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标识符号析义

来源 :中医药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老官山医简为新出土西汉初期简书,载录内容丰富.其中除正文之外存在大量符号,这些符号是简帛文本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与正文共同记录着医简文本的信息,有必要进行分类析义.故以战国至秦汉时期一般简牍符号制度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老官山医简符号的使用实例,进而探讨老官山医简符号使用规律,旨在通过对符号所表意义及使用规律的总结,为正确识读、理解原简内容提供相关依据,为验证简书书写年代提供佐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维吾尔(维)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新疆地区维族245例冠心病患者和377例健康受试者细胞间黏附分子基因-1第6外显子K469E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对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中的“鼠”和“风偏清”两种疑难病症名称进行讨论和初步释读,认为“鼠”为瘕,指癙瘘病;“风偏”即偏风, “清”义为凉, “风偏清”兼说病因与
《本草节要》是南宋张松节抄《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大型本草著作中的常用药物,编纂而成的一部本草著作,已亡佚,但在《宝庆本草折衷》《本草纲目》等著作中保留了部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