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粉其实不是粉丝,只是深度用户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丝经济”总有一种万能狗皮膏药的即视感,企业哪里有个腰酸背痛,都能“啪嗒”粘上一块。至于有没有效果,鬼知道。
  而且从目前火烧火燎的形势看,大有与“互联网思维”并驾齐驱的架势,庙里头一坐,犹如救济世间苦难的大菩萨。络绎不绝的烧香客只要把两只红肿膝盖往地上一跪,几个响头下去,似乎就能美梦成真一样。
  当然是美梦还是噩梦,是神棍还是真菩萨,梦醒时分就能见个分晓,而且这光景离天亮也不会太远了。
  应该说,“粉丝经济”本身的商业逻辑还是很牛逼的,但是玩家们太虐心,玩的不是翻云覆雨,而是太监和宫女的戏码。
  “粉丝经济”,字面上看的话,其实是对粉丝进行群体变现的商业解决方案。因为认同Ta,所以消费与Ta相关的产品。当然“认同”两字也不精确,应该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认同而产生的某种崇拜心理,这是粉丝的心理基础。
  由于粉丝可以从“被崇拜者”身上获得某种精神力量,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这是诱发崇拜心理的原因。这样来看的话,粉丝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粉丝经济”则是人群崇拜产生的经济衍生效益。
  但遗憾的是,商业市场上绝大多数品牌所提供的具体产品和服务,满足的其实只是生理层面的需求,即,用户对产品功能的具体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位于人的需求最底层。
  所以,品牌要形成真正的粉丝效应,首先需要将产品原本只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功能属性升华到精神层面,赋予其满足用户精神需求的某些元素。
  比如,苹果一度有那么多的脑残粉,不仅因为苹果提供了最好的产品体验,同时苹果产品本身代表了某种流行元素。
  原因是,苹果高要求的工业设计,带来了一种优秀的感官体验。这种体验拥有市场主流产品所普遍缺乏的感官美,使得用户对苹果产品的考量,不限于具体的功能属性层面,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升华到了审美层面。
  而“审美”恰恰又是精神体验的入口。因为人绝大多数精神体验是需要通过“审美”这个前置环节来启动的。因此用户对苹果的情感,来自对产品审美产生的美学认同,满足的是用户心理层面对美的追求。
  所以,果粉对苹果的崇拜是一种美学崇拜,而“美学认同”作为流行文化的核心因素,是苹果品牌之所以能成为流行元素的重要原因。
  不过,即便苹果已做到了这种程度,我个人依旧认为,苹果的美学崇拜,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崇拜,原因是,这种崇拜产生的诱发因素,其实是来自于苹果的产品本身,并不是某种具体而人性化的形象。
  同时,相较于粉丝对人的崇拜心理,产品崇拜的最大弱势是,无法随着时间推移而深化粉丝的崇拜情结,反而常常出现衰退的迹象。
  因为,产品是作为死物而存在,人对死物的崇拜,因为缺乏丰富的情感延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互动,来持久的保护粉丝和死物间的情感关系稳定。
  而苹果这种依靠单一“审美”情感所构成的粉丝和品牌间的关系,其实非常单薄,替代性很强。比如,三星如果同样能设计出苹果美学层次的产品,那么用户无论选择三星还是苹果,同样都能满足审美需求。
  所以粉丝的忠诚度相对比较弱。
  果粉背叛的可能性较高,因为产品和粉丝间,除了“审美”这根纽带,没有其他元素能作为第二条保护绳。
  比如,粉丝可以幻想与范冰冰约会、恋爱,这是更丰富的情感延展,但如果粉丝对象成了具体产品,这种幻想很难展开,难道和iPhone6吃饭?所以,对果粉而言,除了美的满足,其他方面的精神延伸缺乏纵深。
  总体来看,品牌(或产品)本身如果不具备人格化的形象特征,粉丝是无法与品牌形成精神交流的。这种制约因素,导致果粉对苹果的崇拜是一种轻度崇拜,严格来看,把果粉视为粉丝还是稍显欠妥,不如视为深度用户。
  深度用户与粉丝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前者是产品推崇主义者,后者是对具体人格形象的情感投入而产生的严重依赖。所以粉丝的消费心理是,情感因素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往往大于产品的功能属性和产品体验。
  而苹果的美学崇拜,虽然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但由于崇拜对象是产品,产品作为死物,除了单方面接受粉丝的情感投入,很难做到反向的情感输出。
  因此,依靠粉丝单方面的情感投入来维系双方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想要长久维持下去是很难的。所以粉丝经济的另一个重点考量因素是,如何为品牌设立一个具体丰富的形象,替代品牌或产品来和粉丝沟通,并形成持续的情感互动。
其他文献
“我觉得‘风口论’包括‘猪论’都是充满了投机思维,所以我很不认可去探讨这个东西。”面对快速变化的产业和机遇,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就“风口论”提出反思,并对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展开了新的想象。  风口与猪:成功者说什么都是对的?  先来看看“风口论和猪论”说的是什么。2013年12月,雷军在另外一个企业家年会上用“风口论”来解释小米成功,换一个说法是“顺势而为”,雷军认为选
期刊
