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斌是侯老师较为早期的学生,年纪跟侯老师相差不多,2岁的差距,侯老师像哥哥一样的年龄,但在他心目中,侯老师就是最值得尊敬的老师。如今身居总厨职位,工作格外忙碌,周末还要陪伴妻儿,没那么多时间跟老师相聚,心中的那份崇敬与感谢是始终没变的。
当年入学的时候,就很喜欢侯老师的课程,侯老师生动活泼幽默的授课风格深深吸引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物资比较匮乏,没有西餐真正的香草实物,就连介绍香草、生菜的图片都是手绘的,而且当时的教材都是黑白的,根本连彩图都没有,为了让学生们对食材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侯老师会托关系,打听五星级饭店香草的供应处,弄到少量的实物供大家使用;当然,加入自己新奇见闻的讲课功力更尤为重要了。
那时候选择劲松职高的孩子都是真心热爱厨艺的好学生,热情加上老师的认真,他们每次上课都听得津津有味,深深爱上了西餐这堂课,课余学生们喜欢和侯老师一起聊天、一起玩,甚至爱模仿他的言行举止。一次在国外学习期间,很多学生都买了那种标志着某个球队的围巾,校长很奇怪,同学的回答很简单:“侯老师就戴这个。”
练刀工的环节一开始是切报纸,后来实操阶段就用土豆练习。每天切完大量的土豆丝不能浪费,侯老师就带着施斌和同学们去校门口出售,这便宜又方便的土豆丝,吸引了周边小区的老太太们踊跃购买。这样用土豆丝挣来的钱再去买土豆给大家练习,形成了良性循环。还有一些课堂上用西餐方式制作的腌小黄瓜,混合了酸味强劲还添加了丁香、桂皮、洋葱味道的小黄瓜,在那个连洋快餐都没有的年代,这种味道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所以卖得不好只好四处去送人。这些有趣的经历到现在施斌都还清楚地记得,给青涩的学生时代增添了许多乐趣。
之后很久因为工作繁忙,施斌和侯老师断了联系,直到2008年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才再次相遇。作为考官的侯老师再次给他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指点。从此两人经常联系切磋厨艺上的问题,施斌还常常拜托侯老师帮忙搜集业界内最新资讯,当然,这也是人生中学习厨艺的好途径。
当年入学的时候,就很喜欢侯老师的课程,侯老师生动活泼幽默的授课风格深深吸引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物资比较匮乏,没有西餐真正的香草实物,就连介绍香草、生菜的图片都是手绘的,而且当时的教材都是黑白的,根本连彩图都没有,为了让学生们对食材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侯老师会托关系,打听五星级饭店香草的供应处,弄到少量的实物供大家使用;当然,加入自己新奇见闻的讲课功力更尤为重要了。
那时候选择劲松职高的孩子都是真心热爱厨艺的好学生,热情加上老师的认真,他们每次上课都听得津津有味,深深爱上了西餐这堂课,课余学生们喜欢和侯老师一起聊天、一起玩,甚至爱模仿他的言行举止。一次在国外学习期间,很多学生都买了那种标志着某个球队的围巾,校长很奇怪,同学的回答很简单:“侯老师就戴这个。”
练刀工的环节一开始是切报纸,后来实操阶段就用土豆练习。每天切完大量的土豆丝不能浪费,侯老师就带着施斌和同学们去校门口出售,这便宜又方便的土豆丝,吸引了周边小区的老太太们踊跃购买。这样用土豆丝挣来的钱再去买土豆给大家练习,形成了良性循环。还有一些课堂上用西餐方式制作的腌小黄瓜,混合了酸味强劲还添加了丁香、桂皮、洋葱味道的小黄瓜,在那个连洋快餐都没有的年代,这种味道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所以卖得不好只好四处去送人。这些有趣的经历到现在施斌都还清楚地记得,给青涩的学生时代增添了许多乐趣。
之后很久因为工作繁忙,施斌和侯老师断了联系,直到2008年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才再次相遇。作为考官的侯老师再次给他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指点。从此两人经常联系切磋厨艺上的问题,施斌还常常拜托侯老师帮忙搜集业界内最新资讯,当然,这也是人生中学习厨艺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