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y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使用软件satwe和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高度为118米的高层塔式建筑进行计算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位移比;刚度比;剪重比;弹性时程分析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下23979.8平米,地上99901.39平米。有2层地下室、地上三层商场及1#、2#、3#住宅楼。主体高度为98米~118米不等,地下2层层高为3.9米(人防区层高4.2米),地下1层层高5.1米,地上三层裙房层高均为5.1米。地下2层层高为3.9米(人防區层高4.2米),地下1层层高5.1米,地上三层裙房层高均为5.1米。裙房和主楼设缝分开,本文主要对3#塔楼的结构设计进行介绍与分析。3#塔楼的参数如下:除地上三层裙房层高均为5.1米,四层至三十三层层高均为3.3米,总建筑高度为118米,高宽比为7.42,长宽比为1.89。
  2.计算结果分析
  2.1结构周期
  本工程3#塔楼第一周期T1为3.0271(平动周期),第二周期T2为2.6157(平动周期),第三周期T3为1.5016,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的比T3/T1=0.50,周期合理,扭转耦联较小,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不大于0.90,满足规范要求。
  2.2地震和风作用下侧向位移及位移比
  地震与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层间位移及扭转位移比验算见表1。
  表1 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位移比
  SATWE分析结果 规范要求
  位移 最大位移角 X向地震 发生位置(层) 17 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剪力墙结构不宜大于1/1000。(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位移/层高 1/2064
  Y向地震 发生位置(层) 27
  位移/层高 1/1578
  X向风 发生位置(层) 14
  位移/层高 1/4024
  Y向风 发生位置(层) 22
  位移/层高 1/1511
  位移比 最大位移比 X方向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 1.06 地震作用±5%偶然偏心下,A类高层最大位移和平均位移的比值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4。
  Y方向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 1.27
  3.3侧向刚度分析
  规范要求的主要刚度分析见表2。
  表2
  X向刚度(KN/m) Y向刚度(KN/m)
  嵌固端刚度
  (剪切刚度) -1层 1.1529E+08 1.3535E+08
  1层 4.9011E+07 6.8532E+07
  -1层与1层刚度比 2.35 1.98
  嵌固层刚度 1层 3.6663E+06 5.0079E+06
  2层 4.5942E+06 5.7408E+06
  1层与2层刚度比 1.451 1.586
  2.4底部抗剪承载力(SATWE)
  X向抗剪承载力 Y向抗剪承载力
  1层 0.3389E+05 0.4881E+05
  2层 0.2599E+05 0.3692E+05
  3层 0.2616E+05 0.3509E+05
  4层 0.2612E+05 0.3580E+05
  3层与4层抗剪承载力之比(最小值) 1.00 0.98
  可见下层的抗剪承载力与上层抗剪承载力之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5.3条之规定,即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
  2.5地震作用下剪重比验算
  计算结果表明,x向嵌固端剪重比为1.65%,y向嵌固端剪重比为1.67%,满足规范要求其大于1.6%的规定。
  2.6轴压比分析
  按照剪力墙抗震等级:地下一层及以上剪力墙二级,地下二层剪力墙三级,严格控制其轴压比,保证其延性。剪力墙轴压比控制在0.40以内。
  2.7刚度比分析
  X向刚重比为5.94,Y向刚重比为4.14,X向和Y向刚重比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5.4.4条对整体稳定的要求(>1.4)。由于刚重比大于2.7,故无需在整体计算中考虑P-△效应。
  2.8结构舒适性验算结果
  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33,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149
  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058,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0.182
  经计算,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7.6条关于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的要求。
  2.9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2.1,本楼属于高度>100米的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根据本工程场地的特征周期0.45s,选取人工波RH1TG045和天然波TH4TG045、user0523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所选取的3组地震波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值为35cm/m2,时间间距均为0.02s,持续时间分别为30s、40s和45.22s,均大于第一自振周期3.09s的5倍,其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均满足地震动三要素要求,即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间。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与反应谱法计算结果对比如下:(见下表)
  地震波名称或方法 RH1TG045 TH4TG045 User0523 3波平均值 反应谱法
  底层地震剪力
  (KN) X向 4172.6 3682.4 4823.1 4226.0 4595.50
  Y向 3933.2 3189.1 5009.3 4043.9 4656.99
  底层倾覆弯矩
  (KN.m) X向 218345.0 306486.3 314999.9 279943.8 327990.06
  Y向 232406.3 266454.2 259136.7 252665.8 306261.09
  层间最大
  位移角 X向 1/2772 1/2212 1/2135 1/2383 1/2051
  Y向 1/1867 1/1736 1/1760 1/1814 1/1537
  頂点位移
  (mm) X向 31.29 45.42 45.01 40.57 47.82
  Y向 50.12 58.48 53.55 54.05 66.43
  从下表可以看出,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X向、Y向的结构底部剪力均分别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即2987.1KN、3027.0KN:3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X向、Y向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4226.0KN、4043.9KN均相应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的80%,即3676.4KN、3725.6KN,所选3组地震波满足规范要求。
  另外,天然波user0523在X向、Y向的底层地震剪力大于反应谱法结果,但是不大于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135%,即6203.9、6286.9KN,虽然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仍需要对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特别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在结构整体配筋计算时,采用在SATWE软件中将该方向的地震剪力乘以放大系数的方法予以解决,这个放大系数就是这3组波的最大地震剪力与规范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比值,即1.08。
  2.10基础设计中的技术措施
