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体会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mi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下面谈谈自己在学习与教学中的一些微薄体会,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体会
  1 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当今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例如:某些产品的使用书、某股市走势图、某产业结构图等,都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其次,从教材作用来看,教材是教师执教的根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数学文本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最后,从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来看,有些教师课讲解得很精彩,重难点突破方法得当,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大原因就是学生缺乏阅读文本、分析题意的能力。家长也经常跟教师反映,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时候让学生把题目再读一遍,当读到一半时就会叫到:“哦,我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问题还是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2 明确数学阅读的内容
  首先要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2.1 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
  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安排的练习题所替代,而知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表象知识停留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教师讲完后给学生一段看书时间,就是学生咀嚼消化的时候。此时,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2.2 “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
  在教学不同的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教材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联系很紧密,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2.3 习题的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況,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有的习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问题就出在学生在平时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2.4 课外材料的阅读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
  3 指导数学阅读的方法
  当前课堂全被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所占用,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课外时间则全部被大量的试卷, 练习所包围.因此教师要留出时间, 可以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腾出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形成学生阅读的大环境。
  3.1 以“读”理解
  数学语言简练、严谨、抽象。学习定义、性质时,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指导学生进行圈点划批,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和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读后圈出其中的关键性字词,如“同时”“相同”“0除外”等,让学生明确这些重点字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带着语气读一读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另外,阅读在解决问题时显得更为重要,如:做一对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高是45厘米的铁皮水桶,大约需要多少铁皮?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常常是初略地读题,忽略了“一对”“铁皮”这几个关键词。有可能会算一个水桶的表面积,也有学生可能会算成一对水桶的体积等,试想如果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抓住重点多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解决问题,那么就不会出现上面的差错了。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以“读”质疑
  以“读”质疑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数学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积不变的性质:“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学生阅读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推敲:
  (1)为什么说在乘法里?除法里行吗?
  (2)为什么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要缩小,如果都扩大或都缩小结论成立吗?
  (3)为什么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必须是相同的倍数?如果是不相同的倍数会怎样?进而引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积的大小是否变化?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而且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3.3 及时反馈,让学生享读
  在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让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如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数学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交流过程。通过交流来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4 结语
  总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有意指导,经常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愿读数学书,会读数学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第五小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000
其他文献
在一片小树林里,住着一只爱吃豆豆的虫子,每次吃过豆豆后,它总是放出又响又臭的屁,隔很远都能听见、闻到。于是,大家都叫它臭屁虫,一看见它,就远远地躲开了。  臭屁虫可不愿意孤零零的,就忍着不吃豆豆,总算连着几天没有放臭屁。知了和蝴蝶很惊奇,慢慢地靠近它想看个究竟臭屁虫急忙迎上去,可是,因为太激动了,一时忍不住又放了一个屁,而且比以前更响更臭。知了和蝴蝶赶紧逃开,还说臭屁虫是为了故意臭它们,才假装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