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作为人民教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研究探讨的话题。本文中,笔者就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具体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興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如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
  由此可见,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一、发挥学科功能,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
  在历史学习中,如果对历史学科掌握的好,初中学生自身的素质无疑会得到提高,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和推理行可以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笔者以为,要对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主要是要培养初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必要的引导性作用,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教学方式给初中学生创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景,让初中学生自由发挥,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激发初中学生的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初中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而不是让教师“牵着鼻子走”,并在有限的课堂上,引导初中学生分析问题,并得到解决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初中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启发初中学生思考,以提出更多的疑问,引发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会提问题比会解决问题更有现实意义。初中学生只有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说明初中学生思路的正确性,才能体现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创新意识。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以授予初中学生知识为目标,应更多的考虑采用什么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初中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引发初中学生提出问题。采用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鼓励初中学生多提问,鼓励初中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不以解决为目的。
  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师生感情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培养创造性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改变传统的、旧有的“领导者”的角色,努力将自己的课堂设置成可以跟初中学生“平等”的交流,以初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的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分组探讨、使用多媒体等新鲜的授课方式,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得初中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
  2.鼓励初中学生个性发展,展现个人特点
  鼓励初中学生个性发展,展现个人特点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教师应该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思想,对初中学生提出某个问题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初中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重视情境教学,充分发展初中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应注重培养初中学生的想象力,用有限的知识,发挥无限的想象,促进科技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引导初中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想象力。而情境教学对初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适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满足师生需要。
  二、发挥学具功能,培养创新能力
  学具是教学材料之一,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设计制作的物质化的教学材料,它以具体的形象性,易于激发兴趣,便于建立表象,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初中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不仅可以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而且可以自觉探索、自觉发现,合作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更重要的是初中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低年级初中学生一方面不会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还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初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对某一问题,能说出不同的想法,但当问他为什么这样想,他们却答不出来,也就是思维的自觉性差。因此要注意培养初中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化、民族化”的历史教学中,更应重视灵活思维的发展,而在权威学观的影响下,初中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性,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初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抹杀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全体初中学生直接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充分鼓励初中学生质疑。
  1.质疑中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质疑既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他们深入认识的前奏,其适宜过程是思维过程,也是主体发展的过程,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试、富有想象、爱好模仿、毫不拘束,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一些探索尝试的机会,交给初中学生质疑的方法,训练初中学生挑剔质疑的敏锐眼光,给初中学生思维的广阔天空,培养他们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创新能力变水到渠成,创新人才变呼之即出。
  在初中学生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创造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去保护,引导他们大胆质疑问题,自主学习,这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2.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就敢想、敢说、敢问,就能诱发创新意识,碰撞创新的火花。
  笔者以为,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制定计划,分步骤、分层次的进行训练,要摆正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着眼于初中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美志.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开展形式.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 第12期
  [2]黄俭,周双宝.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及其教学策略摭谈.学科教育,2003 第2期
  [3]郑锐.演讲教学—深化初中历史教改的新思路.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第3期
其他文献
高校党团组织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培养、发展和教育大学生党员的重要组织,本文通过对地方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的探索,思考高校党团建设对促进大学生党员的
箜篌是在唐朝极其盛行的弹拨类乐器,唐诗中也有有关对箜篌乐器的描写,本文从诗歌入手探寻箜篌音乐的美学思想,进而对箜篌乐器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从多角度发现箜篌音乐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途径,以期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使职业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职 电工专业课程 教学方法改革  中等职业电工专业的开设的课程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而中等职业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不具备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因而畏难、厌学的情绪油然而生,需要学校以及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好记性一个双耳被烫伤的人被送进了医院。医生问他:“怎么搞的?”他说:“我正在熨衣服,突然电话铃响了,我举起熨斗(把它当作电话听筒)就贴到了耳朵上。”“那第二只耳朵是怎
期刊
在馆藏档案中数码照片档案是艺术档案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种艺术活动和艺术家创作演出过程生动形象的静态反映,可以充分保留艺术家精彩的瞬间,对以后文化活动的开展
仿照生物的趋声性,可以实现摄像头追踪拍摄一个不在其视场范围内的声源;依据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精确定位在摄像头视场内的声源。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实验系统。从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滞后的现状,提出了四条主要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改革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修语文课程,这是因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重要交际工具。然而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的中等职业学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VB-D)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组将心肌细胞放入低氧(3%O_2、5%CO_2、92%N_2)孵箱培养16h后转入
“双培计划”是北京市进行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的创新举措,不仅能满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教育改革,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北京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双培计划”实施5年来,
大学生是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高职学生面对其的态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起中