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信仰视域下论师德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hong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突出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地位,可是从目前学校中大量的负性事件频发,说明了政治信仰是我们教育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是教育中的主体,占有主导地位。师德是教师政治信仰及其人生观的外在表现,本文从“传道”、“授业”、“解惑”[1]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师德的三个层次,重点为教师积蓄其内在的觉悟与动力。
  关键字:意识形态教育;政治信仰;师德
  xG451.6
  “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政治学说和政治制度真诚信服和坚定不移地遵循与执行的态度,它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一种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政治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选择与方向的坚定。多次调查均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受到强烈文化冲击的中国,要清醒地保持着共产主义政治信仰,要从文化力量的传导者入手,注重教师队伍“师德”的力量。
  当今中国虽然不用直面民族危亡,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责任担当;虽然不用与饥饱线上挣扎,但比任何时代都需要自强自立。“青年强,则民族强”,受多元化价值观影响的当代大学生,缺乏登高望远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必然导致道德沦丧。在教师的道德层面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師德”的涵义
  1.何者为“师”?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韩愈就曾将教师的职责朴素而凝练地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换言之,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一直以来我们优秀的教师工作者们在“授业”和“解惑”中孜孜以求,可是“传道”呢?“道”为何物呢?老子给予中华大地最早的提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2]道乃万物之规律。《周易》给以我们人类进一步的提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人应天地,天地乃“自强”与“厚德”。
  2.何者为“德”?
  《老子》曰“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即遵循天道自然的运行刚强,自求进取,永不停息;运载大地的厚实和顺,容载万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我们高校而言,大学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希望、是科学的脊梁,是社会文明的一面旗帜和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历史使命的是我们这些教师工作者。那么,理清了何为“师”,又弄懂了何为“德”,我们的“师德”从何谈起呢?!
  二、“师德”的三重涵义
  1.传道之德
  从古圣先贤的智慧已然明确说出:老师的第一要务为“传道”。前文我们理解了“道”与“德”,那么传道之德即可理解为:一者,要清楚道乃事物之规律并加以传授;二者,自身如同天健一般刚强进取、自强不息;三者,处事如同大地般厚实容载,以身正为范传授给学生做人的地坤的道理。既为“传道者”,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教育还是被教育都不是给予与被给予的过程,而是来自于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内省,是高尚人格来以身示教,是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2.授业之德
  我们往往将“授业”解释为传授学业与技能,多是指教师传授能够使学习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与理论知识。可是,既乃为“授业之德”者,为三:一者,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二者,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完成传授课业的同时,重视思维方法的传授,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一套崭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授业者以自强不息的研究精神与敦厚运载的敬业精神,将敬业与守夜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所以为师者,常扪心自问:你是不是尽心尽力恪尽职守?你的教学是否有教无类满足了学生的要求?你是否拥有最先进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对学生有所启发?所以一个好的大学教师每天、甚至每堂课都要认真地反省,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知识求真、对生活求实、对教育求精,才能真正成为“授业之良师”。
  3.解惑之德
  “惑”,是指困顿、迷惑,当学生面临未知事物或与已知事物出现矛盾彷徨时,教师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及人生感悟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在授业解惑中传道,在传道过程中解惑授业方可称之为“解惑之德”:一者,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探索的路上出现迷茫时,给予及时指导;二者,在学生对人生出现困顿时给予温暖的导航;三者,当为师者本人面临选择与困苦时,如何为自己排忧解惑的榜样显现于学生眼前。在“解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热爱学生以情育人,要诲人不倦以言导行,还要亲切关心以才育人,更要尊重信任以身示范。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脊梁;教育,是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涤荡;教师,是生存技能的培训与人格塑造的根本。智能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在虚拟世界纵横驰骋中,可以让人瞬间行万里路知天下事,更可以让人瞬间焦虑烦躁失去理性。所以,为师者,要具有传授出能够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的学生,一定要以德执教。“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师魂。”在面对一双双眼睛背后的期待,看得见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教师要铸就为天地立心的志气,要获得为生民立命的能力,要追求为往圣继绝学的意志和为天下开太平[1]的决心,乃“师德”也。
  参考文献:
  [1]韩愈.《师说》
  [2]老子.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张载.《西铭》
  作者简介:姚潇囡(1975.4—),女,辽宁丹东人,副教授,硕士,辽东学院,辅导员。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得到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现代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将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块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体育教学也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加以重视。本文主要对基于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职的体育教学提供
摘要“两课”教学作为大学的必修科目,对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论述“两课”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两课”教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期本文能够为高校中的“两课”教学一线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作用和贡献。  关键词:两课教学;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G641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高校进行了几次扩招,2015年我国在校的大学
摘要:在我们接受了很多年的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后,我们可否回头想一下,我们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专业课有相互结合吗?它们有相互结合的可行性吗?每个国家都会追对其国民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的也不例外。既然这是一个不可否定的命题,我们就有必要把它做的更好,因此,本文章决定就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可行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G641  现在谈论起思想政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的网络故障也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掌握网络的基本维护理论和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计算机的常见网络故障分为两大类,并对不同故障的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故障;处理措施  TP393.0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人们计算机技能的增强,计算机网络与人类的工作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成为在
摘要:我国医学教育界进行过的改革包括延长学制、增设专业、修改课程组织和授课方式等,这些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的弊端,培养了众多学术扎实、技艺高超的医务工作者。但因我国各医学院校师资力量和辅助设施差异较大,上述改革很难得到广泛推广。于是众多的医学院校变换了视角,转向探讨国内外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改革上, 着重关注的是PBL教学法。本文分析了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临床医学教学应用。  关键词:
摘要: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计算机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细节处处都能看到计算机的身影。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运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员工的计算机技能和水平非常重要。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其中计算机人才占很大一部分。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效果并非一直处在理想状态,仍然存在部分人才不能适应岗位需要的情况。文章重点论述了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其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
摘要:在高校英语精读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而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则可使师生理解对话、交流沟通与互动交往得以实现。本次就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进行探讨。  關键词:高校英语;精读;提问策略  H319  课堂提问作为思维训练的有效方式,在课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意识得到激发,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1]。高校英语精读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