陈一舟——人人Q4财报糟糕  据国外媒体报道, 人人公司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审计财报。财报显示,人人公司第四季度净营业收入为1720万美元,较2013年同期下降38.5%。净利润为35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归属于人人公司的净利润1.008亿美元下滑65%。  如此糟糕的业绩,让人人网的股东倍感愤怒。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投资人对陈一舟不断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电话会议上第
期刊
随着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以及互联网化的普及与加速发展,精装修楼盘以其美而精的特点迅速得到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消费者的认可,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精装修的比例节节攀升。然而,仅仅是精装修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家居舒适化的最高需求,人们还需要在精装修之外的智能化。应此情形,中国精装修楼盘与智能家居这两个在往年看似并不匹配的行业,交织在了一起,成为众多房地产与信息电子产业巨头争相布局的领域。  
期刊
前20年的消费互联网时代,使得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下一个黄金10年,正是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的10年。最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产业互联时代正在到来,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现在60后(主要指60后,还指代部分70后和50后)中的精英,正是掌握传统产业资源的重要的中坚群体,是主宰传统产业的中流砥柱。  知名学
期刊
基于HCR(慧辰资讯)HiMobile统计平台百万用户监测获取数据显示,90后生活方式呈现以下特点:  1.对网络严重依赖,爱宅在家里,夜猫子  作为数字原生代群体,90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停留在虚拟世界中,90后的移动触网时长、周末驻家比例、凌晨活跃程度均显著高出80后群体,上网大多集中在社交、游戏、影音、图像、阅读等偏娱乐类项目中。对于他们来讲,移动网络是生活的必需品。90后每天的触网时间平均为3
期刊
随着全球化体系逐渐建立,政治、文化、科技、金融、国家安全和生态发展这六种元素正迅速推动整个世界越来越平坦。在这个信息与知识时代出现的平坦的商业世界里,由于技术更新速度极其迅速,平坦意味着更多的开放,更多的生机,更多的风险可能。  这个时代的出现开始让传统工业企业处于痛苦的境地;许多传统的符合工业时代对于“好产品”要素要求的商品,比如功能齐全、价格公道、品质优秀等,客户却不再买账。在消费者面前的可选
期刊
从10年前我就任索迪斯CEO开始,我们的业务延伸趋势一直在不断增强。许多公司多年来将众多业务外包出去,这种做法给它们带来新的挑战,那就是要对众多供应商间参差不齐的质量进行管理和协调。一些公司已经意识到,与一家综合供应商(比如索迪斯)合作会省力很多,从员工餐饮到暖通空调系统以及景观美化,从激励体系到员工福利,综合供应商能够提供公司所需的一切服务。  过去10年里,我们不仅取得全球性扩张,而且也将服务
期刊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实施以来,销售数量快速增加,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保持政策连续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等文件要求,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将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其中的亮点较多。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总体原则是:纯电动乘用车
期刊
在未来20年有可能变强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变得跟人一样聪明,越来越多的行业会被机器人替代,包括司机,包括速记员,包括酒店管理员等等这一系列的职业都有可能被机器人颠覆,这是我们讲到的职场的明天。那职场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未来其实很多东西是要留给我们思考的。比如说未来公司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就算公司有存在的价值的话,每个职场的人员需不需要在同一家公司打工,而且更远的人工智能会越来越聪明,人和机器人会
期刊
嘉宾主持  尹佳晨  88众筹教育长  中国有句老话叫“老要轻狂少要稳”。各年龄层次都有他们自己的优势。90后的爆发力和60后的耐力,在产业互联网时代都弥足珍贵。60年代人的企业大多数是传统实体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有一些典型的困惑:其一,原有的团队骨干不懂互联网,并不具备IT能力及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也不懂互联网的运作套路和语言。产业互联网化,团队怎么变?组织结构怎么变?其二,以前企业依靠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