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角度谈“甲型H1N1流感”命名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正在流行的疫情,最初被称为“猪流感”,后来名称有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几种名称:国外称为“A(H1N1)”,中国称为“甲型H1N1”,还有的国家和地区称呼为“墨西哥流感”“北美流感”等等。作为一种对疫情命名的科学术语,“猪流感”并不科学,“猪流感”的名字不应该再叫下去了。怎样命名最为科学,怎样称呼最为准确,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目前这次疫情,国际上标写为“A(H1N1)”, 国外呼读可以按字母名称读,中国不能照搬,必须对“A”这一类型进行呼读,因而呼读为“A型”。“A型H1N1”,是中国对这次疫情流感病毒“A(H1N1)”的呼读。
  “H1N1”的读法只能沿用国际读音[eit1en1],与国际保持一致,不宜用本国拼音字母去称呼,否则会给准确表达和准确理解增加困难。
  国外指称这次疫情的病毒类型为“A(H1N1)”,如果直接呼读,中国读为“A型H1N1”,加进了一个“型”字。这是因为中国文字属于非拼音文字,如果呼读[ei(eit1en1)],为一连串的英文字母,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缺少全民性基础,即对于不懂英文的人来说,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确。中国在一连串的英文字母中间夹上一个汉字“型”,呼读为“A型[eit1en1]”,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视觉和听觉,使看、读和听都有了汉语的某些特点。
  “H1N1”的呼读不宜改动,那为什么中国把“A型(H1N1)”当中的“A型”变读为“甲型”呢?
  在中国,如果用一个字符表示次序的排列,可以是“一、二、三、四”,也可以是“甲、乙、丙、丁”,在某些特定场合可以使用英文字母“A、B、C、D”或者罗马数字“Ⅰ、Ⅱ、Ⅲ、Ⅳ”,等等。汉语传统的排序表达往往用“一、二、三、四”或者“甲、乙、丙、丁”为多,一般不用外文字母或者外文数字。
  以拉丁字母为文字的国家,表示次序往往首先使用“A、B、C、D”。比如对当前世界流行的这次流感疫情病毒类型的划分,西方国家就是用A、B、C分出等级,用以表示其间的等级差别。
  汉语表达这次疫情的病毒,当然可以沿用国外A型、B型、C型的表述和排列方式,但是,使用汉民族传统的表示方法更具有民族性。即把A型、B型、C型称为甲型、乙型、丙型,把英文表达的“A(H1N1)”表达为“甲型H1N1”。中国所说的“甲型”,与英文所说的“A 型”,完全是同一内涵,实质内容完全一样,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告诉记者:中国这一名称与国际的称说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按中文表述的惯例称为“甲型”。
  或许有人质疑为什么用“甲、乙、丙”替代“A、B、C”,而不用“一、二、三”去替代,例如把这次疫情的病毒称为“一型H1N1”。这是因为“一、二、三、四”和“甲、乙、丙、丁”这两种排序方式有所区别:当单纯表示分别叙述、几个方面平等并列的时候,往往使用“一、二、三、四”;当既表示分别叙述、又表示有等级次序逐步下降的时候,往往使用“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的次序,就如同“A、B、C、D”次序,有“降幂”排列的内涵。因而,用“甲型”替代“A型”,完全可以表示出“A型”所表达的“排在第一位、非常重要、最为严重”的意思。再者,如果使用“一型H1N1”表述,其中有多处“yi”音,音感不好,表达远不如“甲型”明确、直接,甚至方言区还可能把“一型H1N1”读的如同“乙型H1N1”,就更加影响了表达和理解,因为“乙型H1N1”等同于“B型H1N1”。
  截至目前来说,中国把这次疫情称呼为“甲型H1N1流感”,就是比较科学的命名。当然,如果研究有新的重大发现,还可以重新命名。
  汉语借用外来词,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照搬外民族词语的声音和意义,这一方式借来的词可以称为音译词。例如汉语从英语中吸收来的“沙发”,就是照搬英语的“sofa”声音,照搬的英语sofa所表示的“内有弹簧衬垫的靠背椅”的词义。“扑克”就是照搬英语的“poker”的声音,照搬poker所表示的“54张游戏纸牌”的词义。汉语把俄语的“Катюша”翻译为“喀秋莎”,用以表达“火箭炮”的意义,也是这种类型。
  2)不借用外民族词语的词形和声音,而是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词的意义借过来,用这一方式借来的词可以称为意译词。例如对英语单词“microphone”,汉语不用“麦克风”而是用“扩音器”表示该词的意义,对“telephone”,用“电话”表达这一单词的意义。
