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探讨

来源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介绍过去一段时期内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发展现状,针对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提出促进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措施;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2-0083-02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农业机械化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方面的扶持,随着科研、生产、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近年来,辽宁农业生产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
  1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工作成效
  近年来,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一直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据调查,2013年全省购机补贴更加规范高效,农业机械保有量显著增加,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再上新台阶,农机合作组织创新发展,农机安全监理稳步推进,农机质量监管有序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1) 农业装备情况。2013年,辽宁落实购机补贴9.06亿元,农业装备数量大幅增加,全省机具保有量达到130.0万台套,其中新增机具6.7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2 632万kW,同比增长4.2%;农机总值达到235亿元,同比增长13.5%。同时,农业装备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水稻和玉米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装备有所发展,新增水稻插秧机9 139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 38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 268台。
  2) 农机作业情况。2013年,辽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0%,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83.4%,同比提高27.0个百分点;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了36%,同比提高了9.0个百分点。
  3) 农机技术推广情况。2013年,全省新增玉米精量播种面积12.3万hm2,达到192.6万hm2;新增机械免耕播种面积1.8万hm2,达到7.3万hm2;新增秸秆还田面积2.3万hm2,达到33.7万hm2;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13.3万hm2,累计实施56.7万hm2;新增机械深松面积13.3万hm2,累计实施73.3万hm2。各项农机技术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农机节本增效十分显著。
  4) 农机合作组织情况。2013年,全省农机合作社达到1 992个(新增444个),入社成员33 465人,服务农户103.5万户,农机服务面积184.3万hm2。农机户达到57.0万户,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8 109户。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5) 农机监管情况。2013年,辽宁继续加强农机监管工作,强化源头监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2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
  结合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各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为总体目标,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开发、推广,加大农机化科学技术推广培训力度,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农机经营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全面加强农机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机监管和服务能力,巩固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推动全省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3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
  3.1 落实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
  一是要继续抓好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完善农机补贴操作办法。严格把好政策关,做好补贴政策落实后续工作,全面推进“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试点,确保将补贴及时兑现到农民手中。二是要扎实做好补贴项目的争取工作,增加购机补贴资金规模。实施补贴重点向大型、新式农业机械方向发展,扶持对象有针对性地向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倾斜。三是组织开展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
  3.2 推进重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
  一是主攻水稻插秧和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适当调整年度农机购置补贴细则,加大对鼓励发展的水稻、玉米等作物生产重点机具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机农艺技术措施有机融合,实施集中育秧等相关项目示范、推广。二是促进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栽培技术、装备技术的集成配套,探索形成可大范围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整体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3.3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
  一是加强关键环节装备研发及农机农艺融合研究。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协调争取各级农业行业科研项目支持,培养创新团队,加快研发、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二是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适时召开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现场会、演示会,强化农机农艺相结合、搞好技术保障等措施,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高效施肥、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保护环境的农机化技术。
  3.4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是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研究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机制及运行模式,依托龙头型农机大户和农机中介组织,扶持发展一批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经营效益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组织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依托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组织好跨区机耕、机种、机收作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农机的利用率,稳妥推动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力有序进行。三是开发农机作业信息服务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等技术,建立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农机化生产信息和农机市场信息,统一作业规划调度;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和自然灾害、病虫灾害发生情况,及时组织农机投入农业抗灾救灾工作。
  3.5 推进农机质量管理规范化
  一是开展农机质量督查工作。宣传贯彻执行农机管理标准、作业质量标准及安全标准等农机化标准。以补贴机具为重点,开展农机质量调查和检查工作,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做好农机质量投诉受理和处理工作。二是执行农机试验鉴定有关制度,强化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管理。
  3.6 建设“平安农机”
  一是围绕“平安农机”的创建,进一步增强农机监理服务意识,培养队伍素质,规范监理业务,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提升监管能力。二是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以保障农机安全、优质、高效运行为目标,廣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抓好“一法两例”的宣传贯彻,落实防范措施,切实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三是强化执法服务手段,加大执法检查和工作督导力度。积极探索和公安交警、公路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四是全面排查治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做好农机事故预防工作,培训农机事故勘查与应急救援人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推进落实农机定期免费安全检验制度,加强农机保险补贴制度研究。
  参考文献
  [1] 包丹丹.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5):76-77.
  [2] 王宝尧.辽宁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途径[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X):46-47.
  [3] 冯冬军.政府部门要下力气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J].湖南农机,2013(5):19.
  [4] 常育红.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2013(7):106-107.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人们要提升自己
英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生态经济学家、《生态学家》杂志主编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在《生态学家》1979年9月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的论文,它反映了当代西方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指导思想,现节译如下(文内标题系原文所有):
在围绕着联产责任制,特别是包产到户问题的争论中,重要的焦点之一就是实行这种责任制后农业机械化能否发展和如何发展问题。有些同志认为实行这种责任制特别是实行包产到户后农业机械化无法搞了,也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搞机械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对小区所处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 来越高,而配电站房的搬迁、入驻,不少居民反映站房噪音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尽快消除站房噪音,本文结合
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企业还面临着一定的环境变化挑战,这些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困难,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企业财务在内外部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
当前现浇的单层多舱综合管廊施工中,多采用二次浇筑成型,第一次完成马蹄及底板施工,第二次完成剩余腹板及顶板浇筑。施工模板使用比较多的是木模板、塑料模板和组合钢模板,均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成员国一直在寻求一种能被普通接受而又更加灵活有效的目标汇率制度。但是,直至今天,人们对国际汇率制度究竟走向何处,众说纷纭。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打零工这种非正规的就业模式在城市中逐渐发展起来。对沈阳市多个自发形成的马路农民工劳务市场进行调研,从工种类型、打零工原因、收入情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南京大学经济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鹾和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究会共同发起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1986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南京举行。现将这次会议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环保、健康方面的需求,逐渐形成绿色设计理念,将环保融入室内装修设计。将环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