  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持力层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400KPa的强风化泥质砂岩,考虑到地下车库与主楼连为一体,主楼与车库存在较大的沉降变形差异,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2.3.19条,对车库与主楼相邻一跨内采取抗水板钢筋加强的措施,提高适应差异沉降变形的能力。
  3.结语
  通过对某塔式建筑建模计算,对计算结构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该工程的周期比、位移比、侧向刚度比、剪重比、轴压比及舒适度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并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2.1对本塔楼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进行补充验算,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对类似的工程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1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10.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压力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其安装质量保障可以有效的确保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施工的按期完成,有效的控制了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还要有效的减少工程的安全隐患,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影响压力管道施工质量的原因及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压力;管道;施工;质量;原因  1.影响压力管道施工质量的原因 
期刊
【摘 要】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直接关乎着工程项目的成败和人们人身安全的保障与否。本文就从引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出现质量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它采取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水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其调节和分配,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来控制完成的。通过合理的控制,能很好地起到调节水流、防止洪涝灾害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在传统型水利向现代型水利发展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数据分析、模拟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支持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就GIS水雨情监测系统的分析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洪峰预测  引言:  水利水电行业的水雨情监测系统中,通过引入WebGIS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进而实現实时、动态和准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变截面空心薄壁方墩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同类企业项目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变截面空心薄壁方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一、变截面空心薄壁方墩施工工艺  1、资源配置  对于高度在30m以上的高墩,一般的起重设备难以满足施工的需要,故在高墩施工时配备塔吊,25T或者50T起重机配合,塔吊周转使用。方形高墩采用翻模施工,墩身每段高度为4.5米,每节模板
期刊
【摘 要】 全寿命周期管理顾名思义是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以及运行等阶段。变电站在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电网安全的重要保障,利用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变电站的设计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定义和特点着手,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智能化变电站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期刊
【摘 要】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園林绿化工程在各个城市中得以发展起来。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其施工技术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施工质量也受到大家的广泛的关注。文章从园林绿化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入手,分析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序的控制,并进一步对园林绿化施工程序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园林绿化;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个城市在为城市申请国家园林城市及生态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出发,针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有效措施,并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对建筑给排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排水是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所需,是建筑能够正常发挥功能的基础
期刊
【摘 要】 在“十二五”时期,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通过从生态视角,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反思了一些当前常见的规划建设的观念,并且,以河南的小城镇为例,提出了: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重视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及利用,这对小城镇规划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乡土景观;小城镇;规划  一、明晰乡土景观含义  乡土景观常见的解释即为乡村、居家等事物,其中包括乡村、
期刊
【摘 要】 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范畴,这种设备往往存在较大的危害性。压力容器一旦产生重大事故将会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对焊接质量的监控措施,对提高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监控  为了保证我国压力容器设备的运行安全,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我国出台并且实行了一系列的对压力容器的检查制度和监督措施。各项压力容器的生产必须
期刊
【摘 要】 在处理电力应急事件的时候,首先要熟知什么叫电力应急管理,在电力应急管理中应该使用哪些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电力突发事件事件。本文笔者对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电力应急管理;问题;改进;方法  引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各种用电设备的激增对电力的安全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供电设备在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