  3)用本民族语言材料逐一翻译原词语素的意义,同时仿照外语词语的构词形式进行借词,这样借来的词可以称为仿译词。例如英语单词“blackboard ”本身就是“black”+“board”,即“黑”+“板”,汉语就翻译为“黑板”。把“football”翻译为“足球”,也属这种类型。
  4)音译外语单词后,再加上汉语表义的语素加以注释,用这种方式借来的词可以称为音译加注释词。例如英语单词“beer”,是“啤酒”的意思,尽管单词中包含了“酒”的内涵,但是汉语在翻译时又加上了一个“酒”字,以明确意义。因为只音译为“啤”,不能清晰表义,也不符合汉语的双音词习惯。汉语翻译英语单词“car”为“卡车”也是这种类型。汉语翻译俄语“карабин”为“卡宾枪”、“трактор”为“拖拉机”也是如此。
  5)借用外语词语的时候,对外语词语的一部分采用音译的办法,一部分采用意译的办法,这样借来的词可以称为音译加意译词。例如汉语词语“剑桥大学”中的“剑桥”,是英语“Cambridge”这一词语的借用:汉语把“Cam”翻译为近似的音“剑”,而把“bridge”英文意义的“桥”翻译过来,“剑”和“桥”组成“剑桥”。再比如汉语翻译“New Zealand”为“新西兰”,也是这样处理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语借入一些外来词,如果运用汉语的简短词语翻译难以将词义表述明白,那么运用音译方法更为适宜。比如英文“沙发”“扑克”“雷达”,俄语“拖拉机”当中的“拖拉”,蒙语“哈巴狗”中的“哈巴”,如果用汉语词语表意,很难清楚确切,因而都是利用音译方式产生,即把外语单词的读音照搬过来,用外语的声音表达外语的意义,形成一个固定的“借音又借意”的方式。当然,当汉语不能准确表示外语声音的时候,不得不采用近似的声音予以表达。
   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汉语又不容易用简短词语表达清楚,更不容易表达准确的外来词,如果用一串汉字字符去表达,就会啰唆、臃肿,不容易让人们记忆。而且,有的专有名词例如科学术语,很难能采用意译、仿译等方法引入。
   作为一个科学术语,在命名上最好是具有科学性,又简洁、准确、容易理解和记忆,并具有比较大的方便普及的特性,即具有全民性。有时,二者难以兼顾,应该以具有科学性为第一位。目前国际上用“A(H1N1)”作为这场疫情病毒的命名,科学地揭示了疫情的内涵,准确地表达出了疫情的特性,明确地表达了病毒的具体类型情况。
   中国对“A(H1N1)”这一命名略作变动,把“A”型改为“甲型”,体现了民族特色,符合汉语实际,因为如果用一连串的英文字母“A、H、N”去呼读,对于中国使用非拼音文字语言的大众来说,不够通俗易懂,看上去和读出来都不自然。命名当中,“H、N”的病毒结构表达不可更改,不得不使用这两个字母,但是“A(H1N1)”中的“A”,中国用民族的、表示次序排在第一位的“甲”去表示,就减少了英文字母出现,相对地减少了普及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容易流传的因素,既显示出了我们民族借用词语和构成词语的特点,又毫不损伤词义的表达,具有中文、英文合璧的意味,是值得肯定的一种变通。
  在目前情况下,不把这场疫情称为“A型H1N1流感”或者“甲型H1N1流感”,而改称其他名字,是不适宜的。比如改称“北美病毒”“墨西哥流感”“欧亚病毒流感”等等,都不能揭示这场疫情的内涵,都不能准确表达病毒信息,不能给人们以直接明了的视觉信息和准确的概念本质属性的表达。假如改称“人工合成病毒”(man-made compound virus)之类的表达,虽然指出了这次疫情和病毒的某种性质,但作为科学术语也不尽恰当,因为这种命名没能揭示病毒的具体合成结构,不能传递清楚确切的病毒情况,不能让人得到具体准确的相关信息。
  总结以上分析,在世界范围上以“A型H1N1流感”指称这次疫情,其他词语不可替代,可以定性。在中国,以“甲型H1N1”指称这次疫情和病毒情况,准确、清楚、具有民族特点,具有中文、英文合璧的意味,完全可以作为科学术语存在。
  
  刘如正:河北省衡水师专中文系,053000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09年12月3日,档案学名词审定工作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赵国俊院长、张斌副院长、梁继红副教授,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与研究室温昌斌和王琪博士参加座谈。  结合档案学名词审定工作,温昌斌博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名词审定工作大体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了其他社科名词工作经验,并对与会专家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表达了真挚的谢意。  赵国俊院长十分热心档案学名词审定工
期刊
