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赏识教育对差生的转化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差生始终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也是教育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然而,赏识教育为我们转化差生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赏识 差生转化 依据
  
  在学校的教育中,差生现象始终是存在的。差生问题在教师中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一些教育理论对此做过一定的研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对差生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更新观念和对策,探索差生现象的因果关系,才有助于我们解决差生问题。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在对待差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下对运用赏识教育对差生的转化的一些做法。
  一、发掘差生的闪光点,树立差心信心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后进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专长。对于他们的爱好和专长,我们教师要加予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力,从而提高自觉性。在我的班内有一位留级生,他因为学习不好,纪律散漫,在原班内经常惹事,给班里拖后腿,后来退下来到我们班。在学习上依然很消极,看得出他有些自卑。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他身上其实也有许多优点的,比如他喜欢打篮球,而打的很不错,在各科课中喜欢上计算机课,在动画制作方面也有高人之处。针对他的这些特点,在学校举行全球篮球赛时我鼓励他积极参加,在赛场上他身手矫健,频频投篮,搏得阵阵掌声,我们班最后获得冠军。全班都很高兴,都向这位男生投去赞赏的目光。在一次动画制作比赛中我也鼓励他参与,结果取得三等奖,同学们也很羡慕他。经过几次这样的事,他又树立起了信心,在学习上也知道学了,也不再违反纪律,成绩上升了好几名。后来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谢谢您给我了信心,要不是你一直相信、鼓励我,我也不会有这样的成绩,从今以后,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您的好学生。”当我听到发自内心的言语时,心中暖流直涌,成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赏识教育。
  二、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无疑是对宽容最为生动的注释。我认为:我们教师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教育无比崇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是优秀生有点缺点,教师会对他宽容、谅解,但对待“差生”,教师未必能做到宽容的态度。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而无法与学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差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讥笑,教师的挖苦,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教师没有技巧的批评,会更增加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封闭自己。相反,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有足够的耐心,能以宽容的态度处理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换取他们的信任,学生自会放下心理包袱,向我们打开心扉。
  三、大胆批评,助其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扬为主,但对学生的错误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但应该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像“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太笨了”,“你是社会的渣子”……这样挖苦、讽刺的批评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更加自卑,破罐破摔。批评的原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这是大胆批评的奥秘。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赏识教育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犯了错误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还是好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能健康成长。
  四、把握好“度”
  课堂教学中,利用赏识及鼓励性的话语,既体现出对学生的一种关爱、尊重,又可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可在课堂听课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教师对赏识、鼓励性语言滥用,给人做作的感觉。如:有的问题非常简单,答案已经很明显,此时教师还夸张地说:“很好,太好了!”有的学生的回答存在明确不对的地方,老师同样不置可否地说:“好,棒极了!”诚然,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我认为这样的赏识太廉价,时间长了,非但起不到鼓舞学生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变得麻木,甚至后果更糟,它可能会让学生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过度的话,只会适得其反。
  转变差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将失败变为成功并非易事,但只要有了爱,有了宽容,有了鼓励与认可,有了持之以恒与无限的耐心,差生的心扉自会打开,他们的潜力也会发挥。
  赏识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于转化差生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艺术性,适时、适当并因人而异地实施赏识教育。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帮差生树立和增强自信心,走向成功。赏识你的学生,给予他无条件的爱,这对学生来说或许是成长道路上的巨大动力。让我们永远记住周弘老师的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让我们都来赏识自己的学生。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阅读教学中激情励志,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热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实施
期刊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优越的生活和地位使他们心中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而很少关心别人。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尊重每一份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笔者在一所普通中学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专题问卷调查,重点针对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了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
期刊
目前的学校的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学习,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我国学者叶澜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那么对于短短的45分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使学生学会学
期刊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
期刊
内容摘要: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它绝不能靠一种、二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法,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主动的、全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抓住各种类型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写作教学上的丰硕成果 。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的作用过程之中,学生‘的教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自主的建构活动,若能恰当地把建构主义的认识观引入中学数学课堂之中,则能更好地为数学素质教育服务,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现代教学观认为:重要的数学教学内容不应是那些孤立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知识点,而应是存在于不同数学知识间的重要的数学关系,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观念等知识面。
期刊
古诗词的鉴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算作比较难的考题,同时近几年的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已成定局。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如果抓住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就好像给诗歌插上翅膀,能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出发,针对高中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来谈谈诗歌鉴赏的新途径。    一、知人论世    所谓的“知人论世”,就是指我们在鉴
期刊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战线提出了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我们对大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以创新精神作指导,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探索性实验。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课堂教学呈
期刊
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开展自主性学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缺乏一种内在的创新精神,在自主性处于被人为限定和支配的地位,缺乏主动参与、勇于表现的意识,在创造性上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应变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缺乏一种主体精神,包括独立人格、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开拓精神,即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缺乏一个人应有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素质教育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