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体化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为一体,体现实作能力本位特点,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192-01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技工学校办学目标。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影响,许多技工学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系统讲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甚至相脱离现象越来越普遍,培养质量远远适应不了市场需求,以致造成市场需要技能人才学校提供不了,而学校提供毕业生不被市场认可的现象,技能人才供与求矛盾、学校教与学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界限,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教学模式。
1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曾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教育模式。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加明确要求。
所谓一体化教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使理论与实践更好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体现实作能力本位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训车间为中心转变。这既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就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做一系统阐述。
2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2.1 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应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和较高实作能力。这样既能指导学生怎么做,同时还能在学生疑问时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使学生“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
2.2 具有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现在,计算机教学基本上都在联网计算机机房进行,机房内配备投影仪,可以进行教学演示和学生成果展示,多媒体控制软件可以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控制,实现教学软件快速安装、教学资料和项目任务书快速下发和回收。计算机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硬件设施是完备的,关键是是教学方法和模式改变。
3 一体化教学环节
一体化教学中备课、授课、作业、考核等各环节都应与传统教学有较大差别。
(1)备课:一是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过程和环境,各方面达到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二是教学对象准备: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三是教学方法准备:一体化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要预先确定教学步骤,要认真准备好突发事件发生后处理预案。四是对教学场所准备:教师对上课教室环境要相当熟悉,对上课所用软件要熟练。在做好这四个方面准备前提下,写出一体化教学教案,即教学过程设计。所以一体化教学备课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复杂和繁重。
(2)一体化教学课堂组织: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要做到因材施教,经常采用分组教学法。分组时根据课程内容,将学生按学习水平高、中、低分成若干组,或者将水平高同学穿插到学习水平稍低分组中,以帮助和带动全组同学共同提高。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教学过程按照理论知识讲解—示范操作—小组协作学习(插播式视昕教学、教师分组辅导)—各组协作完成综合练习—纠错重作—总结提高—考核打分这样一个过程进行。
(3)一体化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课后作业要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布置书面作业或以电子文档提交作业。书面作业多是对所学内容理论要点梳理,而电子文档形式作业更强调动手能力提高。
(4)一体化教学评价手段:在一体化教学中,可采用应用性能力测试方法,对学生出勤评价、学习情况评价、平时作业评价、理论测试、技能评价等几个部分,课程结束时根据应用性能力评价成绩统计出学生这门课程最终成绩。此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关键技能一体化教学设计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就业需求比较大科技市场进行调研得到结果,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关键技能归纳为三类:硬件组装、故障检测和软件安装。下面以“硬件组装”关键技能为例阐述我们在本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思路。
“硬件组装”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该模式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提升。课堂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内容教学以任务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组内合作的学习氛围。各环节设计如下:
核心技能:将计算机必备组件的识别和组装作为核心内容。
示范引导:教师进行实物展示、参数说明、安装操作示范,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组件识别和安装全过程。
任务实作:学生在看完教师演示后,以小组为单位接收实训任务,并开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各小组个别错误和一般错误。
纠错重做: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然后让学生重现错误,并且改正。
总结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教学要点,提醒容易出错步骤和环节。
布置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巩固理论知识;布置实训任务,待下次课检查。最后布置预习任务。
例如,在“安装双硬盘”课程案例中,抓住地址跳线、数据线缆接口分配、逻辑盘划分等几项关键技术,教师先讲解示范,接着由学生实作,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个别问题,予以指导;针对各组均存在问题,教师则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评纠错;之后让学生进行错误出现,自行处理故障。
5 结语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实践过程中效果良好。但也不是整个课程从始至终全部应用,这样就犯了教条化错误。对于计算机专业课中理论知识相对集中部分,还是应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吸取传统教学方法长处,提高教学效果。相信经过不断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也会不断发展和改进,更好为技工院校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袁明林.一体化学习浅论[M].江苏:江苏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光文.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192-01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技工学校办学目标。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影响,许多技工学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系统讲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甚至相脱离现象越来越普遍,培养质量远远适应不了市场需求,以致造成市场需要技能人才学校提供不了,而学校提供毕业生不被市场认可的现象,技能人才供与求矛盾、学校教与学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界限,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教学模式。
1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曾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教育模式。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加明确要求。
所谓一体化教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使理论与实践更好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体现实作能力本位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训车间为中心转变。这既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就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做一系统阐述。
2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2.1 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应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和较高实作能力。这样既能指导学生怎么做,同时还能在学生疑问时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使学生“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
2.2 具有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现在,计算机教学基本上都在联网计算机机房进行,机房内配备投影仪,可以进行教学演示和学生成果展示,多媒体控制软件可以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控制,实现教学软件快速安装、教学资料和项目任务书快速下发和回收。计算机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硬件设施是完备的,关键是是教学方法和模式改变。
3 一体化教学环节
一体化教学中备课、授课、作业、考核等各环节都应与传统教学有较大差别。
(1)备课:一是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过程和环境,各方面达到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二是教学对象准备: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三是教学方法准备:一体化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要预先确定教学步骤,要认真准备好突发事件发生后处理预案。四是对教学场所准备:教师对上课教室环境要相当熟悉,对上课所用软件要熟练。在做好这四个方面准备前提下,写出一体化教学教案,即教学过程设计。所以一体化教学备课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复杂和繁重。
(2)一体化教学课堂组织: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要做到因材施教,经常采用分组教学法。分组时根据课程内容,将学生按学习水平高、中、低分成若干组,或者将水平高同学穿插到学习水平稍低分组中,以帮助和带动全组同学共同提高。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教学过程按照理论知识讲解—示范操作—小组协作学习(插播式视昕教学、教师分组辅导)—各组协作完成综合练习—纠错重作—总结提高—考核打分这样一个过程进行。
(3)一体化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课后作业要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布置书面作业或以电子文档提交作业。书面作业多是对所学内容理论要点梳理,而电子文档形式作业更强调动手能力提高。
(4)一体化教学评价手段:在一体化教学中,可采用应用性能力测试方法,对学生出勤评价、学习情况评价、平时作业评价、理论测试、技能评价等几个部分,课程结束时根据应用性能力评价成绩统计出学生这门课程最终成绩。此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关键技能一体化教学设计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就业需求比较大科技市场进行调研得到结果,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关键技能归纳为三类:硬件组装、故障检测和软件安装。下面以“硬件组装”关键技能为例阐述我们在本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思路。
“硬件组装”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该模式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提升。课堂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内容教学以任务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组内合作的学习氛围。各环节设计如下:
核心技能:将计算机必备组件的识别和组装作为核心内容。
示范引导:教师进行实物展示、参数说明、安装操作示范,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组件识别和安装全过程。
任务实作:学生在看完教师演示后,以小组为单位接收实训任务,并开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各小组个别错误和一般错误。
纠错重做: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然后让学生重现错误,并且改正。
总结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教学要点,提醒容易出错步骤和环节。
布置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巩固理论知识;布置实训任务,待下次课检查。最后布置预习任务。
例如,在“安装双硬盘”课程案例中,抓住地址跳线、数据线缆接口分配、逻辑盘划分等几项关键技术,教师先讲解示范,接着由学生实作,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个别问题,予以指导;针对各组均存在问题,教师则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评纠错;之后让学生进行错误出现,自行处理故障。
5 结语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实践过程中效果良好。但也不是整个课程从始至终全部应用,这样就犯了教条化错误。对于计算机专业课中理论知识相对集中部分,还是应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吸取传统教学方法长处,提高教学效果。相信经过不断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也会不断发展和改进,更好为技工院校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袁明林.一体化学习浅论[M].江苏:江苏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光文.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