2011年3月5---6日,数学名词(第二版)一审会在北京召开。严加安院士、李文林研究员、余德浩研究员、陈家鼎教授等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员,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室邬江主任等共46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严加安院士介绍了数学名词委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已基本完成词条收集。邬江主任对第二版要注意的问题及科学名词审定的工作原则、方法做了介绍。潘承彪研究员、孙六全研究员等介绍了工作经验。
期刊
李竞,浙江余姚人,1928年4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主要从事恒星物理、银河系天文和天文学史的研究。历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天文学进展》《天体物理学报》《中国国家天文》《天文爱好者》《自然科学史研究》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第二版)副主编。  李竞先生从事天文研究40多
期刊
栗爱纲博士,台湾著名的材料学专家。1968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现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著有多部专著。  2009年6月7—14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团参加海峡两岸材料科技名词对照的交流座谈会。会议期间笔者采访了台湾材料科学名词编译委员会主任委员栗爱纲博士。  才磊:台湾材料学名词定名的现状是怎样的?  栗先生:1972年,台湾材料科学学会开始编译材料科
期刊
摘要:structural robustness的意义在结构工程领域已受到广泛认可,但在国内还没有公认合适的译名,这不利于国内技术人员对此概念的理解和交流。通过简要回顾structural robustness的产生思路,探讨了结构鲁棒性等几种定名。  关键词:structural robustness,结构工程,结构鲁棒性,减灾  中图分类号:N04;TU3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氨水曾用NH4OH为分子式,现多以NH3·H2O为分子式,文章认为以NH3为妥。  关键词:氨,氨水,氢氧化铵  中图分类号:N04;0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09)04—0056—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以历史上存在的间作稻为例,讨论科学史名词的界定及其特点,指出科学史名词和一般科学名词的最大不同之处。间作稻是在早稻行间套插晚稻的一种双季稻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在宋代已出现,明清时期得到广泛推广。选取“寄生”这一科学史名词为例,并加以界定。  关键词:科学史名词,界定,间作稻  中图分类号:N04;S359,9;N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09)05-0055-03
期刊
《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3期刊出了《政府特许经营与商业特许经营含义辨析》一文,该文认为:franchise专指商业特许经营,concession专指政府特许经营。这一释义不确。
期刊
摘要:以人名Charlemagne在翻译实践中常被误译为“查理曼大帝”为引子,分别对外文人名翻译和中文人名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探讨了人名翻译的基本原则,叙述了中文人名音译史上曾出现的几种方案,还对近年来出版的人名翻译词典进行了简要回顾和评价。  关键词:查理曼,人名翻译,人名译名词典,译名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N04;H31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78(2009
期刊
本次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基因重组后产生的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初期将此次流感称为“猪流感”,但本次流感流行表现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没有发现在猪之间传播。  流感大流行的名称是根据流感流行最主要的地区或发现流感流行的地区来命名,如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和1968年香港流感。按照以往以发源地为流感命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