教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领教研方向,提升整体保教质量,值得幼儿园大力推广、实践与落实。P
其他文献
在按纲组教施教过程中,各级能够积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精神融合教育内容,规范教育秩序,创新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单位,教育内容
本课题经4年多实践研究。主要形成以下成果:1.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2.课题组教师实现了教学艺术(教学理念、教学行为
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关键时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完善和提高落后产能界定标准,适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有利于遏制和化解产能严
几年来,在亲历“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中,我开阔了视野,转变了理念,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并自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跟进了教学行为,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感谢综合实践活动,她
前段时间,我借助学习任务单执教了《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该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
在组织策划教研活动中,组织者应该通过活动前的教师需求调研,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借助活动后的反馈调研,来进一步改进教研活动的策划。
在砖瓦用黏土中掺入适量钙与镁质的配合料,有助于提高瓦的强度,降低黏土瓦的密度和烧成温度,利于节能.
本文结合教师行动研究经验,分析技术支持常态课的三种形式,讨论通过支持手段实现对常态课教学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构建高效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以提高信
在目前通信领域,LTE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需求,LTE提供多种通信模式可供选择,如单端口、发射分集、空间复用以及波束赋形等。对于空间复用模式,信号在发射前会进行预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实现教科研零突破,我园在办园三年之际决定进行课题研究尝试,开启课题研究新旅程.回想三年来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