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输配电线路关键技术综述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输配电设备的关键技术,如输配电线路中的降耗节能技术,成功实现带电作业技术,实现输配电线路中的运行与保护技术等技术。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 降耗节能 带电作业 运行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1
  在我国,现代化电力工业已经逐渐开始形成大电厂、大电网、大机组、特高压、高度自动化等的特点。由于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分布具有极不均衡的特点,我国必然要对能源大范圍优化配置。我国电网发展方向是实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目标。在我国,发展安全可靠的输配电线路技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率的电力输送和分配的方法,是现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
  一、如何实现输配电线路中的降耗节能技术
  要想加强输配电系统中的节能技术,实现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首先是减少输配电线路中的损耗。在进行输配电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低压柜出线回路和配电箱出线回路尽量不走或少走回头线,改走直线回路,这样最大化的减少了导线的长度,而变配电要尽可能的靠近负荷中心;对于较长的输配电线路,在满足载热流量稳定和保证电压降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加大一级导线截面的方法能降低电耗。尽管界面的增加直接导致线路费用的升高,但这永久地节约了电能。于此同时,可以将不同的负荷进行分类。普通负荷由一条主干电缆供电,而对计费有要求的负荷除外。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在非使用空调的季节让同样大的干线截面去传输相对较小的电流,最终达到减少线路损耗的作用。第二种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在输配电系统中,很多用电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以及许多家用电器等都是电感性负荷,这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它需要从系统中经过高低压线路再传输到用电设备末端,这在无形中会增加输配电线路的能量损耗。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在输配电系统中可以通过安装电容补偿柜,由于电容柜内的静电容器可以无功补偿,电容器可产生超前无功电流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从而达到减少整体无功电流的产生,同时又达到提高功率因子的作用。三是降低谐波损害。由于电路中存在谐波电流,它增加了输配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对输配电线路也会对电气设备产生损害。为降低谐波的影响,可以在用电设备处或在变压器低压一侧安装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另外可以混合使用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甚至可以安装节电装置。
  二、如何成功实现带电作业技术
  除继续开展常规带电作业项目外,带电作业技术有两个方向的发展趋势:一者是随着紧凑型线路、特高压线路、超高压直流线路、超高压同塔多回线路等的快速发展,对特高压、超高压线路的带电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课题研究相应的安全作业方法、与之相配套的工器具以及注重人身安全的防护用具;二是随着越来越高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在配电网中使用带电作业不仅可以确保供电可靠性,减少了停电范围和时间,对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具备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在世界各国配电网的带电作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不断提高的供电质量要求,带电作业还需要继续在更多的领域中进行推广应用,并向更高的水平和阶段迈进。在输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技术中,采用的主要作业方法有绝缘杆作业法和绝缘手套作业法。不论是绝缘手套作业法还是绝缘杆作业法,作业人员都是穿戴绝缘用具对人体进行安全防护和隔离。然而,人体电位是悬浮的中间电位,既不是地电位,也不是等电位。在低压中,由于配电线路的电压低、空间电场比较弱,电场对作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按人体电位界定作业方式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对高压电场的屏蔽防护的要求非要重要,需对作业人员可能触及到的范围内的带电物体和接地体一定要进行绝缘遮蔽。
  三、如何实现输配电线路中的运行与保护技术
  输配电线路不仅有以上两种技术,还需要实现保护输配电线路的技术。首先,要实施防雷改造的方法。雷电属于不可抗拒外力,因此要结合各地情况,从完善线路防雷手段入手,提高输配电线路防雷质量。其次,可以通过规范线路管理的方法。输配电线路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照各自的规程规范来实施。线路中不仅要注重大型主设备的安装质量,而且对小型辅助性设备也应注意其选型和安装使用方法,避免因不正常受力折断、接触不良或脱落等原因造成线路事故。最后还要注重输配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要求,要防止杆塔倾斜甚至倒杆的事故。在电缆线路施工中,敷设方法、掩埋深度等都一定要与规程一致,确保与其他设施设备的距离安全,并且敷设后的运行标志一定要明显齐全。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电力供应显得越来越紧张,节能降耗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但只有采用可靠的节能降耗技术,才能成功;随着输配电线路的建设和发展,带电作业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输配电线路中检测、检修、改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发挥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随着电力建设的加快,气候环境、外力破坏、设备自身故障等因素带来的输配电线路影响日渐严峻,有效的管理输配电线路进行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技术越来越成为我国输配电线路中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施祖铭,何延庆.输配电设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要分析[J],2008.
  [2]杨敏,蒋桂强,杨志伟.浅谈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J],2011.
  [3]林根成,对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电网规划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规划出既可合理地利用资金、又可保障安全经济运行的城市电网,既能够降低系统运行费用,又能够提高系统可靠性,有效减少停电损失。因此,如何理顺城市电力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是一个关键,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够为今后城市电力工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使其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在本文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环节的绩效评价,它在组织中的作用也日显突出。本文首先对支撑绩效评价的理论部分进行了论述,接着对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进行的说明,最后,指出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其目的是期望对企事业单位建立评价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绩效;绩效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C96
期刊
摘 要:现有的合同体系是以双方合同为基石的,从而使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于双方合同,也使得人们趋向于用这种的思维去理解日益涌现的三方合同,容易产生误读。本文拟对三方合同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三方合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特征,并提出日后对三方合同研究 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三方合同;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
期刊
摘 要:雷电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自然现象,单纯依靠某项保护措施难以解决绝缘配网的防雷问题,必须采取综合防雷措施才能有效的防止雷击事故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配电线路防雷的现状以及10KV配电线路防雷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关键词:配电线路;防雷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基建项目往往是一项投资较大、消耗人力和自然资源较多,并且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较大的工程,电力行业的基建项目目前未实现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因此相对其他工程项目又有着他自身的独特性,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如何针对电力公司基建项目的特点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来提高项目管理的安全可靠性,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减少工期,降低成本,是每一个项目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而项目管理中的业主方是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人力
期刊
摘 要:贵州山区多元复杂的地质环境在电力建设的各项工程中,对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控制建设周期、影响工程造价等方面都具有决定的作用。在线路工程勘测中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是“常见病”、“多发病”不断发生,往往由于勘测工作某个环节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重要跨越塔位;矿区及不良地质现象的搜资及野外调查;地震、特殊地质引发的地质问题;路径方案的比选推荐  中图分类号:TM73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信息技术理论的概念,提出标志设计的实质是信息设计。从信息技术理论研究标志设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标志的信息构成依据信息技术理论构建了标志的信息传达内涵具有深刻的意义。提出了基于信息理论的标志设计的方法,希望对标志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标志;传达;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湖南黑麋峰抽水储能水电站为实例研究抽水储能电站的静态效益和动态效益,对如何对其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抽水储能电站在电网中的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抽水储能电站;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M6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图书馆的发展要注重创新与构建和谐。在创新和构建和谐形式下寻求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本文从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和谐社会的构建三方面探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形式下,适合形式发展的新时代图书馆。  关键词:数字信息图书馆;创新;服务;和谐  中图分类号:G25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变电站也得到 了业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数字化变电站在传统的IEC61850通信规约的基础上,发展为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共同组建,实现了变电站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本文根据国内外变电站的发展和运行情况,简单介绍了基于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的过度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